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优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1 21:16:31

空间优化方案

空间优化方案篇1

关键词:暖通空调;优化设计;重要性;节能降耗

Abstract: combining the global energy use case, the current energy resources are gradually decreasi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 daily life and work for the demands of the environment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e, but air conditioning in real life to use among people, for the use of energy is also pretty serious. So, use of science right method effectively reduce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now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after detailed in this article, only everybody reference.

Keywords: hvac; Optimization design; Importance;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家庭中的空调设备已经逐渐普及。人们对于空调所带来的冬暖夏凉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更是愈来愈具有依赖性。但是,与此同时,空调在运行工作中所消耗的能源却也是相当巨大的。针对此背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技术进行全面优化已经势在必行,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吸收设备工种参加设计方案

当前在工程方案设计的阶段只存在建筑师进行主要的设计创造,没有很好的吸收设备工程师的意见以及一同进行参加设计方案,导致在建设的方案的当中存在没有考虑到设备的空间后果,那么在设备的设计上就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将机房设计在空间的某一个角落当中,由此产生风道较远,导致结果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保。而且,进风口和出风口都相互挤在一起,这是非常不符合规定的,甚至还有将管道的夹层当做机房使用,不管是噪声还是震动对于客房都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想要全面有效的进行改变这样的现实情况,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

二、暖通空调详述

笔者在此主要针对暖通空调的工作原理以及供水系统和空气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①工作原理。暖通空调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内的蒸发器当中和冷冻水进行热量交换发生的气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使得冷冻水的温度降低,在空压机的作用下被汽化的制冷剂逐渐的形成高压和高温的气体,当空气经过制冷机组的冷凝器的时候,就会被冷却塔的冷却水给予冷却,从而使得气体转变成为低压以及低温的液体。

②供水系统。空调中的冷冻水系统的冷冻水管道都是循环方式的系统;变流量系统按照其所组成的装置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变流量和真正变流量两种,其中所讲的真正变流量是可以将变流量系统中的节能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

③空气处理单元。新风与部分回风经混合后形成混风,当混风经由热交换器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后则形成送风。冬季时,混风能够吸收能量,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夏季时,随着混风温度降低,送风进入室内后会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将温度调节至房间所需的设定值。

三、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对于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优化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且空调所带来的适宜环境有效的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②暖通的对于能源的消耗校稿,所以优化之后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率;③优化设计的策略和控制技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能够更好的对暖通空调进行指导和控制;④可以从根本上有效的弥补冷负荷变化导致的能源浪费这一缺陷,并且还能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四、暖通空调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法

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进行科学的优化,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做出以下分析:

(一)对调节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优化

暖通空调要保证其良好的调节性能,这样才能够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方案,我们可以采用VAV系统或者利用VRV变频空调系统,但这种性能调节好的系统会增加投资费用,但是这中系统在运行工作的过程所产生的能耗是比较小的,在选择的时候应当将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加以考虑。对于一些办公单位使用时间较少的情况,那么在调节的设计方案中就需要适应夜间不工作的调节要求。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随之不断的进行提升,这样不但有效的减少了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而且也有效的减少了劳动的强度,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费用得以相应减少,但一次投资也相应的增加,对于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有着进行一步的提高。对于空调系统是否应该采用自动化控制,我们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性进行相应的比较进而给予确定。但是,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还是需要应当尽量的给予简化,以便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系统的经济型和可靠性。

(二)面对环境影响给予相应优化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一定过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设计方案选择的时候,应当特别需要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所以,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的涉及面的范围是比较广的,而且在整个工作中所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多,对于技术性的要求也是比较复杂。优秀的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将所有的因素都综合一起进行全面的分析考虑,这样才能够保障设计方案的水平较高,尽最大可能保证其综合效益最高。同时,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难度。但是,对于暖通的环境方面的影响,我们依旧需要进一步给予控制,在设计方案上给予充分的可行性优化,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

(三)控制网络的优化设计

空调系统控制网络的拓扑机构应当进行量的使其能够清晰简化,不管是采用RS485总线还是采用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其最终目的都是应当达到清晰简单的效果。有效在系统网路中的分级比较多和分支多的情况,导致网络的管理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可靠性相对也比较低,虽然LonTalk总线在理论当中可以组成任何的网络拓扑结构,但这种设计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果发生了使用不当的情况,那么就会出现一定的技术风险,导致空调系统的成本增加。所以,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中,对于总线的选择应当尽量选用RS485进行网络控制,在布线中采用手拉手环网方式。

【总结】:总之,暖通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想有效的达到节能的目的,只有不断的将设计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优化,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布置各种管线,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得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春雨,蔡凯.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2] 连辛泉.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技术的优化分析与评价[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2)

[3] 连辛泉.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技术的优化分析与评价[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2)

[4] 单宝艳,王振波. 基于层次模糊法的建设工程暖通空调设计风险综合评价[J]. 中国勘察设计. 2008(06)

空间优化方案篇2

关键词:地铁车站 分隔地块 地下空间 利用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地铁车站附属结构间分隔地块,是指地铁附属结构风井、出入口等附属设施根据规范要求,相互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形成的若干分隔地块,也指因周边地块红线退让地铁要求,从而将原分隔地块连接而成的一整个连续空间。分隔地块地上部分主要以停车布置,绿化敷设等方案为主,但其下部空间的使用方案目前仍无较好的使用办法。随着城市市政道路不断向外延伸,地铁工程出现地铁线路随着城市扩展后的新建道路敷设在前,道路周边地块规划出让在后的情况,地铁站点周边地块处于待拆迁或空地的状态。

