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18 08:34: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拟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入手,就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职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形成图书馆特色馆藏,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所具有的意义作出分析,并就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馆藏的具体措施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图书馆特色馆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10-0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逐渐消亡和濒危的困境,保护不同种族、群体、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图书馆有责任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将其纳入到图书馆职能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活态性的文献资料也将以其多元价值不断丰富和充实图书馆馆藏,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料体系,并进而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革新,拓宽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

一、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个新词频频出现在我国的各类媒体上,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关注。2003年第三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此作出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二、图书馆特色馆藏

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及其主要读者群的需要,在收藏文献资料过程中有意识选择并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和优势的馆藏体系。图书馆要保持活力,保持竞争性,就要建设具有权威性、地域性、代表性和个性鲜明的特色文献资源,使之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起到该领域信息资源体系的保障作用。

优化馆藏结构,加快特色文献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图书馆要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建立起具有本馆特色的核心藏书保障体系,同时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和实现特色地方资源管理,使其成为区别于其他图书馆最显著的特色。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特色馆藏

从2006年开始,我国全面启动了声势浩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明确指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意见》对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文化事业单位做了很清晰的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管所在当地“非物”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责无旁贷,各有重点;文化馆重在收集,图书馆重在收藏,博物馆则重在展示。因此,图书馆参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图书馆传统收藏的一个新课题。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将有效拓展图书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为此,图书馆必须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遗产,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关注人类文化现实和生活实际;应该坚持从民间汲取营养、从书斋式服务走向民间社会,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活态形式的知识信息资源的挖掘与采集;以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空间和文化环境理性反思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的低水平重复现象,从而实现图书馆与广大基层群众、作者的直接交流。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图书馆学的知识内涵、增强了图书馆学研究活力,而且有效提升了图书馆服务层次、增强了图书馆的竞争力。

四、图书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馆藏的举措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图书馆馆藏建设,以形成图书馆的特色馆藏,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针对目前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本文认为,还需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

首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充实现代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数字图书馆依托高科技的数字化通讯技术,为文化和知识的传承提供全新的载体、机制和可能性,也为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图书馆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配以照片、文字等其他资料,整合成一个资源丰富的、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提供给读者。地方文献数字化后,人们也可以方便地从文字、照片中看到那些消失了的或濒临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散落于民间,流传于广大群众中,可以说民间性、群众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特征之一。从此角度讲,要想从根本上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依靠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需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改变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仅依赖于政府的做法,通过各地志愿普查员开展普查工作,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这样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和普及,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助于将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引向深人。

再次,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法律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研究体系的建立;同时,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另外,还应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制度,在技能传授、生活补贴、设备更新等方面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必要的资助,鼓励他们带徒传艺。从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制度上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的创造活力。

最后,提高馆员非物质文化知识素养。高质量的馆藏文献体系及馆藏特色的形成,必须有高质量的文献采集、筛选、甄别、典藏工作作保障。面对专业性极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采访和研究工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梯队建设,是难以形成独特而连续的文献资源库。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去收集那些濒临消失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中最独特的一部分,成为图书馆建设完善的特色馆藏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已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有责任、有能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l]丁洪玲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当代图书馆第3期 2009年9月.

[2]周和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3]刘爱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馆藏,拓展图书馆服务新领域》,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

[4]宋妙玲.《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学刊2008.

[5]彭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河南图书馆学刊

上一篇:老年人口赡养负担 养老金替代率与城镇居民消费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