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浅析

时间:2022-10-18 05:00:27

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浅析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从多方面入手,浅析如何提高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水平;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011-01

机械自动化是指在机械制造业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加工对象的不间断的连续自动生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生产经验为基础,以机械制造技术改造、升级和进步为主要手段的,是未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微观上影响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在宏观上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 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的现状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且目前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在自动化技术方面还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为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基本还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1 手工劳作比例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手工劳作比例非常高,在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方面都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1.2 自动化设备数量少,自动化水平低

我国的机械制造也几乎没有独立研发的机械自动化系统,而且受到劳动力密集等因素的影响,机械自动化与小成本人工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自动化设备数量少,使用范围不广泛,机械种类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1.3 机械自动化水平低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即操作自动化阶段,机械自动化水平低,自动化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几乎没有我国独立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机械自动化系统。

1.4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在置备机械自动化设备上存在限制。而大型企业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模式陈旧,使得机械自动化得不到广泛的普及和有效的利用。

2 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途径

提高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除了从技术方面考虑外,还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结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提高之路。

2.1 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要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由于受到资金短缺、基础技术欠佳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不适用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发展生产工艺比较成熟的大批量生产自动化技术,比如批量进行焊接、锻造、铸造等,是最合适的。

2.2 重视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了快速车道,但与此同时能源消耗也非常可观,我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应重视降低能源消耗,节能减排。机械制造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在提高机械动化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用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产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企业,多数使用大量的通用设备,在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应将原有的设备作为基础,合理调整,通过添加少量的设备,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把计算机自动化渗透到生产管理中,共同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的单元化生产系统,促进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朝着投资少、效益高、设计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降低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投资,首先应该致力于独立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机械自动化系统,然后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共同完成技术水平的提高。

2.3 发展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技术相对薄弱,机械自动化水平还是较为落后。机械制造业规模的大小和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再加上对国外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提高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应以企业和市场实际需求为向导,生产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机械生产、企业成本和制造工期的有效统一,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竞争性和发展潜力,提高了机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2.4.1 信息流自动化

信息流的自动化是指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2.4.2 物流系统自动化

物流系统的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材料供求与运输、机械加工和运输的连续性。

2.4.3 加工系统自动化

机械生产中有很多重复性的劳动,部分劳动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自动化加工系统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效率和精度,降低劳动中的危险因素,将工人从繁重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4 装配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组装常常涉及若干零件,且需要一定的组装技术和顺序。装配系统的自动化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减少装配错误的发生,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4.5 检测过程自动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和市场对高精度的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检测工作的难度也在逐步提高。检测过程的自动化,解决了人工检测工作量大、过程繁琐、精确度低的问题,实现对机械生产各个环节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机械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西方达到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地缩小。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还出现较为初级的阶段,我们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着眼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前景,重视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实用型的自动化技术,加大科研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探索出适合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提高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青,曾晓超,杨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传播,2012(18).

[2]马振华,李丹.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15).

[3]林理强.浅析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系[J].机电信息,2012(27).

[4]李辉,杜祥雨.机械自动化的改革趋势分析[J].河南新技,2013(13).

[5]陈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2(16).

上一篇:“空铁联运”发展模式构建 下一篇:车门总成结构设计及主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