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18 09:23:29

试论高职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在高职理工科学生就业竞争中,职业能力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理工科毕业生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普遍的错位现象。主要是其教学内容陈旧、实践迁移训练不足、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落后、双师缺乏等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技能性校园文化活动,加大投入提高教师水平,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途径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 理工科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7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有能力还要求具有素质。高职理工科专业担负着培养我国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社会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实践性人才。

一、高职院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学生调查现状

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学生,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形式了解培养现状。笔者主要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地,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三百余名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问卷调查涉及10个理工科专业,主要有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收回问卷335份,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330份。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对自身优劣势的认识、进入企业后的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同时走访、座谈了部分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

根据调查统计,90%的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92%的学生不了解先进的企业生产方式;78%的学生不了解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关系,这个数据表明学生在面对企业时,职业心态需要调整,要学习如何处理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有81%的学生不清楚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反映出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时会面临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一半的同学了解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但其中88.6%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80%的同学在就业时不考虑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对口度;仅有10.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15%的学生了解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在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达不到社会对一个大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走访学生实习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

走访了7家毕业生就业单位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走访的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最突出的问题有:一是,畏难情绪高,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弱。在实习中,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有一定认识,但面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在工作中不注重思考工作方法,而影响工作效率。三是,面对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时,表现出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技能不足。四是,缺乏理性对待公司和工作的心态,容易产生心理浮躁。

二、成因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理工科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的错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

高职院校都非常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都一再强调高职教育要以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与培养目标对应的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些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上与市场要求偏离很多,并没有真正实现与企业需求对接、与学生就业对接,还是继续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进行了一定量的市场调查,但课程的实用性普遍不高。

(二)实习、实践不够深入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而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又往往弱化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对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讲解、考核。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践实训条件的限制,还存在实践实训走过场的现象,这导致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

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才能在指导学生实习工作过程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但目前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职院校中有近70%的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实践工作年限也较低。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显得尤为匮乏,高职院校尤其需要“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目前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例如职称评定制度等,也限制了现有教师职业技能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落后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法保证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结果是学生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遏制了学生创新力的发挥。

在学生学业评价上,大多数高职院采用试卷考试这种单一形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多达8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要在考试之前简单复习,就能顺利通过所学课程的考试。因此,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高职理工科专业教育除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外,迫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合理确定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在设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地方性和终身教育性特点。要明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面向什么样的岗位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很快胜任企业岗位要求;经高职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职业岗位变动了,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活动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

学生活动是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充分应用好这个平台。积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各类具有创新性、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组织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实践性、专业性社团,聘请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在学院营造科技氛围。通过这些社团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发挥学生兴趣专长,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设立科技之窗、设立大学生科技月,让学生了解最新科技信息、科技动态。另外,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各项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重大比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合作创新的意识。第三,根据专业特点,邀请校内外专家到校开展各类技术讲座和推广活动。通过讲座,让学生学习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产生专业认同感。第四,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适当开放实训室、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高水平的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首先,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仅做学生学业上的导师,更是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个人素养来说,“双师”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从教师职称方面来说,就是不仅要有教师系列的讲师职称,还要有专业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或者资格证书。因此,学院应当加大投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中的双师比例。

第三,通过在职深造、建立师资培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在职深造,就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技术开发能力。第二,在筹备、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的过程中,可在专家的指导下,安排教师参与建设。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实验实训设备、系统、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整个流程有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其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专业课、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三,高职院校要勇于招纳贤士,将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权威引入学院,通过这些“能人”的言传身教和带动,为学院培养急需的“双师型”教师。第四,还可以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不同种类的师资人才。

(四)改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课堂。

考核评价应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为重点,通过改革考试的形式、内容及成绩评定方法,建立完善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过程可由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内容组成。其次,改革期末考试形式。打破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局限,加入技能测试等。第三,扩大考试空间。突破传统的在教室内考试的形式,将考试空间延伸到校内实训室,甚至企业内部。第四,可以将学生职业资格的考试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五)加强理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和干扰,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较强,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以至于写不好一份条理清楚的实验报告。缺乏人文素质,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理工科专业教育要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入手,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强化“人文树人”的意识,确立以创新为目的的人文教育的先导理念。同时加强理工科教师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对教育观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革新,促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当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已经逐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许多学校在理工科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能力考核、就业指导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这种努力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用人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教育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我国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8,

9.

[2]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

2007,(l):26.

上一篇:享受车生活长安铃木雨燕1.5L运动影音版 下一篇:挥舞青春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