地铁工程站点的设置,因为不受周边建筑物限制,地铁的附属建筑物布置可以相对较为灵活,出入口、风井等附属建筑可以更好的考虑地铁自身需要来布置,形状也相对较为规整,不需要考虑设置为异形。但同时也存在着地铁建设期间周边地块无成型建筑方案,无法将建筑物地上地下方案考虑与地铁相结合的问题。因此在后期地块出让时为保护地铁计,均对地块开发商设置了地铁退让条件,从而导致地铁车站附属结构与地块退让红线间自然形成分隔地块无法很好使用。分融地块的地面空间一般可考虑设置为停车位或绿化恢复处理,但地下空间在地铁附属结构修建完成后,分隔地块的空间就无法再进行二次开挖利用。有鉴于此,本文根据杭州地铁的建设实例,提出通过优化地铁附属结构的布局,以达到合理利用分隔地块的地下部分面积,配合地铁客流打造地铁的地下商业空间,促成闲置地块地下空间商业开发与地铁吸引客流双赢的目标。

杭州地铁2、4号线钱江路站位于钱江新城版块,近临大型商业集散区,原钱江路站设置方案时,周边建设期间仍为空地,故原方案只是布置了自身的出入口与风亭,具体方案见图1(南侧设置了1号出入口与1号风亭),为节约围护结构,附属结构考虑紧贴地铁主体结构,减少一侧的围护设置。后根据规划方案调整,新规划地铁9号线设置于钱江路上,在路口考虑三线换乘,因此,设计在原1号出入口与1号风亭外侧增设了2、9号线付费换乘通道,具体方案见图2。本方案在原设计基础上仅考虑了尽量减小对周边空地后期做地的影响,尽量靠近原主体结构设置,沿原钱江路站附属结构(1号出入口与1号风亭)外侧增加付费通道基坑,将原1号出入口与1号风亭围合在内,各附属结构均为独立设置,并未做合理整合优化,从而导致整体地块上出现多个分隔地块,且在地铁施工期间要考虑将分隔区域土体加固处理,用以承担附属结构基坑开挖的支撑架设,以免影响附属结构施工安全。

为达到优化本区域的围护结构形式,充分开发利用分隔地块地下空间的目的,设计院对钱江路南侧各附属结构进行了优化整合,考虑附属结构进行调整,把分隔地块的土体一并挖除,地下空间通过地铁内部提供设备条件,从而增长出一些地铁车站的商业空间区域,且通过调整达到将原来不规则的若干个附属结构小基坑合并成一个规则的大基坑,方案见图3。本方案达到了优化围护形式,减少原土体加固费用,且通过车站内设备布置将原附属结构间分隔地块的地下空间调整成商业空间,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分隔地块地下空间的局面。经测算分析,新方案相比于原方案,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等费用有所增加,但节省了原方案中的土体加固费用,土建成本增加有限,但新方案将导致附属结构施工工期有所加长。因此,笔者认为在地铁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工期不紧的前提下,合理对附属结构进行优化布置,将分隔地块考虑成未来地铁商业开发空间,特别是如果能在规划前期就做好整体考虑,将能够更好的充分利用分隔地块地下空间,达到资源最大化配置,且增加的小型商业开发空间非常适合地铁进行物业开发。因此,新方案相比于原老方案只是单纯的考虑不影响周边地块,纯粹退让相比,具备更多优势,更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空间优化方案篇3

关键词:空冷汽轮机设计;方案;主要问题;参考意见

引言

空冷汽轮机是当前电厂运用较多的汽轮机组,空冷汽轮机与湿冷汽轮机是由于其凝汽式汽轮机的冷却方案不同,两者在结构上有不少类似之处。因此在进行空冷汽轮机设计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湿冷汽轮机的结构特点以及设计要求,制定出科学的措施去解决空冷汽轮机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优化空冷汽轮机的设计。

1.空冷方案与湿冷方案的原始差别

对于很多设计方案来说由于共同技术目标都是一致的,因而很多技术方案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相同的,真正的原始差别往往只有一点而已,但是这一点就导致了技术方案之间的差距。对于汽轮机的设计方案来说,空冷方案与湿冷方案的原始差别主要集中在排热方式上。对于空冷方案采取的是闭合散热方式,而湿冷方案采取的则是开放散热方式,正是因为空冷方案与湿冷方案的散热机理不相同才导致两种方案有着较大的差别。由于空冷汽轮机的散热方式是通过闭合方式通过金属管壁将热量排放到空气中,因此环境压力产生的汽轮机背压与大气干球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于湿冷汽轮机来说,通过水循环系统与空气之间进行直接的热量交换,通过水的蒸发吸热将汽轮机中的热量排放出去,这种情况下汽轮机的背压与湿球温度直接相关。因此在相同的内部参数控制以及环境的影响之下,空冷汽轮机组的背压比湿冷汽轮机组要大很多,因此带来的能量损耗也较大。对于空冷汽轮机组没有相应的温度补偿功能,导致其背压变化范围大且变化频繁,当环境温度以及风力发生变化的时候,空冷汽轮机组背压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对于湿冷汽轮机组来说其具有湿球温度变化系统,当大气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水蒸气的蒸发量也随之发生变化。湿冷机组背压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因此其背压变化幅度也较小。

2.空冷方案的几个特点

与湿冷方案相比,由于空冷方案采取的是闭合的散热方式而湿冷方案采取的是开放式的散热方式,因此空冷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节约水资源

以一台 的湿冷汽轮机为例,每年消耗的水资源超过两千万吨,其中湿塔耗水约一千五百万吨。而根据空冷方案的理论分析可知,空冷散热过程中基本不消耗水,因此空冷方案比湿冷方案节水能力要强。

2.2成本投入高

与湿冷方案相比,空冷方案采取的是通过金属管与空气之间形成热交换,进而将汽轮机内部的热量传递出去。因此空冷方案前期建设的空冷塔比湿冷方案的湿冷塔要大很多,其冷却用的金属材料消耗也较多。空冷方案的前期投入约为湿冷塔的3-5倍。再加上其他后期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日常的冷却系统设施维护,空冷方案成本投入高。

