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巷: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乡镇

时间:2022-10-18 01:18:13

周巷: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乡镇

慈溪市周巷镇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是长三角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体系中的五级小城市、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镇。全镇区域面积75.4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人。2004年实现GDP29.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4.7亿元,财政收入3.32亿元。近几年,周巷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建设“工贸型、花园式、现代化”小城市为目标,全面把握“走在前列”工作主旋律,着眼于依托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统筹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和谐乡镇。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拓展三产发展领域,以二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一是着力培育优势产业。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注重结构调整和技改投入,为非农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周巷镇现有各类企业35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规模集团企业15家。三大工业区块集聚了家用电器、机械轴承、无纺化纤、文体用品、休闲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三A”、“惠康”、“卓力”、“奇迪”、“凯波”、“恒康”、“华裕”等众多著名品牌和规模实力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熨斗制造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工业化为依托,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低产畈改造、土地整理和水利设施建设,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形成了万亩黄花梨基地、2万亩创汇蔬菜基地和3万亩腌制蔬菜基地。三是不断拓展三产领域。在二次产业迅猛发展同时,进一步稳定传统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金融服务和现代配送业发展,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金融服务和现代配送业为主体的新型服务业。银泰百货、三江超市、慈客隆超市等现代商业态先后落户周巷,7家金融单位相继落户并转为支行为周巷创造了更优的金融环境。

二、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始终牢记规划的龙头地位,把调整优化城镇体系布局作为加速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重点抓紧抓实。一是调整规划。根据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和杭州湾大通道建设的新情况,2002年我们委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调整修编了《周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会审通过了《周巷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完善详规。先后编制了工业园区、道路街景、住宅小区等8个详规,使详规覆盖率达到55.84%,规划区面积达8.8平方公里。委托浙江省环科院着手编制《环境优美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并会审通过了329国道周巷段街景规划。对规划控制区外的13个行政村全面进行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使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100%。三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筹建了GIS小城镇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GIS工作平台,完成了城区周围10平方公里地籍的测绘工作,路政、电信、管网、地籍管理等基础资料已实现数字化,纳入周巷管理信息系统。四是强化规划的刚性。切实做到“三个严格”,即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工程许可制度、严格实行立面会审制度和严格定位、放样、验收“三到场”制度。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一是完善城乡交通网络。早在1995年,周巷镇就兴建了长达7公里的环城线,构筑起了现代化小城市的框架,最近几年重点开展了周西公路、中横线、329国道等道路项目的新建改造工程,总投资达2.2亿元。全面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实现村村通公路,形成全镇15分钟交通圈。二是完善城乡供水和水系条件。做好曹娥江引水工程和上虞汤浦引水工程的相关工作。启动实施农村二次水改,完成3个村,改造用户突破4800户,完成镇级主管道改造8400米。认真组织实施河道疏浚改造工程,拓宽河道6.7公里。三是启动旧村旧城改造。在湖塘新村、长胜市村和二塘村启动实施“新环境百村改造”的同时,以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改变农户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为目标,启动农户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着力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公民的农村社会养老、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镇共有参保群众76093人,参保率达91.5%。切实抓好小病受惠各项措施的落实,在村村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免费体检,真正使广大参保群众“大病有保障,小病得实惠”。二是深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筹建经常性捐赠接收站和慈善“爱心超市”。弱势群体帮扶、救灾救济和民政优抚等工作不断得到深化。继续抓好五保集中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开展社保扩面工作。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多渠道做好断保人员的续保工作,开辟扩面新途径,建立长效扩面机制,目前全镇共有9750名群众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四是实施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土地被征用人员养老保障办法,扩大覆盖面,目前全镇共有参保群众12847名,镇财政用于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补贴的投入已近1800万元。五是建立城乡劳动力就业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性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建立了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近两年共培训征地农民2965人,其中有495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着力构筑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教育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全镇共有普高1所,职高1所,初中3所,小学15所,共有在校学生12032人。其中2所流动人口学校共有学生1150人。有4所学校(包括1所幼儿园)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了全市首家社区教育学院。镇政府全年用于教育投入的资金达5000万元以上。二是大力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组建特色文艺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建周巷文联,并编辑出版了文艺季刊《梨风》。同时,为弘扬“创新为先、诚信为本”的周巷精神,组织编写了《锦绣周巷》一书。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村落文化宫建设,已有8个村建造了村落文化宫,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大优生优育等新型生育文化的传播,人们的生育观念明显转变。加大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帮扶力度,对独生子女及独女户家庭进行奖励,三年来共兑现奖励332万元。四是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组建镇社区保安队伍,并实施行政村、派出所双轨管理体制,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实施出租房和利用工单位“复式登记”。坚持民间纠纷不稳定因素每月排查制度,各类矛盾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扎实开展各类平安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大稳定工作格局。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的绿色家园。按照“生态市”创建目标和规划,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一是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周巷镇污水治理一期工程,铺设集污主干管网25公里,将镇域污水纳入市域污水治理系统。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宁波市首个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站,年产有机肥6000吨,沼气1.5万方。二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挑战千年陋习,扎实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把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切入点,在全镇各村全面开展“庭院整治”行动,镇域内露天粪缸已彻底消失,实施了垃圾袋(桶)装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做到无害化处理。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长效保洁机制。各村、社区普遍建立了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的环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镇环卫事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成功建立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长效管理机制。镇环卫所年环卫有偿服务收入达14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建立城乡一体的植绿护绿机制。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四条绿化带”、“三个绿色小区”、“三个公园”、“一个广场”和五个村级农民公园,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公绿招标管理养护机制,镇政府把公绿养护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投入绿化养护的专项资金达120万元。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依托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小康建设之路。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下一篇:关于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程评价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