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怀初探

时间:2022-10-18 07:14:31

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怀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人文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情怀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便为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人文内涵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人文

新颁部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作了明确的诠释:"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的阐释在确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给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复归带来了福音。人文是什么?《辞海》、《现代汉语词典》都解释为"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涵盖面可谓大矣。语文教育当然属于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现代语文教学中更应体现人文情怀,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方面,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激活语文教学,唤醒学生人格,使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性更趋向完美。

一、构建课堂,表情达意,诱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理想的课堂是生命相随,心灵相约的地方,是尽显人文情怀的地方,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寻求真理、分享知识、分享创造、分享成功的地方。因此,构建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所呼唤的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式的课堂,教师从人文情怀出发,有着对学生独特性、自主性、差异性的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信任。在课堂上,教师再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学生人文精神表现的设计者和领路人,把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理念传播给学生,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使之以积极向上的生存心境和奋发向上的人生信念去对待生活,这种充满人性化的语文课堂关系正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所期盼的。

二、开发文本,利用资源,教学焕发"人文情怀"的光彩

在新背景下的课改中,教师要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语文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让语文教学焕发"人文情怀"的光彩。日常生活中哪些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报刊、电影、电视、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甚至学生、家庭生活,这些都要以纳入课程资源,我们学校的走廊,教室内都悬挂着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在教学过程讲到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药物学家李时珍,音乐家贝多芬,生物学家童弟周,战士刘胡兰、、……通过让学生大声阅读他们的格言,向他们的画像敬礼,学习他们的事迹等活动,学生真实感受到课文中所歌颂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名人"就在自己身边,每天和自己一起学习,生活,关注着自己。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还形成丰厚的人文资源,影响着学生,激励着学生,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素材。

三、引导活动,合作学习,倡导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面对时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与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方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和规划人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

1、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由于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带来的个性差异。即使语文教学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与心灵的对话,自我发现,自我倾听,自我体验,自我鼓励,自我教育,自我超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课堂充满学生的积极活动,使学生自主地沉浸在语文教学的乐趣之中。

2、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彻底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它要求教师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多说,多交流,使每个学生更敢说,更爱说,更善说,有利于学生信息相互碰撞、融合、互补,缩小个性差异,激活思维;同时合作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倡导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学,视野决不能局限于文本,应向社会、自然、生活、网络等方面扩展。

四、融洽关系,多向交流,架设师生情感的"立交桥"

语文学科最具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则更应该具有博大的人文胸怀。爱是老师最美丽的语言,曾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启迪,一种激励,一种期待,一种关爱,一种给予,关于教师的人文情怀应强调六个字:关注、尊重、赞赏。

1、关注。关注什么呢?关注孩子人性与个性差异,关注孩子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2尊重。尊重什么呢?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真实的生命状态;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错的学生,更应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爱。

3、赞赏。赞赏什么呢?"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用聪明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就成为聪明的学生。不是吗?我们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会赞赏,不吝惜自己的赞赏。赞赏每位同学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位学生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位学生对老师的超越……让赞美的阳光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灵。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并不缺乏人文情怀,应当说,为了"应试"得分而急功近利,是语文教学沦为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丢弃了它应有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的"人文性"被首次提到重要地位,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发挥语文学科本身的优势,塑造学生的灵魂,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当让人文情怀名正言顺的回归语文教学,重新焕发它的光彩。

上一篇:如何提高牧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下一篇:正确运用歌唱中的呼吸 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