2.3有利于环境保护

由于空冷方案采取的是金属管与空气之间形成热循环,进而将热量传递出去。因此空冷方案不会产生雾团状的气体,因此不会产生较大的气体污染。同时空冷方案不产生循环水富盐污水排放,从而避免通过水循环将发电厂产生的废气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散到环境中,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空冷汽轮机设计的几个主要问题

3.1设计背压与最佳末叶高度的确定

如果空冷系统配置的末级叶片长度过小,那么就会使得机组运行过程中排气口压力过大,降低空冷汽轮机组的工作效率;而如果空冷系统装置的末级叶片长度过大,这不但增加了经济成本,虽然能够保证夏季高温处于满发状态,但是同时也会增加了空冷汽轮机组的防冻难度。末级叶片在复杂的工况下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背压变化。尤其是在高背压、低流速的流量状态下运行时候,那么汽轮机的动不定性就会大大增强,动应力也会大幅增加,严重影响末级叶片的稳定性。因此尽管空冷汽轮机的末级叶片在理论设计上已经满足强度等方面的要求,但是还需要根据更加苛刻的背压要求来优化整体设计。在进行背压与最佳末叶高度确定过程中,要根据哈蒙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于背压对应下的饱和温度、大气干球温度以及额定流量下空冷系统初始端差进行合理分析计算。

3.2低压轴承布置

空冷机组排汽温度高且变化幅度大,如果采用传统的轴承就会使得系统运行轴线发生抬高现象。再加上汽轮机背压较高且背压变化频繁,这就对于空冷汽轮机低压缸的中心轴线的稳定以及轴线的标高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低压缸多采用落地式轴承来代替传统轴承。但是低压轴承会带来轴向开档尺寸变大,因此需要一端与汽缸柔性联接,另一端与低压轴承箱刚性联接。

3.3背压监视与自动保护

空冷机组末端工况变化范围大且性质严重,因此需要对于汽轮机不同的运行状态进行背压监视与自动保护。从汽轮机末端安全运行讲,应主要监视背压

峰值,避免末叶受到的动应力过大。保证监视排汽温度不过高,从而避免排汽端过热。保证空冷机组末端工况在安全、满发、经济运行三个运行环境下能够保持最优的运行状态,引入背压自动保护及负荷自动增减系统。当系统的背压超出警戒线,就会自动调节负荷,使其返回到最优工作点。

4.结语

火力发电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之一,由于我国煤资源丰富的地区基本上都处于缺水状态。而空冷汽轮机与湿冷汽轮机相比能够有效应对缺水以及气候寒冷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空冷汽轮机的应用,因此要根据空冷汽轮机热力、结构、强度、气动等特点设计出高质量的设计方案,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建云,邵加晓,侯鹏飞.600MW直接空冷机组背压控制策略的设计及优化[J].电站系统工程,2011.

空间优化方案篇4

关键词:航空运输;协同决策;多航站楼;实时指派;混合集合规划;航班波

中图分类号:U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615(2015)01-0071-06

随着民航运输的飞速发展,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多航站楼多区域管理已经成为民航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这将使得机场运行保障变的更加复杂。机位是机场的核心资源,机位分配是机场日常运行保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效合理的机位分配方案不仅会给民航运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民航运输的安全性。在机场停机位实时指派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很多模型与算法的相关研究。从已有研究来看,在机位实时指派算法中,仍需综合考虑多航站楼模式、航班波、协同决策、时隙交换公平性以及这4个因素的影响。

由于运输量增长,许多大型机场都通过扩容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其中.航站楼的改扩建使得一个机场多个航站楼的运行模式应运而生。在多航站楼运行中,有很多公共的资源需要共享,如机位、跑道等外场资源;旅客由于转机等原因需要在多个航站楼之间活动;飞机也可能因为调配原因而从一个航站楼转移到另外一个航站楼。因此,机场的运行调度算法必须能够满足以上种种运行上的需求。在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进行资源分配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资源之间的联动关系才能做到协调运行。此时.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将航站楼作为资源分配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首先判断航班机位是否在不同航站楼之间调整,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各种规则再进行其他资源的变更,这样才能使系统的处理逻辑相对清晰和简单。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航空公司纷纷考虑以航班波的方式进行排班。相应地,枢纽机场针对航班波进行各项航班保障工作,其中就包括停机位的指派。航班波是指,为实现航班有效衔接,在一个时段安排进港航班,在紧接着的另一个时段安排出港航班。当航班波不受延误影响时,机场资源可以得到高效利用,旅客的中转等待时间大大缩短。但是,如果航班波受到延误航班的影响.旅客的中转时间会大幅度上升。要使航班不受或尽量少受延误航班的影响,则需要实现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的协同决策。然而,目前机场、空管和航空公司大多单独完成各自任务,没有达到协同决策的要求。

在实现航空公司与机场的协同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时隙分配和机位指派的先后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当航班延误之后,航班所获得的时隙将会改变.但在航空公司不知道后续机位指派方案的前提下.无法判断延误航班获得的时隙方案所对应的最佳机位指派方案是否为所有可能的机位指派方案(时隙交换后)中延误成本最小的。因此,航空公司需要与机场进行协同决策。首先由航空公司给出不同时隙方案,机场给出不同时隙方案下机位指派的延误成本,根据最小延误成本确定最佳时隙交换方案,再将该方案告知航空公司。然而,在总的延误成本最小时还需考虑航空公司间的利益均衡,所以在进行时隙交换时,还要考虑航空公司问的利益均衡性.进行公平的时隙交换。

