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组织秩序

时间:2022-10-18 08:40:42

空间的组织秩序

【摘要】本文围绕空间这一建筑的基本问题,探讨了勒・柯布西耶以来,结构主义建

筑师、路易斯・康和提契诺学派对于空间理论的研究和实例,结合一次接待站建筑设计课题,具体论述了空间组织的生成逻辑与操作方法。

【关键词】结构主义,提契诺学派,空间秩序

随着建筑理论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对于一个特定建筑,我们大可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解读,这些基本问题包括空间、表皮、结构与构造等。它们作为关键词为我们所熟知,从对这些关键词的思考中,我们可以迅速去冗存真,抽象出这门学科的基本脉络。现代建筑运动以来,空间问题已经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焦点。可以说,空间问题较少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更多的反映出建筑的本源意义,而成为建筑学的核心。

1、空间组织的理论基础

1.1 单一空间限定方式的研究

随着框架结构的普遍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承重与维护的分离,空间的自由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极大的丰富了建筑的表现形态。作为空间的基本组织细胞,九种空间原型基本归纳了单一空间的组织形式(图1)。复杂空间基本上都可以由这九种空间原型组织起来。而空间组织手法的秩序化与整体性,成为一些建筑师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使他们的建筑有着很强的逻辑感。

1.2复杂空间组织秩序的探索

现代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两种基本空间组织手法来自于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和凡杜斯堡的“空间构成”。多米诺体系从实际建造技术出发,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与抽象的空间形式概念结合起来,并且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叠加,展现了新的空间设计的可能。早在现代建筑发展之初,柯布西耶就向我们展示过框架结构不仅仅可以作为一个能解放平面的支撑体系,而且也完全可以成为组织整个建筑体系的工具。他的经典作品,无论是阿尔及尔皇家要塞设计方案还是马赛公寓,其设计处理手法都是来自于由一个多米诺体系限定的基本单元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组合和叠加。而掌控整个叠加系统

的,又是可视为多米诺体系的组合。

结构主义建筑师继承了柯布西耶的探索,他们突破功能主义的教条,更多地从社会与人文的关系来思考建筑问题。反映到空间组织上,他们将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结构是包容各种空间元素及其关系的总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并且最终影响整体结构,而元素的互换不改变整体结构。换言之,结构主义研究的对象不是构成事物的元素,而是元素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建筑师以荷兰的凡・艾克与赫曼・赫茨伯格为代表。从他们的建筑作品如凡・艾克的阿姆斯特丹儿童中心(图2)可以看出,建筑的单元性和生长结构的连贯性使他们的方案有一种“格网”的结晶化的效果。这种单元空间设计手法特别针对由若干相同单元为主体组合而成的建筑形体以及建筑空间,包括幼儿园、学校、联排住宅等。在他们的设计中,这些主要使用的单元空间并不是堆砌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间隙,也可以理解成为结构体系中的“骨架”,被处理成半私密的交往空间和各种辅助空间,而若干个这样的单元――辅助空间组合体又被组织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里。这个建筑体系很好的统一了单元组合体、辅助空间以及交往空间,创造了一个从公共到半私密再到私密的空间层次。这种空间处理手法将大建筑化整为零,更加贴近人体尺度,给人以聚落般的亲切感。

实际上,结构主义这种类似结晶体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极端化的特例,并非所有设计都可套用。空间原型的组织手法是多样的,对于单元结构不是那么明显的建筑来说,空间的非匀质性使得建筑的形式逻辑以另外一种组织形式出现。这里我们需要提到路易斯・康和提契诺学派建筑师。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很强烈的逻辑感。路易斯・康提出了“形式启发功能”的思想,他的空间存在着上下级的关系,上一级的空间是下一级的空间通过一定的组织逻辑组织起来,而下一级的空间有可能还能细分为更加基本的空间。空间的组织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层次,最低层次的空间即单一空间可以归纳到九种基本单元中去。而提契诺学派的建筑师以马里奥・博塔为代表,他们的设计考虑到功能与环境的关系,并以理性主义的态度审视建筑各层空间的关系。

