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18 11:25:52

浅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探析引发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回顾分析依据,根据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15)与非感染组(n=302)。结果 317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73%,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理分型、手术时长、开口类型、切除方法、是否引流均为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急性阑尾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针对切口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原因;预防措施

急性阑尾炎为基层医院内常见的急腹症,术后切口感染为急性阑尾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了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提高术后切口的愈合率,本文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以期找寻引发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共以手术方式治疗3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男患169例,女患148例;其中年龄18~25岁者共103例,年龄26~45岁者共 85例;年龄46~65 岁者共73例;年龄>65 岁者共56 例,平均年龄为(39.2±5.8)岁;临床表现:发病初期表现为上腹痛,数小时后疼痛可转移至右下腹,同时伴有发热、恶心、腹胀、呕吐等现象,压迫右下腹可有明显压痛或反跳痛,局部肌肉有紧张发热感;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15)与非感染组(n=302),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均排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4.0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的计数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317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73%),余下302例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经分析发现,15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年龄≥60岁者共10例,年龄<60岁者共5例,9例患者体质肥胖,6例患者手术时长≥1h,此外,术后留置引流管、探查切口、逆性切除、化脓性坏疽穿孔阑尾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以上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较为显著(P<0.05);性别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理分型、手术时长、开口类型、切除方法、是否引流均为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3讨论

3.1 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相关预防措施分析手术时长:手术耗时过久,易增加切口与空气中真菌或细菌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得切口感染率增加[2],术中长时间的牵拉可加重局部组织的缺氧与缺血,造成局部组织受损,抗菌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切口的感染率,所以手术时应慎重切口的选择,尽量选择靠近病灶、暴露良好的部位,切口大小应适宜。

切口类型:本组资料显示,探查切口的感染几率明显高于麦氏切口,均与术前诊断不明、患者病情较重、留置引流管有一定的关联,故应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切口,病情明确者则选择麦氏切口,若需剖腹探查则选择右下腹腹直肌旁探查切口[3],以利于术野的充分暴露,降低感染几率。

手术引流:一般而言,急性阑尾炎术后不建议留置引流管,仅并发腹膜炎的非单纯性阑尾炎才需术后进行适当引流。手术中,若局部组织有少量脓液持续渗出时,则需在腹腔内进行引流,但此现象较为少见。一般因腹腔内脓液渗出后与切口接触,污染手术切口,为了避免切口感染而需在切口处留置引流管,留管时可戳孔放置引流管,戳口大小应以保证引流通畅为度,避免因留管不当引发的感染。

切除方式:手术中常因逆向切除法取下阑尾不及时或无法及时包埋阑尾近端残而造成切口感染,故笔者建议在选择切除方式时,应尽量避免逆向切除,以降低感染几率。

参考文献:

[1]伊西磊,邵海红.阑尾术后切口感染5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32(12):85-87.

[2]杨世斌,肖隆斌,吴文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探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0,04(03):86-88.

[3]王林现.浅谈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04(02):45-47.

上一篇: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下一篇:静脉留置针在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