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权给公民划分等级吗

时间:2022-10-18 10:30:51

江苏睢宁花80万元引入“美国FICO信用分级制度”,建立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将公民个人行为量化打分,根据得分将公民评为A、B、C、D四个等级,在日常事务中实施从“优先照顾”到“从严审查”一系列区别对待。睢宁唱的这一出怎么听都觉得诡异,有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感觉?

正方:民众老是抱怨,当今社会世风日下,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睢宁当地更有“民喜争好斗善诉讼”之风。睢宁把先进国家的信用评分制度引入社会治理,属于现阶段构建诚信社会的一种探索,可说是一个创举。运用道德力量来约束民众,以现代制度传承儒家推行教化的传统,颇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妙。

反方:政府给公民划分等级,区别对待,直接违宪,哪国有这样的先进经验?且不说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样的套话,还有中国这些年提倡的“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只有民众给政府打分,哪轮到政府对民众这样的“合法歧视”,纯属权力越位。睢宁师从的美国,最大的信用局都是民间机构,而且只针对消费者个人信用记录,而且还不能强行要求银行等商业机构提供数据,怎么什么好制度一到中国就变味了?

正方:美国的信用局的确是民间机构,但在当下的中国,有哪个民间机构能有比政府还强的公信力?更何况,签合同不履约,贷款恶意拖欠,在政府机构无理取闹,闯红灯甚至是诬告毁人名誉……难道不该规范吗?这些事情拉拉杂杂,只有政府能够做到高效。

反方:睢宁政府恐怕连“信用”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清楚吧?在法律和经济学中,信用特指一种“交易媒介”,反映的是商业上的交易关系,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redit,信用制度也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可睢宁方面的所谓信用征集,用的却是“社会信誉”这层意思,对应的英文是trustworthiness,无论公德私德,还是党纪国法,甚至公民发短信、上网时的自由言论都成了信息征集的对象,这究竟是公民个人信用征集系统,还是对公民的监控系统?

正方:就像赵本山说的那样,不看广告,看疗效。睢宁的这种做法,究竟是好是坏,还是看具体效果吧,比如对那些恶意欠缴水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公民,政府把他们的个人信息完全公布出来,并且把他们划入最低的D等,不但在道德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也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并且能够震慑那些企图违背信用的潜在人群,形成人人守规矩、个个当良民的友善氛围,政府维稳之类的经费花销大减,起到了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这么个效果,纳税人这80万花得不冤嘛。

反方:信用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契约制度,理应是自发形成的,决不能由掌握公权力的政府由上至下强制实施,否则就可能出现道德替代法律的悖行局面。在实施信用制度的国家,信用信息的征集和使用,必须在事先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即便政府想获取或公示信用信息,也要向法院进行申请。政府单向性地强制实施信用制度,意图获取集道德审判权和行政执法权于一身的超级权力,实施极权社会式的控制,这不仅是对民意的践踏,也是对宪法和法律的挑战,制度再先进,也不过是变着法子做“全能型政府”的旧梦罢了。(摘自《南方周末》)

上一篇:深圳公务员摘“官帽” 下一篇:《时代》:未来十年十大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