本文在协同决策的基础上综合多航站楼资源共享性、航班波延误最小化、时隙交换公平性等因素,建立机场停机位实时指派模型,并在混合集合规划中实现模型的求解。

l 机位实时分配模型

1.1 模型符号

2 求解方法

混合集介规划( Mixed set programming,MSP)源自逻辑规划与约束规划,是以一阶逻辑与集合推理为算法框架的逻辑求解系统。MSP能够将集合运算、量词、布尔逻辑、逻辑函数、日期/时间推理、数值约束等集成于一个系统,实现从实数、整数等数值类型扩充到布尔值、日期/时间集合类型的混合域上的全局推理,以及约束满足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此处,集合规划的概念并非指在问题求解中对集合运算符号、集合变量及集合约束的简单使用,而是系统地将集合推理与运筹学算法相结合,以集合变量为主进行问题建模,以基于集合推理的算法为核心进行模型求解。本文采用MSP方法求解下列算法。

2.2 停机位实时分配

步骤1 读取航班的机位预分配结果,航班对应的机位预分配信息,得到每个机位的可利用时间段。从时隙分配方案中得剑航班的时隙分配结果,包括带有航班波衔接的延误航班和没仃航班波衔接的延误航班。

步骤2对于没有航班波衔接的延误航班,根据航站楼{ at1,…,atn}分n次循环。将没有航班波衔接的延误航班根据最小延误费用原则和航站楼资源共享原则进行停机位分配。

步骤3 对于有航班波衔接的航班,考虑时隙公平交换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航站楼{ at1,…,atn}分n次循环.得到每个航站楼的延误航班时隙交换集合。根据有航班波衔接的航班和有时隙交换的延误航班.得到没有时隙交换的延误航班集合。根据最小延误费用原则和航站楼资源共享原则进行停机位分配。

步骤4 将步骤2.3的结果根据不同的航站楼进行综合,得到最终的各个航站楼的停机位分配。

在求解策略的设计中,将精确算法和启发式规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确保解的可行性,又灵活、个性化地控制搜索过程。启发式规则为:

(1)假设延误航班计划所属航班波为ωp,则其分配时隙所属的航班波必须大于等于ωp。

(2)航空公司进行时隙互换时,延误航班所处的航班波的数值应尽量相同。

(3)航班的停机位在不同航站楼之间调整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不能是有航班波衔接的航班;

②调整后该航班产生的油耗费用不能大于该航班所属机型的平均油耗;

③调整后该航班的到达停机位时间不能大于该航班所属机型的平均滑行时间;

④调整后各航空公司的时隙交换满足公平性原则。

将上述两个算法的求解规则,结合不同的α,β值和约束条件.同时植入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中,一体化搜索确定延误航班的时隙分配集合与停机位指派集合.从而优化延误航班的时隙分配并最终确定满足多目标的停机位指派方案。

3 实例分析

3.1 实验数据

大型机场的航站楼比较庞大,分区也较为复杂.因此本文选取两个航站楼内4个区域9:00~11:00内到达的航班及机位分配情况进行优化,其中区域1和2属于一个航站楼,区域3和4属于另一航站楼:小、中、大机型分别用l,2,3表示;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分别用C.E.S,D表示。最小安全时问间隔T=5 min;旅客中转等待成本:1元/ min;飞机的油耗成本:7元/kg。飞机油耗:大型飞机46 kg/min,中型28 kg,/min.小型12 kg/min。航班信息见表1,各个区域的机位信息见表

2,延误信息见表3。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执行本文算法,根据时隙交换的优先级高于滑行油耗的原则,进行多次运算后,得到α=0.55,β=0.45。在满足时隙交换公平性的条件下,得到时隙交换结果如表4所示。

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下,得到机位实时指派方案如表5所示,其中,初始方案表示航班尚未延误的机位初始分配方案;优化1方案表示航班延误后,进行合理的时隙交换但航站楼之间与航站楼符各区域之间的机位资源不共享时产生的机位指派方案;优化2方案表示航班延误后,进行合理的时隙交换且航站楼之间与航站楼各区域之间的机位资源可其享时产生的机位指派方案;优化3方案表示航班延误后,不进行时隙交换但航站楼之间与航站楼各区域之间的机位资源可共享时产生的机位指派方案。

初始方案中,滑行油耗为7 324 kg,旅客中转等待时间为369 600 min,因此,总成本为420 868元。优化1方案中,滑行油耗为7 342 kg,旅客中转等待时间为414 400 min,因此总成本为465 794元。优化2方案中,滑行油耗为6 736 kg,旅客中转等待时间为414 400 min,因此总成本为461 552元。优化3方案中,滑行油耗为6 844 kg,旅客中转等待时间为478 000 min,因此总成本为525 908元。各部分成本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对比优化方案1与优化方案2 可知,当资源共享时,飞机的滑油成本可以大幅度减小,从而降低最终的总成本。对比优化方案2和优化方案3可知,当时隙可交换时,旅客的中转等待时间可以大幅度减小,从而控制最终总成本。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实现了时隙的有效交换,达到了控制延误成本的目标。

4 结束语

空间优化方案篇5

【关键词】CDMA LTE 网络优化 网络切换 空中接口

1 前言

全球CDMA网络运营商都在积极研究CDMA网络演进到LTE的方案与策略,3GPP/3GPP2等标准化机构也已经开始了相应技术标准的研究与讨论。国际标准中,讨论热点是CDMA/LTE语音互操作方案和CDMA/LTE数据互操作方案,其中数据互操作主要有优化切换和非优化切换两种方案。

现有的CDMA/LTE数据互操作方案主要基于3GPP TS23.402提出网络架构,需要将CDMA HRPD无线网络升级为eHRPD网络,并将其接入EPC核心网。3GPP和3GPP2对E-UTRAN和eHRPD的切换机制都有相应的规范定义,TS23.402规范定义了E-UTRAN和eHRPD的双向切换,包括E-UTRAN到eHRPD的激活态切换和空闲态切换,以及eHRPD到E-UTRAN的激活态切换和空闲态切换。

