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激励、成本与外部监督

时间:2022-10-18 11:44:25

内部激励、成本与外部监督

【摘 要】 根据理论,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上市公司从内部激励与外部监督来减轻冲突。内部激励手段主要是股权激励,而外部监督方式主要是外部审计。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股权激励、成本与外部监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本高的公司,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股权激励能明显改善内部治理机制,减小成本,从而降低公司对审计质量的需求。并且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对审计质量需求越低。

【关键词】 成本; 股权激励; 审计质量; 外部监督

一、引言

契约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导致在委托关系中的冲突。为了缓解或解决问题,需要在委托人与人之间建立一套机制,以使得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一方面是对经理人实行内部股权激励;另一方面就是聘请外部审计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经理人持股以后为取得丰厚的收益会努力工作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这些机制会有效地减轻冲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但股权激励比例普遍偏低。从而人们会产生疑问,内部激励是否能减轻冲突使得所有者和经理人的利益相一致,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成本高的公司是否会寻求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来监督经理人的行为?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希望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上市公司经理人进行事后监管将有利于减少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审计质量越高,对于公司经理人的监管力度越强,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能受到抑制,成本也就越低。Jensen Meckling(1976)认为,成本是委托人为监管和约束人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另外,还包括实施契约成本超过收益所造成的损失。杨德明(2009)研究说明,外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起到替代效应。当公司内部机制控制效应不能有效地约束经理人的行为时,所有者会利用外部审计来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管。理论认为,外部审计能有效地提高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减少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们认为审计可以降低成本。问题严重的企业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外部监督或约束机制产生强烈的内在需求(Jensen和Meckling,1976)。冲突的程度决定了对于高质量审计的需求程度。公司存在问题越严重,经理人预期可能要承担的成本越高,因此其减少成本的动机就越强,对于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就会越强(DeFond,1992)。依据文献分析,我们认为成本越高,对高质量外部监督需求就越强。从而得出假设1。

假设1:成本高的上市公司会寻求更有效的外部监督,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

Jensen和Meckling还指出,股权激励也是问题重要影响因素。自利的经理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越低,就越可能和公司股东存在利益分歧,监管成本也会越高,成本将越高。随着经理人持有的股份比例的上升,经理人自己所承担的花费津贴等的成本也将增加,因为经理人将承担更大份额的成本损失,所以股权激励可以减少其与股东的利益冲突。这就是“利益协同效应”。Murphy(1986)研究说明,经理人薪酬契约的制定是减少成本的重要手段,但相比之下,股权激励具有更好的激励效应。经理人持股以后,他们就参与了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这样使得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协同,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刘明辉、胡波(2006)发现,股权激励提高了董事的效率和监管效果,审计师对风险评估水平较低,审计定价也比较低。并且Firth和Smith(1992)还发现,股权激励越低的公司越可能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同时也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我们认为对经理人进行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冲突,降低成本,降低对高质量外部监督的需求。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假设2。

假设2:股权激励的实施会降低公司对外部监督力量的需求,即降低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的需求。

Singh和Davidson(2003)的研究表明:随着股权激励的提高,经理人与所有者之间利益越趋向协调,因而减小成本。很多研究以审计费用作为审计质量的度量指标,得出经理人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的结论。李明辉(2009)研究得出,经理人持股比例和审计费用也呈U形关系。如果经理人持股比例过低,就没有足够的动机与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持股比例过高时,经理人会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同时有的公司外部的约束性也会降低,经理人将会以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如果克服了股权激励过低和过高的弊端,保持适中的持股比例,将有助于公司内部治理,减小成本。Mock(1998)进一步研究发现,经理人持股比例在0~5%或者大于25%时,随着股权激励的提高,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趋同,从而降低成本;当经理人持股比例处于5%~25%之间时,成本会随着股权激励的提高而增加。通过相关资料我们得知由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十分健全,经理人的持股比例普遍小于5%(绝大多数公司的经理人持股比例小于1%)。从而认为经理人持股比例越高,成本越小,对高质量外部监督力量需求就越低。由上述分析,在假设2的基础上提出假设3。

假设3: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公司寻求外部监督的需求越低,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会越弱。

三、研究设计

(一)描述性分析

本文从2006—2010年全国深沪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后,剩下780家。然后考虑到金融类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治理结构与其他类型公司差别较大,我们又剔除了21家金融类企业。由于净资产不是正的和变量极端值的公司存在,又剔除了43家。最后保留了716家3 580个观测值。

上一篇:议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方法 下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