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探微

时间:2022-10-18 11:32:20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探微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石柱县农村小学的现状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小学生无心向学的现象向比比皆是。要完成以上任务。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位农村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艰巨而严峻的考验。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我们教师必须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着手。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21-01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课前准备充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我们只有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课上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才会迎刃而解。课前准备充分了,我们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每一个数学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工作我们主要从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三方面入手:

1.1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课前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设计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全局,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前后的联系,以及各学段的教学内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依据。

1.2全面地了解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状态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的难点。这关系到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

1.3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预设是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以课程标准为宗旨,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生成是在课堂教学中,在预设之外的,自然出现的教学教学问题。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但要精心做好预设,更要注重生成。生成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课堂上精彩的动态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时,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进行深入地研究,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教学问题,并将不同的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设计好。

2.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能更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中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性较强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数学学习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只有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把学习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想办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索、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才会有事可干,才会开动脑筋,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4.做好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的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才能不断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在每一节课堂教学实践后,我们都应及时地做好反思,直观地、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创设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做好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当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还很多,最关键的主要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吧!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 下一篇:中职生吸烟行为危害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