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时间:2022-09-29 06:14:1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之年。2006年平湖市工作的初步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一个目标,把握一个统领,贯穿一条主线,坚持一个理念,强化一个保障。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十一五”发展总目标,即三个翻一番(人均GDP、财政收入、工业生产性投资翻一番),五个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资源节约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环境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握一个统领,就是把握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贯穿一条主线,就是贯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开放层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缓解要素资源制约,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使城市和农村更美丽、城乡居民更富裕。强化一个保障,就是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选进性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以推进项目为抓手,突出自主创新,着力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求突破

1.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支柱。要积极实施“二三五”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主攻光机电产业、临港型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部级光机电产业基地建设和杭州湾北岸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光机电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巩固提升服装、造纸、箱包三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国内包装纸主要生产基地、国际软箱包重要生产基地。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激励、行业规范力度,扶持发展童车、洁具、医药、家具、机械五金五个新兴特色产业。

2.坚持三产富市。现代服务业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协调发展”为主线,积极实施“三四三”产业布局,优化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教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四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文卫服务三大重点产业。

3.坚持科技强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到重要战略位置,以创建省科技强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继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注重发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平湖院区作用,加强行业科创中心建设,重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扶持和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品牌。积极推进信息化,打造“数字平湖”。

二、以扩大开放为主题,突出招商选资,着力在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联动发展上求突破

1.抓好招商选资。把引进外资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抓手。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确保全省“十强”县市地位。主攻日资、台资,扩大欧美资本利用,突破内资引进。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着力引进单体规模较大、资本密集的大项目和有强劲带动、辐射效应的产业链项目,继续拓展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引资。加大外派招商力度,重点做好上海、珠三角等外商集聚地的招商工作。注重调动镇、街道和企业的招商积极性,形成大招商格局。主动融入上海,全面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发展。

2.推进创业再创业。继续大力实施创业再创业计划,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坚持扶优扶强扶大,鼓励支持规模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进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上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健全服务体系,重点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信用制度和创新体系建设。

3.继续扩大外贸出口。要坚持四个多元化战略,正确应对国家外贸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保持外贸出口领先地位。积极推进“电子关区”试点工作,提高通关速度。鼓励企业走出去,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以要素保障为支撑,突出优化配置,着力在平台建设上求突破

1.强化要素保障。重点做好土地文章:一是突破征迁瓶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加强各项征迁政策的落实,加强被征迁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保质保量加快安置房建设。二是集约节约用地。高标准执行投资密度和容积率双控,挖掘用地潜力,推行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范土地利用和城镇建设正常秩序。三是盘活经营土地。通过土地整理、围涂造田、争取指标等,多渠道增加用地。有序推出城镇商住用地,试行工业用地公开竞价办法。推进科学用电,倡导节约用电,加强有序用电。

2.突出开发区建设。按照“四区两团”的空间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合理集聚和优化配置,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围绕“工业新城”目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序推进商业开发,创造条件推进三期开发,做大做强平湖经济开发区。按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和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要求,充分利用和挖掘深水岸线资源,加快独山港区开发建设。创新完善园区开发体制机制,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

3.重视镇、街道工业区块建设。要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抓乡镇工业区块建设,强化规划管理,建设环保型、节约型、创新型、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工业区。

四、以彰显特色为目标,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求突破

1.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城市是工业化的有力支撑、服务业的主要平台,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按照“发展新区、改造旧城、建好入口、畅通道路、完善功能、服务群众”的要求,强化基础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吸纳和辐射能力。抓紧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好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等的衔接。大力推进中心城区路桥建设,完成30平方公里框架内城市路网。加快新区建设,推进旧城改造,加强市河整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形成10至15分钟的港口新城道路交通网,推进港口新城建设。加强给排水、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继续加强城市综合执法。

2.加强交通道路建设。继续配合推进杭浦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07省道改线等省市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完成老07省道拓宽工程,加强与周边高等级公路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市域交通路网。继续推进康庄工程,加快发展城乡公交事业。

3.全力抓好生态建设。围绕打造“绿色平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完善服装、箱包边角料和农村垃圾等收集处理机制,推进污水管网工程建设。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高度重视水源保护与建设。

五、以统筹发展为理念,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上求突破

1.稳固农业。要以部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高效生态、绿色精品、加工出口和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加强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水平。

2.提高农民。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村务公开,依法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民利。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更多农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繁荣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新村示范、村庄整治”等工作。把宅基地置换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探索和创新机制,加快新村建设和农户集聚。加快农村电网、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整体面貌。

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优化环境,着力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求突破

1.加快政府改革。继续推进“四个公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市政府信息中心、市长电话受理中心、效能监察中心等运作机制,严格实行行政责任过错追究制,加强机关效能监察,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3.高度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深化完善为民办实事机制,推进实事工程建设。实施积极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和就业双增长的新路子。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覆盖面,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成果。认真解决好城市改造拆迁、土地征用过程中涉及群众的具体利益问题,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双百帮扶”机制、“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等社会救助工作的落实,优化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七、加快文化名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继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开放开拓、争先争优”为主要内涵的新时期平湖精神。深化“五城同创”,扎实开展“十镇百村创文明”活动,推进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创建为重点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2.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提升文明素质、建设文化阵地、繁荣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存、培育文化人才六大工程,加快构筑平湖综合竞争的“软实力”。推进特色文化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加快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创新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以休闲娱乐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培育一批依托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重视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3.推进各项事业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加快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重点要推进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市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加快社区学院等本地院校建设和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推进一批重点医院的新建、扩建,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和网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老龄和残疾人等社会事业。

八、推进“平安平湖”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1.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各派、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民利。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深化普法教育。

2.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坚持依法从严治市,高度重视严打整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切实重视维稳工作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深化综治进民企、进村、进社区、进校园工作,创新维稳工作机制,强化维稳工作保障。切实重视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完善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切实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九、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干部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理论与知识水平任职资格考试、述学评学考学、理论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讲座等制度,深化重大课题研讨、重要课题调研等工作,努力改进学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全力推进干部培训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落实每年五分之一在职干部轮训的任务。探索建立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配强配优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大胆启用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重视老干部工作,注重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促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动力和压力机制,健全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制定干部辞职制、末位告诫制。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流动、选人用人等人才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村级换届成果,建立村干部践诺保障机制和违诺责任追究制。着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为民办事的能力。切实加强镇、街道党委建设,完善镇、街道党委用人权,建立镇、街道班子人员工作责任制,理顺“双管”单位的管理体制。切实抓好社区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加强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4.加强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党委会向党代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完善反腐倡廉三项工作格局,深入实施《平湖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深化对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上一篇:“十一五”开局之年: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 下一篇:明年:努力增强区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