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时间:2022-10-18 01:26:33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量高层建筑的涌现,对城市供水系统现况形成巨大压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防治措施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供水 水质 污染 成因 防治 措施

一、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状

二次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问题,表现在供水水质色度、浑浊度、铁、锰、氨氮、微生物等指标超标。二次供水系统的污染点主要是蓄水池和水箱,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有:

1.1 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

水箱(池)内的水经过较长时间的累积,积累有各种有机物,提供了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繁殖的物质基础;池内水体停留一段时间以及对流较小,以致水中含氧不足;池内温度适合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及繁殖的条件;离水厂远端水池水余氯的消降等均为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生存提供了条件。它们常寄生在水箱的积(污)泥、粗糙的水箱(池)的表面、水管内的水垢以及藻类之中。

1.2 浊度及色度

二次供水中浊度及色度明显高于管网水、出厂水,这是二次供水设施(水池及供水管道)二次污染所致。

1.3 氨氮等有机物

调查表明,管网水和二次供水中氨氮的含量分别为0.02mg/L、0.07mg/L,二次供水中氨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市政供水;耗氧量、总氮二次供水也高于管网水。

1.4 加氯消毒副产物

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时,使用过量的氯消毒剂容易造成氯消毒副产物氯仿、四氯化碳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发生。

二、二次供水水质污染成因分析

2.1 二次供水贮水设施的造成的污染

二次供水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蓄水池和水箱。蓄水池和水箱的设置是用来满足生活用水量和消防用水量的,而水箱材质不合格、水箱大小与用水量比例不合理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低位蓄水池及水箱的容积是根据进水量与用水量的变化曲线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O%~25%确定;直接城市供水管网夜间直接进水的高位水箱的容积宜按用水人数和日最高用水定额确定。故设计者在设计时,考虑保障用水,将水箱、水池容积设计偏大,这样会造成自来水在蓄水池及水箱中的停留时间增长,自来水中的余氯会很快分解消失,这给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提供了时间的便利。

2.2 输配水管道造成的污染

水在流经未经涂衬或老化的金属管道、配件、水箱的过程中,由于水源水水质复杂,水处理过程中,药剂投加量及溶解氧,以及管道夜间用户用水量小,管道运行流速偏低等因素,会造成管道内壁产生较厚的环状锈垢。由于管道内壁的锈垢块,部分Fe(0H)3可浮游于水中,锈块中有2%~3%可溶于水中,使水质受到二次污染,当用户早晨打开水龙头时,就会出现“红水”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管道内的锈蚀物在水流速度、水压突然变大或方向突然改变时,被冲走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出现“红水”甚至“黑水”,造成的供水水质事故。

2.3 微生物的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二次供水管网和贮水池(箱)内微生物污染的种类通常有细菌、大肠杆菌、自养型铁细菌和硫的转化菌等。造成上述微生物繁殖的主要原因,一是水中残存的还原性物质(包括微生物本身)或者还原性二次污染物对余氯的过度消耗,二是水的滞留时间过长。微生物的再度繁殖对水质的危害,除了直接造成细菌学指标的下降外,还会加速管道的锈蚀、结垢。因为这些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物为能源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各项活动,其产物反过来又会促进金属表面的恶化,形成对管道的腐蚀。

2.4 外界造成的二次污染

有时供水系统受到外来的二次污染会造成水质周期性的或间断性的恶化。如:(1)管网系统的渗漏、破漏等造成与外界的渗透污染;(2)蓄水池(箱)的外界污染;(3)用水点处设置不合理造成与外部污(废)水虹吸倒流。

三、水质污染的防治对策

3.1 采用优质新型管材

传统的镀锌钢管及铸铁管锈蚀、结垢严重,应该逐步淘汰和禁止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给水管材。如塑料管(PE管、PPR管)、复合管(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耐蚀金属管(如铜管、不锈钢管)等。

3.2 对贮水池(箱)采取有效的防水质污染对策

3.2.1 贮水池(箱)材料严格采用防污染卫生材质

贮水池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防渗等级高的材料;水箱可采用卫生级玻璃钢、搪瓷钢板、热浸锌钢板或卫生级环氧树脂涂衬处理钢板等具有较好防污染效果的材料。

3.2.2 生活、消防水池(箱)设置问题

笔者认为,由于消防贮水水池和生活贮水池容积都很大,如合建会造成水在池内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水质,应分开设置以保证生活用水水质。屋顶水箱可采用合建,采取生活用水从水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内设溢流墙(板)等措施,使消防用水不断更新。如48小时水质得不到更新,应在出水口处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埋地贮水池不要布置在易受污染处,应保证其与化粪池之间不小于10m的净距。

3.2.3 合理设置贮水池(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和检修孔

溢流管上应设存水弯,用水封防止污物进入。水池(箱)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并装有泄水清洗管。溢流管、泄水管不能与污水管直接连接,均应有空气隔断装置。贮水池(箱)顶部应设两个以上通气管,以使池(箱)内空气流通,且要在管口处设置。这样既能防虫、鼠、尘埃进入,又能使空气流通。检修孔要采用密闭式。

3.3 二次供水贮水设施应建立净化消毒系统

为保证二次供水设施贮水池及水箱的污染,应建立贮水池及水箱的净化消毒系统,确保二次供水管网内不再受到水质再次污染。

3.4 加强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的管理工作

建议在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的管理工作采取以下措施和制度。(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持证上岗。(2)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条例中关于二次供水的有关条文,加大执法力度,明确责任和义务。(3)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二次供水设施应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供水管道必须采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优质管材;水箱水池须采用不锈钢内衬或内涂食品级涂料。(4)贮水池、水箱及管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要执行定期放水、冲洗消毒制度。(5)制定管线全面寻查和管道检漏及维护、维修工作制度。

结束语

城市供水中,二次供水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而二次供水造成的水质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将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防治纳入法制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张祥中,黄振华,陈水俤.二次供水水质变化原因探讨.净水技术.2003,22(3)

[2]倪兰.一起二次供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3)

[3]李盛华.浅析二次供水存在的水质问题及防治对策.科技资讯.2007(20)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浅析 下一篇:水针剂生产线安装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