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控制措施

时间:2022-04-12 10:38:34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控制措施

摘要:对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总结,深刻认识岩土工程施工的规律性特点, 准确把握各类施工技术的真正内涵,使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实施与所需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圆满地结合起来,对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岩土工程 技术 措施 发展

1、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1.1 地基处理技术

(1)世界上各种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有些工法,如真空预压法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有本国特色的地基处理技术,如二灰桩复合地基;钢渣桩复合地基;渣土桩复合地基等。这些成果的开发应用,不仅节约大量资源,降低工程费用,改善环境、减少城市污染,而且使形成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更趋合理;(3)研究开发了介于桩基与复合地基之间的新型地基基础形式——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使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桩、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从而有效控制建筑物沉降。

1.2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各种先进的、落后的,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含量低的大直径钻、冲、挖孔桩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使用;(2)研究开发了后压浆桩技术。在灌注桩成桩后对桩底和桩身表面实施压力灌浆, 改善桩端和桩周土性,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量,效果显著;(3)注重施工中的环境效应,采用预钻孔、静压等措施,扩大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应用范围, 而且由于其质量相对稳定可靠, 故在城市郊区或场地宽阔的工程以及不宜用其他桩型的场合仍采用;(4)沉管灌注桩已在数亿平方米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在中小城市,因其低廉的造价,使用极其广泛。

1.3 边坡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1)我国岩土锚固的应用在20 纪80 年代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边坡稳定、深基坑支护等许多水利、电力和城市建设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施工设备、机具、材料完全自力更生;(2)采用二次灌浆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软土中锚杆的承载力;基本上掌握了软土中锚杆蠕变变形和预应力值变化的规律;在实践中,找到了控制软土基坑周边位移的若干有效方法,我国的软土锚固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3)对基坑开挖过程重新审视,按时空效应原理开挖基坑,是基坑工程中的重大技术创新和变革,其原理为解决其他岩土工程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4 非开挖技术

非开挖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探测、检查、修复、更换和铺设各种地下管线的技术,是近30 年来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极为良好。

2、施工阶段的控制

2.1 控制设计

从目前的施工作业情况看,岩土工程施工常会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原先制定好的设计方案变动,对施工阶段的设计方案变更调整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一旦某个方案需要调整之后,工程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协调交流,保证制定的设计方案能够达到实际操作需要。设计方案控制的重点在于对之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进行修改,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材料、工艺、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协调,以让最后的施工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2.2 控制质量

(1) 一些质量要求高的施工处理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完成,特别是施工质量问题更要认真对待。(2) 施工期间要做好不同参数指标的掌控,当参数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则应及时报告领导处理。(3) 各种机械设备的运用或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出现问题后可根据记录信息追究责任;(4)各项岩土工程的施工都要把握好操作过程,负责人要对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进行协调。

2.3 控制设备

机械设备是岩石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控制设备需要从维修、养护、监测等方面进行。工程单位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具体工作安排可从以下几点进行:(1) 根据施工需要制定管理方案,同时落实到每个环节里;(2) 为每一台施工设备制定有效的维护方案;(3) 参照标准对施工设备实施维护、保养;(4) 设备用完后需尽快填写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维修记录。工程单位要定期做好设备运用的维护,协调好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

2.4 控制检查

岩土工程项目实施后,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这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1) 进货方面。重点对承包产品、采购产品多方检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使用需要。(2) 过程方面。施工阶段应对现场的各个施工质量严格检查,参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标准完成检查目标。(3) 竣工方面。岩石工程结束后,也要对现场进行综合检查,如:硬件产品的检验、软件产品等都是工程结束交底的重要内容。

2.5 控制记录

岩土工程施工记录不仅能反映项目实施的进度,在出现各种工程问题后也可以将此作为处理参照。因而,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和保存质量记录,这样可以让各个环节的施工情况记录在案。例: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日志、施工记录、检验记录、设备运行和保养记录等,记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做到填写及时、真实、清楚、有效,对质量记录要安排专业人员保管,在需要使用时将其拿出。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选用和发展

3.1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选用原则

(1)经济性原则。由于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每类岩土工程问题往往要准备几套技术或方案, 而每种技术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几类岩土工程问题, 需要通过经济、工期、技术、安全等方面对比才能选定。但无论如何,技术的经济性占第一位,这也符合国情。(2)适用性原则。实施任何一项技术都涉及到人与物、空间与时间、天时与地利、工艺与设备、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等各种矛盾, 不仅要满足工程的总体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影响, 此外还要考虑施工技术的“隐蔽性”,所以在岩土工程上没有绝对好或不好的技术, 亦即不能以某种技术的某个/ 几种指标来评定它是绝对好或差的技术。不一定使用最好的, 但一定使用最合适的施工技术。(3)实践性原则。由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依赖性”和“前导性”,所以某种技术是否可行决不能仅依靠理论分析、计算来判断, 更重要的是实践, 因为技术方法、方案的选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施工工艺的改进, 新机具、设备的出现和不断改善, 使得相同的设计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技术方法来完成, 它与长期不变的结构设计是不同的。

3.2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1)我国现代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是人们将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向海洋进军,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与之相应的技术方法也将不断的出现、完善、更新;(2)对已有的技术方法进行“反思”,不断拓宽其适用的条件。随着相关学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可能规范公布之日,就是其中的某些技术原则、参数“落伍之时”。通过“反思”,振冲法应用地层由砂性土拓宽到黏性土,深层搅拌法由软土拓宽到湿陷性黄土,所以“反思”是十分必要的;(3)对众多的施工方法进行“梳理”,大力发展和推广绿色施工方法。引进开发了发达国家的技术、设备,应该尽快地本土化。

参考文献

[1] 吴胜全,张占元. 岩土工程在城市发展中的趋势[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0)

[2] 罗友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0.

上一篇:探究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下一篇: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