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压力西来

时间:2022-10-18 04:59:05

天然气:压力西来

中亚天然气即将滚滚西来,中国半封闭的天然气市场随之将被进一步打破,气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经过两年建设,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终于来到中国边境。8月5日,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亚天然气管道将按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单线通气。

这条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按照规划,每年来自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天然气将有300亿立方米,途中惠及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共14个省市,南端最终送达香港。

现在,工程进度和落实气源,不再是中石油担心的问题。但是,面对来自中亚的高价天然气,未来“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该如何定价?

据中石油集团有关人士介绍,到达中国边境的中亚天然气价格大概在2元/立方米左右,已高于国内城市的门站价,甚至接近某些地区民用天然气的价格,比如,北京市的居民天然气价格为2.05元/立方米。曾参与“西气东输”二线预算评估的石油专家、《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作者张抗估计,到用户家中价格可能要6元/立方米左右。

“如果价格理不顺,怎么供气?”上述人士补充说。他认为,中亚管道通气时,天然气定价方案“也应该有个说法”。

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产生更大的冲击。

多元供气

事实上,国内天然气价格的改革已经破题。

7月30日至31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国价格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称,要继续按照市场导向,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中石油集团内部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虽然引进的中亚天然气价格仍未定,但新的天然气定价方案已向各部委征询了意见。

7月31日,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召开下半年工作部署会议时透露,中亚天然气管道已进入了运营准备期,并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即完成输气协议和计量、商检和报关协定的签署工作。

随后,《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于8月1日实施。这被业内人士视为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前奏和序曲。

当前,中国的天然气按体积计价。这种方法,“在单管线、单气源情况下,还说得过去”,张抗说,但如果实现多元供气后,由于不同地区的天然气品质不同,在进入管道后就要按不同热值计量收费才比较公平合理。“这是和国际惯例接轨,也是为中亚管道通气做的一个准备。”

靳正利是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主任工程师。他告诉《财经》记者,按热值计算天然气,对于用户而言,更公平透明,其次是有利于国内外价格一致。“将来国内市场上已经很难区分天然气的来源了,这样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战略安全,中国在近几年致力打造多元化的海外能源通道,除了西北地区即将通气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还有东北地区的中俄油气管道、西南地区的中缅油气管道,以及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共四大能源通道。

“早期我们想从哈萨克斯坦引天然气到中国,努力了十多年。”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波回忆说。

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入境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

可是,在中国取得更多海外资源的同时,国内该如何制定合理的天然气价格也摆在了眼前。“这个抢来的姑娘不好伺候。”张抗比喻说,“价太高,你说国内的气价该怎么定?”

“因为天然气的特殊性,没有像原油那样形成全球统一的定价市场。”剑桥能源高级分析师严克风告诉《财经》记者,“天然气不易储存,也不易运输。”据其介绍,目前国际上的几大区域性天然气市场定价方式有所不同,北美地区市场高度发达,天然气价格由市场竞争定价,日本、韩国以进口液化天然气为主,执行与原油挂钩的方式,而欧洲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大量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也有液化天然气,管道天然气是双方谈判定价,而液化天然气价格则是和油价挂钩。

因为尚未形成全球定价中心,不同地区天然气价格存在差异性,决定了天然气由低价地区流向高价地区。“中亚地区由于天然气出来比较困难,多通过管道运输,价格由双方谈判决定”。严克风说。

张抗曾参与过“西气东输”二线的预算评估,他透露,“西气东输”二线与各省市签购气合同时,只“签量不签价”,气价肯定会高过西一线。“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张抗说,“这长达1万多公里的运输线,大家不能白吃白喝啊。这就‘逼着’国家加价。”

定价难题

2005年以前,中国对陆上天然气实施计划内、计划外天然气双轨制价格,计划内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国家定价,自销气出厂价格实行国家指导价。2005年以后,发改委将天然气出厂价格归并为两档,川渝气田、长庆、青海、新疆(不含“西气东输”天然气)油田的全部天然气,以及大港、辽河、中原等油田计划内天然气,实行计划一档价格,其余地区实行二档价格。

2005年,发改委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将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天然气出厂价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天然气出厂价格在政府规定的中准价基础上,可上下浮动10%,相邻年度的价格调整幅度最大不超过8%。

