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会

时间:2022-10-18 02:04:53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会

摘 要: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了激情,让学生充满了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本文我试从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情境、课堂提问、合作与交流、课堂练习、课堂评价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力求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合作交流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鉴于目前的情况,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构建情感,诱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着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探索研究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观察物体”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要你们用自己的巧手来制作形状不同的魔方送给你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做?学生兴趣很浓,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拼摆,小组同学可以讨论,看谁摆得好看。在向同学展示的同时还说出了自己摆的理由,交流了自己的摆法。通过互相合作和动手操作,经历了想像与尝试的过程,摆出了相应的物体,探索不同的摆法并进行了交流。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通过活动感受到了同一形状与多种摆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积累了空间转换的经验,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夯实了基础。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找规律》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从小兔乐园里看到了三行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物体,有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那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由于问题的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值得教师们思考的。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2.问题要有趣味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选问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掌握知识技能。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们都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趣味性强的事物。要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问题要有启发性。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在课间活动后,上课了坐在教室里还在想着课外的事,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尽力打破学生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的脑子积极主动地转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是发展学生进行直观思维、掌握探索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4.问题要有挑战性。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力求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高质量教学,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帆船健美操“双料王子”的强劲转身 下一篇:情感互动如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