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营利性大学繁荣表现及动力探析

时间:2022-10-18 12:25:09

美国营利性大学繁荣表现及动力探析

摘要:美国营利性大学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发展迅疾,它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数量激增;普遍获得认证机构认证;所授予学位的层次提高;创造的经济效益历年攀升。探究其原因,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996年《高等教育法》修订提供了制度支持;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其发展拓展了时空;多元化学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为其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机遇;非营利性大学存在一定弊端为其提供了发展契机。目前,美国营利性大学表现出一系列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竞争力大幅提升;办学主体更加丰富;办学层次和质量大幅提高;与非营利性大学之间有了更多的边界渗透和合作等。

关键词:美国营利性大学;繁荣表现;动力探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40-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50-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发展犹如驶上了快车道,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产生的影响力正逐年上升。对其繁荣的表现和动力进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美国营利性大学以及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拓宽国际视角。

一、美国营利性大学的繁荣表现

最近的二十年里,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无论在学校的数量、规模、招生人数,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一)学校数量激增。营利性大学的繁荣发展首先体现在学校数量的激增。自1988年秋到2009年秋的二十年里,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营利性大学、公立大学以及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3575所增长到4352所,共增加了777所,增幅达到21.7%。其中,公立大学从1582所增加到1685所,增加了103所,增幅为6.5%,非营利性私立大学从1658所下降到1624所,呈负增长状态,下降了34所,增幅为-2%。而在这二十年里,营利性大学(两年制和四年制)的数量从325所激增到1043所,共增加了708所,增幅高达211.3%。其中,四年制营利性大学从53所增加到490所,增加了437所,增长率高达892.4%;两年制营利性大学从272所增加到553所,增长了281所,增长率为103.3%。可以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增长部分主要集中在营利性大学部分。

(二)普遍获得认证机构认证。在最近的二十年,营利性大学非常注重争取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在美国,认证制度作为一种教育行业自律和教育质量控制方法是美国所独有的,它是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在美国公众看来,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学校才是被承认的学校,“任何学校如得到六大地区性认证机构之一的认证,即表明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社会承认,学生所修的学分通常可以互转”。另外,美国还有六七十个得到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和美国联邦教育部认可的专业性认证机构和全国性的认证委员会,能够获得专业认证机构则是对学校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较高专业水平的肯定。在营利性大学看来,获得认证机构的认证,首先,有助于向联邦政府、州政府申请资助,补充办学资金;其次,能够扩大社会宣传、吸引生源,提升在高等教育市场中地位。目前,多数营利性大学都在积极争取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而且很多学校除获得多个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外,所开设的若干学位课程还获得了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

(三)授予学位层次提高。到2010年3月,据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统计,全美有学位授予权的营利性大学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43所(这个数字还在变化),其中有四百多所是最近十年新创办的。具有授予学位的资格是营利性大学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营利性大学赖以分割高等教育市场并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授予学位方面,营利性大学尽管以授予副学士、学士学位为主,但从整体上看,营利性大学在授予学位上出现了逐渐升级和学位层次“上移”的现象。在最近的二十年里,许多早先创办的营利性大学将原来开设的资格证书和文凭教育课程升格为副学士,这些学校在办校之初并不向学生授予学位,但随着其成人市场份额不断被掠夺,其他类型的办学机构不断涌现,生存的压力使得它们选择了申请获准授予学位。而新创办的营利性大学则在设立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于开设学位课程而不是文凭课程和学历课程的高等教育机构,为此,它们通过并购、收购等走捷径的方式寻求与有学位授予权的院校的合作。办学起点较高,授予的学位层次可能涵盖从副学士到博士各个层次。

营利性大学授予学位的层次上移体现在授予不同层次学位的学校数量的增长比例上。本研究将营利性大学最近20年的发展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分为两个阶段(1988―198年至1998―199年为第一阶段;1998―199年至2008―200年为第二阶段)来分析。在第一阶段,营利性大学中两年制授予副学士学位的学校从272所增加到470所,增长率达到72.1%,四年制授予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学校从53所增加到144所,增长率达到171.6%。在第二阶段,营利性大学中授予副学士学位的学校从470所增加到553所,增长率为17.6%,四年制授予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学校从144所增加到490所,增长率高达240.2%。从这两个时间段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在新开办的营利性大学当中,授予副学士学位的数量少于授予学士学位的学校,授予学士学位的四年制学校增长速度最快。

(四)经济效益攀升。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投资举办营利性大学,在最近的二十年里,营利性大学也的确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其中,阿波罗集团创造的经济效益最为突出,该公司收入中的96%来自其旗下的以开设在线课程为主的子公司――凤凰大学。根据阿波罗集团2009年年度报告,公司自2005年到2009年的五年中,总收入呈稳定上升趋势。

