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追本溯源”在计算公式公知常识检索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8 09:14:59

浅谈“追本溯源”在计算公式公知常识检索中的运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本文通过展现对一个案例中计算公式的公知常识补充检索过程,介绍如何从技术源头和证据源头“追本溯源”对案情进行综合分析,高效检索,获得公知常识证据,增强通知书的说服力。

关键词:计算公式;公知常识;追本溯源;技术源头;证据源头

引言

根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公知常识通常是本领域中解决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惯用手段,或教科书或者工具书等中披露的解决该重新确定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在审查过程中,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所认定的公知常识提出质疑,并且需要举证才能证明是公知常识的情况下,审查员还要能够提供证据。根据这一规定,审查员必须具备有获取公知常识证据的检索能力,以提高通知书的说服力。其中,对于计算公式的公知常识检索,由于计算公式会牵涉到若干参数,若干参数甚至可能牵涉到若干其他的计算公式,各个参数和公式之间彼此联系并相互交织,这些因素无疑都会增加检索的难度。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浅谈追本溯源”在计算公式公知常识检索中的运用

一、案例简介

申请号:2013101100996

权利要求1:一种酒柜玻璃门体智能除露方法,包括以下特征步骤:

a、实时采集酒柜外空气的温度t和湿度Rh1;

b、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所述酒柜门体产生凝露的临界温度DP,

c、实时采集所述酒柜玻璃门体的温度T3,并将T3与DP的数值大小进行比较,当DP大于T3时,对酒柜玻璃门体进行加热,当DP小于T3时,停止前述加热。

案情分析:通过权利要求1的描述可知,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是:根据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确定出凝露的临界温度,将采集到的门体温度与凝露的临界温度进行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对门体加热以防止结露,否则则停止加热以防止能量的浪费。

基于上述认识,审查员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采用对比文件1(KR20080108683A)作出如下有关创造性的评述:

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其主要区别技术特征是:步骤b中的产生凝露的临界温度DP采用的计算公式是:

审查员认为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只是本领域确定露点温度的公知常识。针对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作了如下陈述:本申请露点温度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大量试验和复杂的推导得出,相比较于传统的根据温度和湿度确定的露点计算公式更为简单,对比文件1并没有公开区别特征的计算公式,审查员不给出证据、简单的认定为公知常识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既然申请人对审查员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的公知常识提出了质疑,那么为提高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说服力,审查员针对露点计算公式进行了“追本溯源”的公知常识补充检索。

二、检索过程

1.追本溯源

“追本溯源”即探索事物的源头。对此,就要深入分析本申请露点计算公式, 式中, 的源头在哪里。这个源头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技术的源头在哪里,是现有技术中直接存在该计算公式,还是该计算公式是由现有技术中已有计算公式的简单推导获得;前者是直接源头,是对本申请计算公式的直接公开,后者则是间接源头,是对本申请计算公式的隐含公开。第二个层面是证据的源头在哪里,是存在于专利文献中,还是存在于非专利文献中。第一个层面涉及检索过程中检索要素表达问题;第二个层面则牵涉到检索过程中数据库的选取问题。只有这两个层面都能兼顾到,才能够快速检索到证明计算公式为公知常识的证据。

2. 技术源头一次分析

假设现有技术中存在直接源头,即本申请的露点计算公式是被现有技术直接公开,并且为完全一致的表达,如果能检索到这样的证据证明公知常识说服力很强。

3. 证据源头一次分析

根据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的特点可知,在大多数期刊文献、工具书、教科书中对露点计算公式的记载数量要远大于专利文献的记载数量,且非专利文献对公知常识的证明力度通常要大于专利文献,因而采用非专利文献库对公知常识证据进行检索,其效率更高。此外,相较于单篇的期刊文献记载的内容,工具书、教科书记载的内容的量要大的多,因此,先采用期刊文献进行检索比直接在工具书、教科书中的检索更为直接而有效,期刊文献通常公开的内容也能够给在工具书、教科书中进一步检索以明确指引。

4. 一次检索

针对区别技术特征所涉及的露点计算公式,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如下检索:

主题词1:露点温度;