以马里奥・博塔的卡丹纳兹住宅二层平面为例,建筑师用建筑的语汇围合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且从表层到基本空间单元,建筑可细分为三层逻辑层次(图3),在每一层面空间形态的处理上,建筑师不仅仅考虑到上级空间内各低级空间对比与变化、重复与韵律的关系,还重点处理了各低级层次的相对位置和围合方式。建筑拥有清晰的秩序。

以上我们从理论发展的脉络讨论了空间的秩序的两种生成逻辑。第一种,结构主义的建筑师将建筑看做一个整体的结构系统,明确的限定了使用单元、辅助空间、交流空间的关系。第二种,路易斯康和提契诺地区的建筑师通过将建筑空间层次的不断细分,将建筑抽象成若干层次的叠合,赋予建筑强烈的逻辑感。

2、生成操作

接下来通过接待站建筑设计的空间秩序组织说明这两种生成逻辑在实际空间操作上的应用。

2.1项目概况

该项目基地方整,基地北面为城市道路,东北角有古树。建筑主要有三个功能区――客房区、会议区、餐饮区,分别布置在在基地的西北、西南、东南(图4)。功能分区确定后,设计的重点是空间组织。设计希望能结合建筑空间组织的理论使这个不大的建筑产生积极的空间关系并且创造出丰富的层次和有逻辑的空间秩序。

2.2 空间秩序的生成

从策略上来说,设计引入空间层次的叠加概念。既有联系又互相独立的三个功能分区成为第一层空间的组成要素。会议空间和客房空间在南面,被组织在一个条形的空间内,餐饮空间在建筑北部的条形空间内。第一层空间组织方式是并列的,它们和中间的连接体――门厅部分将建筑基地分为内外两个院子(图5)。

建筑的第二个空间层次是基于第一层次的再划分。南面的建筑体量,根据功能的不同,自然的分成会议和客房两个部分,两层的客房与一层的会议部分相互咬接并且在空间形态上延续,体现了两者之间互相渗透和嵌套的关系。同时,从会议中心延伸出来的两片墙强调了这一关系。同样,北面的建筑体量也可以根据功能的再次划分为使用空间(餐厅)和辅助空间(厨房)两个部分,它们的组织方式与南面的体量如出一辙。

建筑第三个空间层次的组织。建筑的最主要的使用空间――客房部分就是单元空间的组合。一间普通客房的平面尺寸是4M*7M,两间客房并列成为一个基本单元空间,单元和单元之间的间隙被处理成为相对模糊的辅助空间与公共交流的空间。在这个层面上,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并列与重复的。至此,空间组织的三个层次已经得到明析的表达。同时设计中希望方案处于一套逻辑清晰的结构体系中,即通过一个方格网组织。两间客房所组成的单元体的大小决定了网格的大小,横向上网格之间的3米间距是辅助空间和交流空间,纵向上2米的间距容纳了交通空间和阳台。建筑打破了单纯以使用功能为空间划分依据的设计策略,转而将空间功能重新梳理成使用空间与辅助空间,它们之间“ABABA”的关系在整个建筑中得以延续。整个建筑就被统一在一套结构体系当中(图6)。

3、结语

本文简述了结构主义建筑师、路易斯・康和提契诺学派的空间组织逻辑,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一次设计探索。虽然,两种逻辑相结合或许会削弱其单独存在时的纯粹性,但对于空间复杂性和秩序感的探索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朱雷. 空间操作[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丁沃沃 张雷 冯金龙.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之形式的逻辑[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石飞. 创造而不是保护--对马里奥博塔卡丹纳兹住宅与环境关系的重新解读[J]. 南方建筑,2006 (6):127-128.

蔡勇. 整体秩序与群化思维--结构主义建筑观的启示[J].新建筑,1999(6):38-40.

李冬冬 汪永平. 赫曼・赫兹伯格的结构主义思想[J]. 华中建筑,2006(8):13-15.

支文军 朱广宇. 永恒的追求--马里奥博塔的建筑思想评析[J].新建筑,2000(3):60-63.

Francis Strauven. Aldo Van Eyck: The Shape of Relativity[M].Amsterdam: Architectura & Natura.

上一篇: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特殊地段人工挖孔桩爆破安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