3GPP2规范主要也是基于3GPP所定义的互操作架构,CDMA网络需要修改的内容主要体现在C.S0087、A.S0022和X.S0057中。其中C.S0087主要定义eHRPD与E-UTRAN互操作中空中接口部分的内容,A.S0022主要定义eHRPD与E-UTRAN互操作中A接口部分的内容,X.S0057主要定义eHRPD与E-UTRAN互操作中核心网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讨论C.S0087中空中接口技术方案。

2 优化切换

2.1 优化切换流程

为了实现CDMA/LTE之间优化切换方案,在HRPD空口协议连接层内增加一个新协议层SAP(Signaling Adaptation Protocol信令适配层)。当eAT/UE处于隧道模式时,eAT/UE侧eHRPD信令通过SAP路由至LTE-eHRPD隧道,具体协议栈结构如图1所示。

如果eAT/UE驻留在eHRPD网络中,则空口协议仍然按照原有的空口协议来处理,即为图1红线框里的协议栈。如果eAT/UE驻留在LTE网络中,需要切换到eHRPD网络时,需要提前通过E-UTRAN空口协商eHRPD连接参数与会话参数,这时eAT/UE就需要通过E-UTRAN空口将信令传送到eNB,再到MME,从MME通过S101接口接到eHRPD网络,进行参数协商,这个工作模式称为隧道模式。具体的切换流程主要有3个步骤,如图2所示:

CDMA/LTE优化切换的主要过程为:

(1)预注册过程

预注册过程就是终端在E-UTRAN区域内将eHRPD注册过程(UATI申请,会话配置协商等)通过LTE-eHRPD之间的隧道提前完成,这样就缩短了LTE-eHRPD的切换时间,满足实时业务的切换时延要求。预注册在空中接口中的主要过程有:

eAT/UE移动到E-UTRAN预注册区域(PreRegistration Zone)时,OMP公共参数PreregistrationAllowed = 1,发起预注册过程;

eAT/UE建立到eHRPD网络的隧道,eAT/UE通过信令隧道与eHRPD网络进行UATI的分配,协议参数的配置协商,建立会话。

上述预注册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OMP是eHRPD的广播信息,eAT/UE要去侦听的前提是终端已经被LTE网络决定做eHRPD网络的预注册,这样终端才会去侦听OMP消息,当然OMP消息是通过隧道S101接口传递到LTE网络,并通过E-UTRAN空口下发给eAT/UE。

eAT/UE通过E-UTRAN空口消息可以获得的eHRPD网络参数主要有:eHRPD网络系统时间、搜索窗、邻区频段、PN等。3GPP定义了预注册区域,当eAT/UE在不同的预注册区之间移动时,需要重新分配UATI。

(2)切换准备过程

切换准备过程的信令流程如图3所示。

eAT/UE中的E-UTRAN协议根据LTE空口下发的测量门限决定是否发起或停止eHRPD测量;

eHRPD空口协议设置HRPDMeasEnabled参数,并根据该参数值判断是否进行eHRPD导频测量;

E-UTRAN协议根据测量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切换。

(3)切换执行过程

对于CDMA/LTE切换,主要涉及到两种状态的切换:

激活态切换(Active Handoff)

当eAT/UE在LTE网络中处于业务连接状态下,并且E-UTRAN决定让eAT/UE切换到eHRPD网络时,eAT/UE经过切换准备过程之后,将进行激活态切换,具体切换操作主要包括:

a)eAT/UE通过隧道发送连接请求(Connection Request)给eHRPD网络,并附带路由更新消息(RUM);

b)eHRPD通过隧道发送业务信道分配消息(TCA)给eAT/UE,并提供初始功率基准(HRPDOpenLoopParams消息)和反向信道静默时间参数(HRPDSilencePeriodParams消息)给eAT/UE;

c)eAT/UE使用eHRPD提供的功率基准计算初始的反向信道功率;

d)eAT/UE按照计算的反向信道功率进行切换操作;

e)eAT/UE成功切换到eHRPD网络之后,继续在eHRPD网络中保持激活态。

空闲态切换(Idle Handoff)

当eAT/UE在LTE网络中处于空闲态下,并且E-UTRAN决定让eAT/UE切换到eHRPD网络时,eAT/UE经过切换准备过程之后,将进行空闲态切换。空闲态切换较为简单,eAT/UE主要在切换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网络重选,eAT/UE将由LTE网络中的Idle态转为eHRPD网络的Dormant态。但是,空闲态切换在切换完成后,eAT/UE需要通过eHRPD空口发送指示通知eHRPD网络发生了Idle Handoff。

2.2 SAP协议

为了支持CDMA/LTE数据优化切换的互操作功能,在eHRPD网络空口协议中新增了一个很重要的协议SAP协议。终端在LTE网络下若使用优化的数据切换功能,将启用Inter-RAT SAP协议。

如图1所示,当eAT/UE工作于LTE模式下时,eAT/UE以及eHRPD中的Inter-RAT SAP协议共同提供了承载于LTE网络之上的双向虚拟连接。虚拟连接对于上层连接是透明的。当虚拟连接建立之后,处于Open状态的Inter-RAT SAP协议将eHRPD的信令和RLP包封装起来,添加自己的头部,用作路由标识,进而通过LTE隧道来传递。利用该虚拟连接,上层协议不需要通过eHRPD网络的空口连接就可以实现通信。当eAT/UE切换到eHRPD工作模式时,Inter-RAT SAP协议处于Close状态,不会向数据包添加任何头部,所有传输的数据包都被直接转发到安全层。