二、美国营利性大学繁荣的动力探析

美国营利性大学的繁荣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多种因素的合力,如多元化的学生构成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传统大学存在一定弊端;等等。但核心动力来自于联邦政府1996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该法确立了营利性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合法地位。

(一)制度支持:1996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在1996年之前,大多数营利性大学被排斥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之外。1996年,美国高等教育部修改了高等教育法(Higher EducationAct),将中学后高等教育机构正式划分为三类:“公立高等教育机构(public institution);私立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pri-rate not-for-profit institution);私立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private for-profit institution)。”自此,营利性大学有了统一和

独立的官方界定,在美国中学后高等教育机构中获得了正式身份。首先,该法规定营利性大学需得到教育部承认的认证机构的认证,新的认证标准要求营利性大学必须“开设准学士学位或准学士学位以上的课程,课程授课时间至少300个学时,学校至少开办2年,并和教育部签署加入协议”。其次,该法106条将“学期”改为“学习期”,不再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地理限制。该条扩大了“学习”的边界,为更多的学生申请联邦资助放宽了条件。再次,规定“营利性大学有义务将招生、学费、教师等方面的基本数据提交全国中学后教育中心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这使得美国营利性大学不再游离于政府监控之外。

1996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对于营利性大学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承认了营利性大学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合法身份;二是营利性大学从此被正式纳入到联邦助学贷款的系统。此后,各种类型的联邦补贴和奖助学金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二)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为营利性大学发展拓展时空。信息技术的革命通过创造一个互相连接的全球化世界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变革,并且带来了超越国家的、基于网络的课程爆炸。层出不穷的新信息技术“给学习内容带来了崭新的、丰富的资源;为教育者和学生创造了新的互动的情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的方法和评价的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远程学习模式使大学能把校园边界向外扩展,能把大学的知识以多种形式传播,如文本、图像、声音等,并随时随地为任何学习者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远程教育使得教育更加自由和灵活,并打破了传统的通过课时评估对课程进行认证的旧传统。

营利性大学敏锐地意识到,以计算机为中介的远程学习对成人学生的吸引力尤其巨大,而且远程教学低廉的成本让它们看到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新技术手段和组织方面的效率“使得高等教育成本被降低,营利性大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而获取利润,并与现存的公立和非营利性私立院校竞争”。到2010年,多数营利性大学都开展了在线教学,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阿波罗集团(Apollo Group)的凤凰大学(PhoenixUniversity),该校在线注册的学生超过了二十万人。教育管理公司(Education Management Corporation)、ITT教育服务公司(ITT Educational Services,Inc.)、斯特拉耶大学(Strayer Uni-versity)、美国洲际大学(American InterContinental University)等均开设了在线课程。在线教学使得营利性大学的办学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时空方面有了极大的延展。

(三)市场需求:多元化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今天在中学后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本科生中“只有16%的学生是介于18-24岁的全日制住宿生。有超过60%的学生都在工作,其中一半以上是女性,而且几乎有一半在半工半读。大约有45%的学生已经24岁或者24岁以上了”。学生中年龄偏大、单独生活、靠别人资助以及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较多,有色人种、亚裔,女性(家庭妇女)学生的比例在增长。以2004-2005学年为例,“美国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中黑人比例为8.9%,西班牙裔为6.3%,而营利性大学中获得学士学位的黑人比例为15%,西班牙裔为9.6%。全美获得副学士学位的学生中黑人比例为11.3%,西班牙裔为10.4%,营利性大学中获得副学士学位的黑人比例为18.1%,西班牙裔为14.2%”。这种情况还在继续增加,这些“岁数稍大的、半日制的、正在工作的学生,尤其是有孩子的学生,都希望和学校保持一种更像顾客与银行、超市或加油站的关系”。他们希望学校更舒适、距离更近、教学质量高但花费少,能够在夜间或周末开放,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教师的帮助,能方便停车,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学位,等等。

多元化的学生构成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营利性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营利性大学将满足多元化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作为努力的方向。一些学生在营利性大学就读是因为学校基于实践的课程取向符合其求职的目标;一些学生被其他学校拒绝而选择了营利性大学;一些学生青睐营利性大学形象而具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与讲课内容集中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传统模式相悖;一些学生选择营利性大学远程教育,是为了方便在家或办公室学习,且不用缴纳教学设施保养费、课外活动费;等等。

