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节目与观众互动的新思路

时间:2022-10-18 09:47:49

民生新闻节目与观众互动的新思路

如今民生新闻大行其道,各家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生动活泼的民生新闻样态,其亲切的表述方式、小切口的报道角度成为屡试不爽的收视法宝。而为了进一步贴近受众,不少新闻节目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让观众走进电视(或者说与所收看的节目发生某种联系),把以往屏幕前单纯的观看者,也就是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变为电视节目产品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更加激发了受众收看节目的兴致和乐趣,有利于强化民生新闻的节目定位,进而对节目的收视提升和品牌树立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民生类新闻节目与观众互动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是单纯的抽奖。每天奖励线索提供者,或者抽取幸运观众奖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种方式简单明了,本质上属于电视节目产品营销的一种形式。另一种是热线参与,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台留下的新闻热线反映线索,或者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如今很多电视节目开通网络平台,请观众留言发表观点也是这样的思路。

在这两种常用形式的基础上,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大胆创新,进一步加强节目与观众互动的“深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收视效益,也为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创新与观众的互动方式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一、当事人说新闻。在电视新闻中,事件的当事人一直是被采访对象,如果换一个角度,让他作为讲述者,自己讲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则显得更加真实、也更有人情味,正是看中了这点,陕西电视台“今晚播报”曾经推出了“今天我主播”小栏目,请普通观众走上主播台做回主持人,不但如此,外景采访以及新闻短片的制音也全由当事人本人完成(当然,背后有一支专业团队协助),节目推出之后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节目在得到认可的同时,制作人员也产生了困惑:栏目每周播出一期,所以当事人讲述事件的时效性往往较差,比如“的哥”说酸甜苦辣,反扒民警讲述春节防扒,小学生讲成长的烦恼等等,虽然好看,但是属于现象类的新闻题材,与日播民生新闻的及时性有些不合拍。制作团队及时发现了问题,调整思路后推出了一些新闻性强的“主播”节目,比如,两村村民为打井起争执,村民说缘由;城管执法砸坏店家花篮,店主讨说法;野猪下山毁坏庄稼,村民谈自救;塑料袋套碗禁令执行,市民有话说等等。这些节目可能会由于制作周期的紧张不够精心,但是却以其及时性和亲切的表述方式深受观众喜爱。

二、策划媒体行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将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作为自己品牌营销的一种方略。其中有一些活动以树立电视节目的权威性为立足点,比如,十大感动人物评选、十大经济人物评选、“3・15”晚会等等,而另一些节目则是以贴近性为诉求点,强调的是观众的深度参与。这两种活动对于民生新闻来说都很有必要:

先说前者,民生新闻节目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靠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来赚得眼球,引导舆论、树立权威性已经成为民生新闻栏目长远发展的战略。所以,全国“两会”期间,不少省级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纷纷派出了跑会记者、甚至专门设立直播室,争取新闻资源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要着重谈谈后者,如何让观众深度参与,增强贴近性,这还需要主创人员多动脑子,敢于创新。还是举个例子,陕西电视台“阳光播报”栏目暑假期间曾推出过一个媒体活动“阳光体验”,可以说是一个严肃(相对于娱乐版)的“真人秀”节目类型,邀请城里的孩子参与农村的生产劳动,而电视节目则对孩子的劳动过程进行跟踪报道。这个节目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笔者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暑假期间是新闻节目的相对淡季,这个节目可以说自己制造了社会热点和看点;二是节目策划紧扣社会热点话题,关注度高。都说现在城里孩子娇生惯养,怎么教育成为让家长头疼的事情,而节目推出的这种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通过一种有趣的形式,真切地激发出了孩子心中的道德感和平时不曾表露的坚强品质。节目推出以来,孩子报名的热情超出了节目组的预想。三是有冲突,有未知性。城里孩子、农村劳作, 这两个有差异性的点一碰撞本身就容易出故事,而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也让体验的过程和结果让人充满了期待。

三、以栏目为依托,为观众提供面对面的实用咨询。陕西电视台曾推出《创业者足迹》系列报道,这个报道请观众进行投票和推选,最终评出“十大创业明星”,整个报道通过展示成功者的创业历程,为想创业者提供经验和借鉴,营造出了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在电视报道进行的同时,栏目组积极策划,在西安举办了“创业者足迹”走进观众推介咨询活动,把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到现场,为观众面对面地提供创业经验和创业政策咨询。这种实用、贴近的咨询让这个活动获得了很高的人气,活动结束时,西部网配合活动开设的“创业者足迹”专栏点击率突破了两百万人/次,观众参与率之高前所未有。

电视节目与观众互动的形式肯定会越来越新颖,但是出发点一定是“急观众之所急、想观众之所想”、也就是说必须对观众有所触动才会成功,否则,很可能落入形式大于内容的境地。这一点,是每个活动在策划之初就应该着重考虑的。

(作者系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

上一篇:新闻主播刍议 下一篇:新时期企业报如何增强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