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二十宜

时间:2022-10-18 05:58:01

养生二十宜

中国古代就有长寿秘方“养生十六宜”。近年来所传来自日本一百岁老人处的“十六宜”,实大多总结我国的部分养生法术。方并不秘,但行者不多,能行而坚持者更少。据我所知,“十六宜”系出自唐代孙思邈医著。由于时代局限,基本可取,也有不足,其核心主要在动。按养生长寿之道不仅在动,还有生活卫生,饮食起居、情志等。荀子《天论》云:“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可见养生只强调一面,不足以保健和却病延年。姑试修订,增为“养生二十宜”: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舔颚,齿宜数叩,便宜禁口,浊宜常呵,体宜常动,肛宜常提,身宜常浴,足宜常洗,精宜常固,气宜常养,心宜常宽,神宜常凝,营养宜备,饮食宜慎,起居宜时,劳逸宜均。简要说明如下。

一,发宜常梳每晨梳发数十次,可以疏风散火,明日清脑;中医古籍云:“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常梳发可以促进肾功能,肾功能提高,全身得益。

二、面宜多擦每展洗面后,用双手搓擦面部七八次,可以焕发精神,然后再用中、食指揉太阳穴、枕骨下的风府穴,两侧的风池穴各十余次,早晚行之,对预防感冒有特效。

三、且宜常遣常运目大有益。早晚和较长时间用目后,宜运转眼珠,先从左而上而右而下还原,七八次,再从右方行之,然后闭目少息再睁开,视觉特别明朗。

四,耳宜常弹用两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以中指和食指相叩。弹击后脑作冬冬声,每弹击七八次后两手离开耳门一次,如是行三四次后,听觉特别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五,舌宜舔腭除饮食和讲话外,舌尖宜有意无意间舔住上腭,可促使津液的分泌,不致口干舌燥。口津是舌上之水,是活命之酶,又是一种消毒酶,免疫力极强,要求津宜数咽,把它吃下去。

六、齿宜致叩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叩齿三十六”的诗句。叩齿就是上下牙对咬作声,每晨行三四十次,可以健牙龈。

七、便宜禁口就是在小便时咬牙的意思。这对健齿能起作用,练武术和气功的人很注意使用此法,它属于内养功。

八、浊宜常呵“不洁之气,甚于利刃”,气体的清洁与否与健康很有关系。古有吐纳术,就是今天的深呼吸法,能吸氧吐碳、吸清吐浊。新鲜空气中的阴离子,对人体极其有利,宜常吸取。

九、体宜常动“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经常不动,肌肉、组织,关节就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的现象。人到中年,已未老先衰,防治之法是腰宜常伸,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如能做到“夏游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做体操”,则更为理想。

十、肛宜常提古有提肛功,对防治痔疮有效验。方法是有意识的收缩和放松括约肌,早晚行之,每次约三四十次。

十一、身宜常潜经常进行日光浴、空气浴,水浴,可以增强人体神经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提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预防感冒,三浴锻炼方法须因人因时制宜、循序渐进。

十二、足宜常洗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足这是健身要诀之一,有利睡眠。洗后用手掌摩擦足心淌泉穴三四十次,可以强心降压;这对老年人的冬季保健更有意义。

十三、精宜常嗣古谚云:“毋劳汝形、毋摇汝精,乃可长生”。从近代对肾的研究证明:它与下视丘、垂体、肾上腺皮质、性腺、甲状腺,以及与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性生活过度会产生肾虚,还可影响机体的许多功能而促使早袭。实践证明,凡对性生活能节制者,多能长寿。

十四、气宜常养气为人生四大患(酒,色、财,气)之一,必须强加克制,不可放纵,否则,可以败事,可以丧生。气之中以怒气为最凶。林则徐易怒,自书“制怒”二字用作座右铭。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十五,心宜常宽即心胸开朗,精神舒畅。

十六、神宜常凝神指心力,也是注意力,要常凝聚而不散。应事时是这样,无事时也是这样。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八小时以外,寄情于一技、一艺、一诗、一画、一花、一草,兴趣盎然,这是凝神养生的炒法。

十七、营养宜备营养素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热能、辅助营养素这三大类营养素都须供应无缺,与消耗取得平衡,否则,不可能维护人体健康。药养不如食养。

十八、饮食宜慎“病从口入”,饮食必须谨慎,要讲究卫生,要定量、定时、不零食、不暴食、不偏食、不挑食,烟须谢绝、酒须少饮;服药遵医嘱。

十九、起居宣时生活起居作息要有规律,这是长寿者的必具条件之一。

二十、劳逸宜均“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人体也是这样。兴奋与抑制,紧张与松弛,要保持平衡才能无损于健康。

上一篇:值得重视的老年人跌倒问题 下一篇:老人生活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