3 非优化切换

非优化切换并未采用隧道来提前进行切换参数和空口会话的协商,而是eAT/UE直接离开源网络空口,移动到目的网络建立空口连接和IP会话连接,因此非优化切换适用于对时延不敏感的业务。非优化切换的具体流程分为预注册和切换执行两个过程:

(1)预注册过程

非优化切换中的预注册过程不支持隧道模式下进行预注册,eAT/UE切换到eHRPD网络,若无HRPD Session时,需要发起注册。但是,也有可能eAT/UE已经提前在eHRPD网络中进行注册,这取决于终端的模式:

单发单收终端:无论在Active State或Idle State,要完成eHRPD预注册都需要终端专门切换到eHRPD网络中去完成预注册过程;

单发双收终端:在LTE模式不需要发射机时或者LTE模式处于Idle态时,终端可以到eHRPD进行注册,并进行注册信息维护;

双发双收终端:可以同时在E-UTRAN和eHRPD网络进行注册以及后续的注册信息维护。

无论终端模式是哪一种,非优化切换具体的预注册过程都如图4所示:

首先是eAT/UE完成与eHRPD之间的网络捕获和同步过程,然后再进行UATI分配,以及CR/TCA/TCC等其他分配过程,最后是session协商过程,基本上与普通的eAT注册过程一样。对于已在eHRPD注册的终端无需图4b和d两个步骤。

(2)切换执行过程

非优化切换执行过程,主要由终端自身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主要过程有:

处于E-UTRAN网络的eAT/UE触发一个eHRPD相邻小区的测量过程;

eAT/UE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切换决策,选定目标小区,该步骤eAT/UE不需要上报给网络;

eAT/UE释放与E-UTRAN的连接,离开E-UTRAN;

eAT/UE通过发起接入流程,接入到eHRPD网络中所对应的目标小区上。

具体切换过程如图5所示:

4 切换方案对比

优化切换通过在E-UTRAN网络中实现eHRPD预注册过程,提前做好eAT/UE接入eHRPD网络的准备,因此相对于非优化切换来说,切换时延能够大大降低,从而满足实时业务的需求。但是,优化切换需要在EPC/LTE网络中建立到eHRPD网络的隧道,需要支持互操作S101和S103等接口,同时优化切换对eHRPD网络空中接口修改较多。

非优化切换相对优化切换来说部署简单,不需要支持互操作接口S101和S103,eHRPD网络空中接口修改也很少。但是,由于eAT/UE需要在目标网络中重新进行网络接入和参数协商,所以切换时延较长,不太适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

对于CDMA/LTE数据互操作的网络部署,运营商需要考虑业务需求和网络设备成本。如果初期没有实时业务需求,可以先采用非优化切换方案。当有实时业务、特别是VoIP语音类业务的需求时,再升级网络设备以支持优化切换方案。

考虑到非优化切换对网络改动较少,同时对终端芯片的功能也不做特别多要求,因此业界也在讨论非优化切换的增强方案,希望从网络实现复杂性与切换性能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以获取最佳CDMA/LTE数据互操作方案。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CDMA与LTE数据互操作的优化切换和非优化切换两种方案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详细分析了两种切换方案的技术特点和实现机制,并针对两种切换方案的特性提出了网络实施策略与建议。

参考文献

[1]3GPP2 C.P0087-0_v0.70. E-UTRAN-CDMA2000 Connectivity and Interworking: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

[2]3GPP2 A.S0022. Interoperability Specification (IOS) for Evolved High Rate Packet Data (eHRPD) Radio Access Network Interfaces and Interworking with Enhanc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S].

[3]3GPP2 X.S0057. E-UTRAN-eHRPD Connectivity and Interworking:Core Network Aspects[S].

空间优化方案篇6

如何有效地对抗无线信道的衰落是高速移动通信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与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需要另辟蹊径来对抗信道衰落,在不增加发送功率或系统带宽的情况下, 克服多径衰落的有效方法是采用分集技术。分集就是通过多个途径(时间、频率或者空间)发射或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与多天线发射分集相对应的信道编码技术就是空时编码技术。

空时编码技术利用多发射和多接收天线,将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技术相结合,在各阵元的发射信号之间引入了时域和空域的相关,同时获得空间和时间的分集。基于分集的空时编码技术有网格空时编码(Space?Time技术。当天线数大于2时,要实现上述方法的分集效果就会大大增加译码的复杂度,因此本文利用酉矩阵的特性,在不改变空时频编码正交性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基于酉阵的空频编码方案。该方案充分发挥4天线的空间分集增益,在复杂度基本上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的情况下提高分集的性能。

1 基于酉阵的空频编码设计

1.1 方案介绍

设天线数为4(可以推广到任何偶数),需要传输的符号是:[S1,S2,S3,S4],令[S=S1 S2 S3 S4T]。

则基于酉阵的编码分集方法的思路如下:

首先选择一个4×4酉矩阵,用U表示:

求出度。加入了编码后,除了空间分集增益,还需要考虑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转化而来的频率分集增益。在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背景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码率和码长: 这两者都决定了信道编码的性能,也决定空频块编码方案能获得的空间分集和频率分集增益的大小。例如,虽然本文TU(方案能够拿到较大的空间分集,但是在小码率,高码长的情况下,空频块编码方案也几乎能获得全分集,则该方案对其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会减少甚至消失。同样,在大码率,短码长的情况下以及在高码率,非短码长的情况基于酉阵的空频块编码方案的分集增益无需通过信道编码获得,对于空频块编码方案会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即便在高码率的情况下,编码块小于等于一个空时码块的概率是很小的,几乎不可能。因此从理论分析,基于酉阵的空频块编码方案至少不会比空频块编码方案差。

