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街道:努力为失地农民提供有力保障

时间:2022-05-08 10:36:48

北苑街道:努力为失地农民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义乌市北苑街道以建设工业重区、经济强区、城市新区为目标,努力打造“实力北苑、精品北苑、和谐北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工业开发和发展经济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随着工业开发和城市化推进,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农民,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老百姓。为失地农民的生活谋求保障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北苑街道党委和办事处自始至终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千方百计为失地农民谋求保障。为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除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时足额地付清征地费和各种安置补偿费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根据义乌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办法,为失地农民分别建立了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全街道有1.0148万人参加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其中994人已经按月领取养老金,为31632位农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参保面达到了100%,较好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2.免费给失地农民进行技术和文化培训。针对失地农民存在的文化程度低、可塑性差等实际情况,街道每年划出一定的经费邀请市科协、农函大及有关部门不定期地为广大失地农民授课、培训,讲授市场经济、对外贸易、WTO知识、计算机等知识,举行家政、烹饪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失地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为日后经商、打工作好了知识和技能准备。

3.鼓励各企业就地招收一部分,街道创造就业岗位消化一部分。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街道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各企业就地招收一些农民工,每年还对招收安置本地农民工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据不完全统计,经街道牵头组织企业就地招收的农民工已超过3000人。另外,街道还就区内保洁、物业管理等创造岗位消化一部分。

4.留足农民的住宅建设用地和村集体商服综合用地,并在土地指标、地理位置、建房资金等方面政策上给予倾斜。

5.街道每年拨出专款1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旧村改造和美化环境,免收所有区内农村旧村改造大配套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6.创办敬老院养一部分。街道办事处将价值500余万元的原前洪办事处办公楼和宿舍区再投入50余万元进行装修改造,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配齐工作人员,创办了可容纳200人居住的全市一流的敬老院,目前已有75位孤寡老人入院,全街道“五保户”全部入住敬老院。

7.科学规划,使区内农村成为园区的功能配套区,把最大的利益留给失地农民。开发之初,北苑街道对园区规划建设作了一条硬性规定,所有入园工业企业,沿街不准建店面房。正是由于在规划建设上坚持了这一条,区内农村才有可能逐步成为园区的功能配套区。农村功能配套区的形成,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证。北苑工业区内有外来人口10余万人。如石桥头村,未开发前一间房屋年租金不到2000元,而且大部分房子没人租,现在一间房屋最高年租金已达到7万元,该村已连续几年人均房租收入超过1万元。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一个个新的功能配套区的形成,使“开发到那里,就富到那里”的目标得以实现。

8.把握标准,确保开发一片收效一片,夯实保障基础。北苑街道在进行工业开发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引进、高速度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至今北苑工业区共引进企业195家,投资69亿元,自2002年以来,财政税收、外贸出口连年翻番,预计去年工业产值、外贸出口、上交税金将分别突破80亿元、14亿元和2亿元。由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协调发展,北苑工业区正大步迈向工业重区、经济强区和城市新区。随着芬莉、伊美、华鼎、梦娜、易开盖、金绣花边等一大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建设实力强的优势规模企业的相继建成投产,为北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夯实了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障基础。

二、着眼长远利益,探索完善之路

近年来,北苑街道为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做了不少工作,我们不但要考虑解决失地农民当前的生活保障,更要着眼于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具体来说,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坚持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谋求城乡一体化。工业开发区往往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的功能区,在制订开发规划时,必须把工业开发区内和开发区周边的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合理划分生产区、生活区、商贸区等功能,将农村作为工业区配套的生活区、商贸区规划,使农村成为工业开发区人气的集聚地、三产的集聚地,为失地农民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施开发时,要统筹考虑,工业开发区与农村的道路、通讯、自来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同步实施,相互链接,在工业开发的同时实施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及时承接工业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机会。

2.在实施新农村建设时,一定要注重集约节约用地,让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一是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旧村改造要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三是在旧村改造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随着工业开发进程的推进,地方财政税收的不断增强,对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标准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广大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具体来说,可以调高失地农民养老金水平、医疗保险和救助水平。

4.统筹城乡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使失地农民共享城市文明。现在城乡差别:一是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二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因此要提高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平,就要在农村建设高档次的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配备高标准的教师、医生,使失地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教育、医疗保健。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公民道德和文明礼仪教育,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修养,使之尽快融入到城市中去。

5.可以进行失地农民股份分红的尝试。可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参与工业园区的标准厂房开发建设,在标准厂房出租收入中获得收益,进行股份分红。尝试合作开发标准厂房必须遵循科学规划、农民自愿、村集体投入、政府补助的原则,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

搞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是做好“三农”工作,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失地农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作者系义乌市北苑街道党委书记)

上一篇:多方位保障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利益 下一篇: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一些做法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