(四)发展契机:非营利性大学存在一定弊端。伯顿・克拉克曾说过:“如果社会不能从原有机构中获得它所需要的东西,它将导致其他机构的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美国营利性大学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非营利性大学无法很好地满足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正是因为非营利性大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落后性,营利性大学才能作为它的一种补充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占得了一席之地。尽管目前营利性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少,但却发挥了非营利性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欠缺的职业培训的功能,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

非营利性大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生源选择上有明显的学术性倾向。非营利性大学在审查学生入学资格时重点考察和看重的是学生学术智能测验成绩(SAT)和美国大学测试(ACT)成绩,这使得很多非传统的学生被排斥在外。对此,营利性大学反其道而行之,“向所有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教育”几乎是每所营利性大学的基本原则。营利性大学关注的不是学生进校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而是如何满足学生对职业训练和知识应用方面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第二,非营利性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僵化,缺乏市场灵活性。非营利性大学的课程设置通常以学科为导向,课程设置往往只是学科的演化,设置或取消一项课程所耗时间可能多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课程的调整对市场需求的关注不够,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迟滞。而营利性大学的课程设置则始终服从市场机制的调控,保持快速更新的速度,以使得所服务的顾客――学生能够随时和及时获得满意的产品。

三、结语

正是基于几方面动力的合力,美国营利性大学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并表现出一些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

第一,竞争力大幅提升。营利性大学由于追求规模化发展,跨地区、跨国界开设分支机构,学校数量急剧增长,如前文所述,到2010年,营利性大学的数量从1988年的325所增至1043所。另外,表现在生源的大量涌入。到2010年,在营利性大学注册的学生数已经从1988年的十几万人达到了二百多万人。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来看,到2010年,营利性大学在其中占据的份额是24.%,从整体来看,还不足四分之一,但这个份额在1996年还只有百分之五左右,仅仅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营利性大学已经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边缘迅

速向核心蚕食,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办学主体丰富。在营利性大学的发端,学校举办人一般以个人为主,出现了较多“夫妻店”或者“家庭作坊”式的学校。在其发展阶段,尤其在复苏阶段,营利性大学的办学主体出现转变,一些秉承先进教学理念的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办学人或者合伙办学人出现。目前,学校举办主体发生了更大转变,除继续存在个人以及合伙人办学的形式外,一些投资公司开始投资教育,成为真正的学校法人。投资公司办学的目的当然以营利为主,它们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公司制管理机制。投资公司一般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直接接手一些办学资金不足或面临倒闭的营利性大学,通过大量注资、移植办学模等方式,教育投资公司能够迅速创造经济效益,能够避免自己创办学校可能面临的起点低、见效慢等问题。

第三,办学层次和质量提高。在发端阶段,营利性大学不具有学位授予资格,个别学校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和文凭;在发展阶段,多数营利性大学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文凭为主,其中一些学校获得了学位授予资格,但主要以授予副学士学位为主。在目前的快速发展阶段,营利性大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争取认证机构的认证,授予学位的资格相应得到提升。尽管目前营利性大学仍然以授予副学士学位居多,但已经具备授予从副学士、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的资格,其中授予学士以上学位的营利性大学的增长速度很快。繁荣阶段的学位课程内容更是得到较大丰富和扩充。

第四,与非营利性大学之间出现边界渗透。在营利性大学的发端和发展阶段,营利性大学与非营利性大学之间几乎是隔绝的。到繁荣阶段,营利性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促使非营利性大学与其开展合作。例如,在最近几年,“阿波罗集团与威斯康辛州的卡第纳尔・斯特里奇大学、爱荷华州的威廉姆・佩恩学院、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都结成了伙伴关系,辅助这些学校进行市场化运作,帮助他们用凤凰大学的模式开展课程,作为回报,阿波罗集团收取其所得利润的1%”。可以说,营利性大学已经参与到非营利性大学的营利性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建成,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2][美]理查德・鲁克,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于培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

[3]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National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Students at Private.For-ProfitInstitutions[R].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NCES,2000:17.

[4]Given,K.When Wishes Come True:Colleges and theConvergence of Access,Lifelong Learning,and Technology[J].Change,1999,(31):11―15.

[5]Winston,G.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Godzila orChicken Little[J].Change,1999,(31):16.

[6]Levine A.How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s changing[J].Daedalus,1997,(126):1―20.

[7]Charles Pekow.For―Profit Schools Popular DestinationFor Minorities[N].Diverse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Feb 8,2007:23.

[8]Levine A.The remaking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1,(25):253―267.

[9][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视角[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35.

[10]Ann I.Morey.Global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4,(48):146.

上一篇:充分发挥学校资源 增强大学生体质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