调整系数根据原油、液化石油气(LPG)和煤炭价格五年移动平均变化情况,分别按40%、20%、40%加权平均确定。“(该机制)只针对国内陆上天然气定价,没有考虑到进口国外天然气的情况。随着未来使用进口天然气比例的提升,进口天然气对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邓郁松告诉《财经》记者。

邓郁松认为,国外天然气价格和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基本没可能。中国进口天然气的价格是供需双方协商达成,而且不同地区的气价不同,不同时期也存在差异,而上述机制中的国内天然气价是和替代能源挂钩,不是直接和国际天然气价挂钩。“国内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晓曦向《财经》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是由出厂价加上管输价格形成城市门站价,然后加上输配费后,最终形成终端用户价格。

管输价格和输配费均为管制价格,即为固定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及地方发改委制定。“这两年来并没有严格执行2005年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邓郁松说。

2009年之前,国家发改委曾两次提高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2005年12月26日起,发改委将一档天然气出厂价格提高50元/千立方米-150元/千立方米,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最终实现一档、二档气价并轨。

2007年11月,发改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为限制工业用天然气过快增长,以及汽车用天然气的盲目发展,仅针对工业用户的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上调400元/千立方米。“出厂价过低,生产商积极性不高。这是天然气价格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曹晓曦说。

涨价压力

根据2008年BP能源统计报告,在井口天然气价格方面,美国为6.9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illion British Thermal Units,MMBtu,国际天然气交易单位),加拿大、欧盟为6.1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中国为5.3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在天然气的销售价格方面,美国为7.7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加拿大、欧盟为8.9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中国为7.8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对此,中信证券分析师殷孝东在其报告中指出,国内固化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使得中国天然气终端价格高于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但天然气出厂价格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天然气井口价格仍存在上升空间。

“发改委现在是左右为难,中石油要求涨价,有其自身的道理,但老百姓认为,石油公司利润丰厚,为什么还涨价?”张抗指出,“中石油(601857.SH/00857.HK)是上市公司,不是单纯的国有企业,得对其他股东以及海外投资者有所交代,不能总赔本吧,否则就要求政府补贴。”

中国目前的天然气行业情况是,上游勘探、生产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长输管网也主要由上述三大企业垄断,而下游城市及工业燃气的输配业务则是国有、私营企业共存。

在天然气的定价中,通常,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后提出价格调整建议,国家或地方发改委核实后予以审批,但企业一般不会提出降价的建议。殷孝东认为,中国天然气中、下游价格这种自下而上的制定过程,决定了企业只涨价不降价的事实。

不过,曹晓曦表示,“在国际气价下跌的情况下,如果发改委只是单纯上涨天然气价格,也会招致民众的不满。”

随着原油价格涨跌,国际天然气价格上下波动。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从将近150美元/桶的高价跌去过半,天然气井口价应声下跌,从去年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降至3美元-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峰认为,即便价格回落,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的状况仍未改变,3美元-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相当于0.9元-1.2元/立方米,“这么低的价格不是常态,只是短期供过于求导致的,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工业用气的需求大幅下降。”

在2008年原油价格大涨之前,国际天然气价格基本在7美元-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间波动。“气价回落只是暂时的,一旦需求恢复,价格很快会涨。”裘孝峰说。他表示,国内天然气涨价的压力依然存在。

“西气东输”一线于2002年7月开工,2004年10月投产,带动中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中信证券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7年,中国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居民用天然气消费增速分别达到17.6%、29.2%、23.6%、21.3%。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中国未来的天然气供需缺口继续扩大,在2015年将达到28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中信证券的预测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将达到25.4%。

因此,进口更贵的天然气,或者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是必然的选择。改革重在理顺机制,但涨价看来是必然的结果。受管制的中、下游管输费能下调吗?至少将其寄托于国家发改委自上而下的成本检验并不现实,“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殷孝东在其报告中说。

殷孝东指出,中国的天然气目前只有压缩天然气(CNG)实现了与汽油价格挂靠,其他用途天然气尚未实现真正意义的挂靠,天然气价格改革必须先理清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煤炭等其他能源价格及各自之间的比价关系。

张抗对于年内能否出台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前景心存疑虑,“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他说,“中石油对天然气价格的预期不应该太乐观”。■

上一篇:电价改革:继续“舍本逐末” 下一篇:资源调价影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