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8 02:52:26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小学生问题的解决能力、深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应用题指导方法的有效性等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28-0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使其能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顺利完成应用题的相关练习,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正如教育格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说,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其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关键所在。正常情况下,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小学生很难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对题意理解透彻并且快速得出正确的答案,长时间下来,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畏惧、厌烦心理。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兴趣,成为了首要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构成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所组成的,小学生之所以不能够顺利地解答数学应用题,最首要的原因是因为其不能够对应用题题目中所述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如果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当然正确的解答是无从谈起的,小学生也会因为无法理解而逐渐失去对应用题解答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比如说在讲分数的时候,可以编制如下的应用题来进行练习,即“昨天小红一家人总共吃了6个苹果,小红吃的苹果是她全家吃的所有苹果的1/3,那么小红昨天吃了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简单易懂的例题,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解答的兴趣,为应用题的顺利解答创造有利条件。

二、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习惯

所谓审题就是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多小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解答数学应用题,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对应用题的意思不能够准确 的理解。应用题一般来说语句比较长,也相对比较抽象,对于有的小学生来说,其语言能力还不能够对应用题的表述完全吃透,再加上应用题的表述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因此会造成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审题的困难,导致其对数学应用题所述的数量关系不能够充分理解,因此也就无法正确地对数学应用题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示意图、实物演示等辅助手段来锻炼学生对应用题题目涵义的理解能力,培养起良好的审题习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使小学生对应用题中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进行分类汇总,并确定各个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充分理解应用题题目的意思,从而为小学生准确解答应用题做好良好准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类似应用题的反复、对比练习,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下面的两个应用题:

例题1:小红和小刚每天总共读书24页,小红读的书是小刚的3倍,问小刚每天读多少页的书?

例题2:小红每天读24页书,小红读的书是小刚的3倍,问小刚每天读多少页的书?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例题的对比分析和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对倍数、分数等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应用题指导方法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还是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都采用的使灌输式的机械式教学法,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大多数是通过对相关题目的记忆、模仿中完成的,如果应用题的题目与之前所练习的例题变动过大,小学生则表现的非常无助。因此,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最核心、最根本的方法即是要让小学生掌握对数学应用题解答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所谓分析法指的就是通过逆向思维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已知条件的数量运算得出所需的未知变量的方法。而综合法则是通过正向思维,直接从已知条件的数量计算出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例如: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红色大卡车运送砂石300Kg,问两辆大卡车总共运砂石多少千克?

针对此题,首先可以采用综合法对题目所述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该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含两个,一是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二是红色大卡车运送砂石300Kg,将两个已知条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题目问题的答案,也就是400+300=700,也就是两辆车总共运送砂石700Kg。其次,采用的分析法对该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比如: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红色大客车比蓝色大卡车多运送40Kg,问两辆车总共运送砂石多少千克?这样,该例题中既包含着已知条件即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也包含着未知条件即红色的大卡车运送砂石的量,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所包含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明确,然后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未知条件,即红色大卡车的运送砂石的量400+40=440Kg,然后最后再计算得出应用题的答案,即两车总共运送砂石400+440=840Kg。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也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成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所在。通过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应用题指导方法的有效性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些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最终使得小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数学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薛彩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年08期

[2] 廖华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2年11期

[3] 吴文胜.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若干思考[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

上一篇: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