主题词2:计算公式 or 方程。

主题词1与主题词2采用逻辑与的方式进行检索,共命中72篇;通过浏览检索结果发现,上述文献并未涉及到如本申请所记载的露点计算公式,但介绍了露点计算公式可以由饱和水汽压公式推导获得。

5. 技术源头二次分析

上述的直接检索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就要考虑本申请的露点计算公式是否是由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计算公式推导获得的。为此,对本申请说明书第[0028]-[0048]段中所涉及的露点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露点温度计算公式 ④ (式中为湿空气总压),实质是将公式④里面所涉及到的自变量参数根据饱和水汽压公式①

、公式② 、以及相对湿度公式③

,均利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这两个自变量参数进行表示,即可得到区别技术特征所示的露点温度计算公式;并且利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公式④所涉及的自变量参数进行替换,其中仅涉及对数运算知识,推导过程简单。此外,公式③是著名的道尔顿分压定律,是基础理论公式,公式②也是基础理论公式;这两个公式都被教科书中所记载,并且不同的教科书记载的形式均相同。而饱和水汽压公式①则是一个大量试验的总结性公式,对于试验性的公式,不同的科研人员基于对计算精度或计算速度的不同要求,即使依据的是完全相同的试验结果,也会拟合出不同的计算公式。因此,要想能检索到区别技术特征所示的露点计算公式,最重要的是检索到本申请说明书中所示的饱和水汽压公式①,这是区别技术特征的核心技术源头,而对于其余公式的检索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6. 二次检索

对区别技术特征所涉及的露点计算公式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了如下检索:

主题词1:饱和水汽压

主题词2:计算公式

主题词1与主题词2采用逻辑与的方式进行检索,共命中26篇。其中,在首篇文献(“饱和水汽压计算公式的比较研究”,罗丽等,气象水文海洋仪器,第4卷第11期,2003年)中公开了饱和水汽压公式 : 。通过比较公式 与本申请的饱和水汽压公式①发现,除了括号中的一个常数的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审查员认为常数的不同,有可能是因上述期刊文献的作者笔误造成,然而,将这样的错误证据提供给申请人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7. 证据源头二次分析

虽然在“饱和水汽压计算公式的比较研究”的期刊文献中公开的饱和水汽压公式 与本申请中的饱和水汽压公式①不一致,但其还公开了本申请说明书中的公式②,且明确说明公式 、公式②来源于WMO 1996年第五版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可见,证据源头极其有望在这本图书中获得。

8. 最终检索

在超星独秀学术(图书中文检索)数据库中,直接检索书名:《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通过对该书内容进行阅读发现,在第102页不仅公开了本申请说明书中的饱和水汽压公式①,还公开本申请说明书中的公开的公式②③④,而且表达形式也完全一致,即隐含公开了权利要求1中区别技术特征所示的露点温度计算公式。并且该图书连续出版了五次,是全世界各个国家气象行业内的指导工具用书,显然,该工具书用于对公知常识的举证很具有说服力。

三、总结

计算公式的检索比较复杂。以本文介绍的案例为例,首先对案例中计算公式“追本溯源”,在分析了技术源头和证据源头的基础上,一次检索中采用表示区别技术特征的精准关键词“露点温度”和“计算公式/方程”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检索;检索未果的情况下,对技术源头进行了二次分析,采用本申请说明书中的关键词“饱和水汽压”和“计算公式”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二次检索;二次检索中发现一篇期刊文献中记载有与本申请有细微差别的饱和水汽压公式,基于两者细微的差异,审查员认为其很可能由作者笔误造成;基于对该期刊文献检索价值的充分挖掘,审查员发现本申请说明书中的饱和水汽压公式很可能存在于《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中;最后,在超星读秀学术(图书中文检索)数据库中进行三次检索,在工具书《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102页中发现其隐含公开了本申请区别技术特征所示的露点计算温度的计算公式。整个检索过程仅仅采用三个检索式,检索思路十分清晰,噪音文献量少,高效精准。希望本文能为今后涉及的计算公式检索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73.

作者简介:张思朝,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湖北中心,2013年7月入局,审查领域制冷空调。

牛力,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湖北中心,2007年4月入局,审查领域制冷空调。

周雯菁,博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湖北中心,,2013年7月入局,审查领域化工分离。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网项目经济增加值测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