2 仿真结果及分析

为验证上述方案性能,假定在MIMO系统中,频带宽度为10 MHz,有601路子载波,每两路相邻子载波间隔为15 kHz,定义传输间隔是1.0 ms, OFDM符号数为14,采用QPSK调制, Turbo信道编码,码率为[13]和[23],天线配置4×2,选择TU信道,接收机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结合连续干扰消除的检测方法。

图1给出了发射天线为4,频偏为0,QPSK调制情况下基于酉阵的空频块编码方案(记为:U+SFBC+FSTD)与空频块编码方案(记为:SFBC+FSTD)误块率(BLER)曲线。仿真中采用的酉阵如式(4)所示。

图2给出了发射天线为4,频偏为200 Hz,QPSK调制情况下的误块率对比仿真结果。

两种方案的BLER对比曲线

可以看出,在各种情况下,基于酉阵的空频块编码方案都比空频块编码方案有着性能上的优势。在QPSK调制的情况下有1.1~1.5 dB的增益,在16QAM的调制方式下有着0.2~0.5的性能增益。这是因为基于酉阵的空频块编码方案不仅继承了空频块编码的各种性能上的优点,而且还使每一个传输的符号都充分地应用到了系统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分集增益。

3 结 语

本文针对现有4天线发射分集方案的缺点,设计出一种基于酉阵的空频块编码4天线发射分集方案。与空频块编码方案相比,该方案能更加充分的利用4根发射天线的来增大空间分集的性能。最后通过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对比,也进一步证明了该分集方案在性能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 Trends i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197(6): 127?137.

[2] VUCETIC Branka, YUAN Jin?hong. Space?time coding [M]. England: John Wiley Sons Ltd, 2003.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998, 17(7): 744?765.

.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1998, 16(8): 1451?1458.

空间优化方案篇7

【关键词】办公楼;内部空间;实用性;装修方法

办公楼能够为商业人士提供主要的办公场所,根据企业经营改革要求调整建筑空间,满足了不同商业群体的经营与规划需求。随着商业经济体制日趋成熟,企业内部经营办公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调整空间设施也是企业改造的一项内容。办公楼装修过程中要改变早期落后的改造方案,以实用性原则为指导思想,全面提升办公楼现有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全面提升商务办公作业的运行效率。

一、商业办公楼装修发展趋势

办公楼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对企业商业化经营具有推动作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行企业经营模式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变,内部经营秩序也变得更加合理。与此同时,企业经营办公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办公楼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改变了早期单一的经营作业模式。

1、商业化。办公楼是为商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主要是服务于商业办公操作及业务经营,推动企业经营模式的现代化改革。因此,办公楼作为商业经济的配套设施,其同样要考虑建筑物的商业化特征,致力于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

2、综合化。当前,国内建筑科技在实践中积累了更多成果,高端科技融入工程项目推动了办公楼建筑的优化发展,也带动了内部空间装修方案的进一步更新。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将为企业办公经营创造更加优质的空间平台。

二、空间装修实用性原则详细分析

办公楼内部空间装修时为了改善工作环境,为办公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条件,使其以最好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通常,空间装修是根据行业特点、作业要求、办公流程等编制的改造方案,经过规划、设计、施工等流程进行多方面改造。“实用性”是办公楼空间装修的基本原则,只有保证装修后达到使用要求,才能提升办公建筑的利用价值。结合办公楼规模层次,其实用性原则基本要求如下:

1、中小型办公楼。中小型办公楼一般为低层或多层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布局常采用中间走道、两边办公室的内走廊式或一边走道、一边办公室的外走廊式布局。中小型办公楼适用于小规模企业经营,商务办公规模也相对较小,所使用成本投入低,符合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要求。中小型办公楼空间装修中,要考虑内部格局的合理应用,尽可能把每一个空间都使用到。例如,为了使空间达到最优化利用,这类办公楼的平面设计主要是合理选择开间尺寸和布置门厅、楼梯。

2、大型办公楼。大型办公楼的结构形式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结构、剪力墙、筒体结构、框剪结构等,以利抗风、防震。大型办公楼适用于大规模企业经营,所承载的办公性能与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总体上比中小型办公楼的层次更多、功能更广、空间更大,同时投入的成本费用也搞。大型办公楼装修必须严格每一个步骤,以实用性为准则要求对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进行规划。比如,大型办公楼平面布局有由几幢多层建筑组合成一组办公楼群的分散布局,二是由几幢高层建筑相结合的集中布局。如北京原建筑工程部办公楼,美国纽约利华大厦等。

三、增强办公楼内部装修实用性的综合对策

根据行业经济发展趋势,商业化经营是每一个企业营运的主流趋势,以商业化办公模式参与经营管理是必然要求。办公楼作为企业职员的办公设施,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参与事务处理的积极性。而企业为了保持这种办公环境,也会定期对办公楼整改装修,与市场商业化经营保持同步。笔者认为,办公楼内部空间装修要长期坚持“实用性”原则,这是发挥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要素。

1、组成方案设计

由于办公楼的规模日趋扩大,内容也越加复杂,有的国家正在根据社会统计学、生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研究办公人员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根据这些要素设计出不同的办公楼组成方案,以实现建筑物的最佳使用功能。办公楼的组成因规模和具体使用要求而异,中国的办公楼一般包括三部分:①办公室、会议室;②卫生间、机电设备间、食堂、礼堂、库房等辅助用房;③门厅、走道、电梯和楼梯间等;这些都是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设计要点

(1)控制要素。办公楼是服务于商业办公的建筑设施,内部空间装修也要适应日常办公要去,控制商业办公事务要素以提升利用价值。比如,根据办公楼的规模、使用要求和技术、环境条件,确定建筑的体形、体量、层数、朝向等空间要素。只有把握住空间装修要素,才能可保证建筑物的实用性。

