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18 01:58:26

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探讨

[摘 要]农村安全饮水不仅关乎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关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保障农村饮水的安全问题,才能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才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关键词]安全饮水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62-01

绪论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农民的饮水问题。但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这些问题正日益威胁到农民的饮水健康。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陕西农村饮水安全概况

陕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23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588立方米,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汛期,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使全省不仅农业缺水、工业缺水、城市缺水,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用水也十分困难,渭北旱塬、陕北白于山区等地不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对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陕西作为水资源缺乏的农业人口大省,也是全国水安全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陕西省组织实施了“甘露工程”、“人饮解困”等项目,尤其在2000年后陕西省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饮水解困工程,共投资9.13亿元,建成饮水工程6439处,解决了305万人饮水困难。同时还实施了氟改水项目,共投资2.76亿元,建成饮水项目1524处,解决了84.6万人的饮水安全,累计解决和改善1470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但目前全省仍有1306.74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取水距离大于800米、高差大于80米的无供水设施饮水困难人口占296.31万人,主要分布在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渭北旱塬和陕南秦巴山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饮用水问题成了阻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和困难。

2、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由于无序的资源开发使许多地区水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源枯竭,水质变差,矿物质增多。部分水源由于长期受腐生植物的浸泡,微生物远远超出了饮用水卫生标准,加之大面积种植橡胶、茶叶及经济作物。饮用污染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除了会导致常见疾病外,饮用重金属、皿硝酸盐、有机物污染的水会导致癌症。全国农村饮用污染水人口为9084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28%、占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的40%。其中,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为4403万。占13.6%;饮用污染地下水人口为4681万,占14.5%。

2.2水源保证率、用水量的问题

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2.3工程技术问题

2.3.1饮水工程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在工程建设上并没有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村镇建设等诸多因素,工程建设仅局限于解决短期饮水困难问题,缺乏区域性的统一筹划,供水规模普遍偏小,用水成本普遍偏高。

2.3.2水资源信息资料缺乏

在工程建设中,地方上往往缺乏水文、地质方面的相关资料,建井的随意很大,只凭着经验确定井位,因此出现了许多报废工程,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3.3施工技术落后, 工程质量低劣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的施工队伍大都是民间工匠,缺乏技术指导,不懂得井的封闭及取用良好含水层水的问题,水井想打多深就打多深,造成投资的无谓浪费。另外施工材料合格率低,造成工程建成后出现集水池渗漏现象,输水管道爆裂等事故,工程使用的可持续性较差。

2.3.4水质管理工作滞后

目前的饮水工程大都重建轻管,特别是对于水源和水质的管理比较松散,水源保护工作不到位,水质监测工作不连续,造成饮用水安全指标超标现象普遍。

2.4工程管理问题

在运行管理方面,由于建设管理单位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少正规的培训工作,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供水系统的常识也不懂,供水不按成本收取水费,更不存在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用,大锅饭式的管理形成了有水就用,坏了就停的运管状态,导致工程管理不善,投资效益不能持久发挥。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供水设施

要想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就需要在源头上控制水源的质量,而供水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还比较落后,所以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供水设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引导个人和集体投资的方式,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强化供水设施的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

3.2 严格防治点、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

在农村的饮用水质量保障体系中,合理的控制水源的质量标准非常重要,只有在源头上控制水的质量,才能够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所以在水源地应该建立保护措施,严禁在水源地建立工矿企业,在保护区内禁止垃圾的堆放。另外,由于农村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的粪便等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所以对于这些要进行合理的生态化处理,将其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 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250mm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安全。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喀斯特山区、岛屿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如利用屋顶或庭院硬化进行集雨,以水窖或水池蓄水,同时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以满足饮用水标准。

3.4 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

鉴于我国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严重局面,应采取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在农村地区,应针对高氟、高砷和苦咸水,研究新的高效、简易的去除技术和材料。如利用太阳能等:我国太阳能蒸发棚技术,利用有机碳、膜技术等除氟、除砷技术等,以及滨海和岛屿地区的高效海水淡化技术。针对水质卫生指标不佳的情况,采取适合农村地区应用的简便水处理、消毒技术和设备以及水质测试设备。

3.5 制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健全有效监测网络

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其具体措施包括:对水源地有威胁的工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实施风险设计,完善应急设施: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饮水水源匮乏事件,应把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和应急水源,切实保护地下水水质。限制对超采区和深层开采,保证饮用水的后备水源。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各项民生工程日新月异地发展,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是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有效提高饮用水的安全度,从而为人民提供健康的水。

上一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索 下一篇: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