(2)空间分布。装修方案要遵循办公楼空间分布规律,以空间学原理为参考进行编排,提升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系数。比如,在平面和空间上处理好办公用房之间、办公用房与各种服务用房之间的关系以及室内外环境;根据内部空间大小科学地拟定装修方案,避免影响到办公楼内部环境的和谐性。

(3)注重效益。按照人流状况,解决平面和竖向交通问题,充分考虑办公楼装修改造的实际效益。在高层办公楼中,竖向交通更为重要,如电梯的合理设置。在处理交通问题时,须合理地缩短交通路线和压缩交通面积,扩大办公和其他有效使用面积,以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4)安全改造。从人口集中方面考虑,办公楼是商业职员办公的主要场所,汇集了相对多的办公人员群体,装修过程注重建筑物安全改造是不可缺少的。应考虑消防设施和火警时的疏散设施,以保证安全。在结构上,应根据规模、层数、体形等,选定结构形式和进行抗风设计。处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要进行防震设计。

(5)功能优化。建筑物内部结构层次不一,设计装修方案也要考虑功能最优化准则,这是提升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方式。一般情况下,需根据不同要求完善办公楼内空间,比如:进行供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和其他设施的设计,以功能最优化原则参与装修施工指导。

结论

办公楼建设推动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办公经营提供了广阔的作业空间,满足了商业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改造要求。由于不同企业用户对办公楼的空间要求不一样,内部空间装修改造方案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注重办公楼装修方案实用性是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办公楼空间装修过程要结合建筑物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装修改造方法,提升办公建筑的综合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赫尔曼・赫茨伯格,朱亦民.短长书:给赫尔曼・赫茨伯格的10个问题[J].世界建筑.2005(07)

[2]高建宇,肖咏梅,杨超英.建立在沟通与交流基础上的建筑:淄博海关办公楼[J].建筑创作.2007(11)

[3]褚冬竹,戴志中.批判的地域主义观念下的建筑设计实践――加拿大曼尼托巴水电集团办公楼设计[J].城市建筑.2007(06)

空间优化方案篇8

【关键词】物料运输 皮带转运点 产尘机理 收尘方案

带式输送机是工业生产中较常见的物料输送设备,在皮带转运点处常有大量粉尘四逸,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皮带转运点的产尘机理,确定合理的收尘方案,从而保证车间内空气质量达到环保要求。

1 皮带转运点产尘机理分析

1.1 转运点结构

皮带转运点主要由两条不同空间高度的皮带组成,其中上下层皮带的组成及连接部件见图1。

图1 皮带转运点部件组成

①皮带头部物料入料口;②头部护罩;③电动滚筒;④弹簧清扫器;⑤卸料管;⑥卸料导料槽;⑦收尘导料槽;⑧物料。

1.2 产尘机理分析

皮带运行时,由于物料下落具有一定高差,高速下落的物料诱导周围空气一起从头部护罩进入卸料管和下部皮带导料槽内,使其内部压力升高;同时另一个造成下层皮带封闭空间内正压的原因是物料下落时的飞溅。由于内外压差的存在,细小的粉尘会从连接上下层皮带封闭空间缝隙处逸散到车间内,增高车间内粉尘含量,污染工人工作环境。另外,上层皮带的弹簧清扫器依靠与皮带的摩擦作用将卸料后皮带上的残留的物料清除,在刮擦过程中形成直接开敞空间的粉尘产尘点。皮带转运点处的粉尘逸散及产尘源点见图2,图中云线代表粉尘逸散部位,箭头代表正压下内部气流方向。

图2 皮带转运点封闭空间逸尘部位及内部气流方向

2 收尘方案优化

2.1 传统收尘方案

在上层皮带头部防护罩和下层皮带额外增加一节导料槽处设置伞形收尘风罩,通过除尘管道与除尘器连接,使连接上下皮带的封闭区域形成负压,达到控制粉尘不外逸的目的。

2.2 新型收尘方案

新型收尘方案主要从连接上下层皮带封闭空间的密闭性,产尘源的位置确定,排风罩形式和布置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

(1)在物料刚刚进入皮带防护罩处增加橡胶软帘,起到加强防护罩封闭严密性作用;将排风罩设置在防护罩45?倾斜平面上,使罩口更接近弹簧清扫器产尘源及头部漏斗的返尘,在弹簧清扫器处增加除尘管道收集清扫皮带散落的粉尘。

(2)带式输送机皮带中间卸料部位除尘改进方案为在卸料点另一侧增加一节收尘导料槽,并在收尘导料槽与车间接触断面增设橡胶软帘,增加物料下落后缓冲空间,加强导料槽部位的密闭性。同时,采用经改良的导料槽收尘风罩,减少收尘风量,加强对粉尘外逸的控制,在有些特殊位置节省导料槽上部空间。综上,新型收尘方案具体形式见图3。

图3 传统收尘方案

①收尘风罩;②除尘风管;③橡胶软帘。

3 典型工程技术经济比较

以铝用碳素厂为例,其煅后工段输送的石油焦粒径3~30mm,物料温度

通过表1和表2对比,新型收尘方案在技术和经济上均优于传统方案,节省占地43.2%,节约初投资31.5%。

4 结语

(1)皮带转运点产尘部位:弹簧清扫器和皮带落料点;粉尘逸散点:连接上、下两层皮带封闭区域与外界的敞开处;(2)新型收尘方案增加弹簧清扫器收尘罩;增加下部皮带卸料点处物料的缓冲空间,并在卸料导料槽两侧均设置收尘导料槽;(3)新型收尘方案在技术和经济上均优于传统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殿印,王纯.除尘工程设计手册[K].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0-69.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43-45.

[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53-994.

[4]《工业通风排气罩》[K].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8-34.

[5]孙一坚.《工业通风》(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34.

上一篇:公司经济分析范文 下一篇: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