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教学中课前十分钟讲课的作用

时间:2022-10-18 01:53:02

人体解剖教学中课前十分钟讲课的作用

摘 要 在五年制本科2012级临床医学定向学生采用课前十分钟讲课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对人体解剖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影响。结果显示2012级临床医学定向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综合分析和查阅文献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课前十分钟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剖学主要内容的掌握和消化,为边疆医学解剖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尝试模式。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模式 课前十分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Role of Ten Minutes before the Lecture in Human Anatomy Teaching

DONG Jianjiang, WANG Shuiquan, Gulinisa Krem, GAN Ziming, Adilijiang Yiming

(Department of Anatom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Before the five-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sing the 2012 clinical orientation ten-minute lecture class teaching model, human anatomy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impact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receive knowled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12 Clinical directional language skills, teamwork,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varying degrees, indicating that ten minutes before class teaching model will help strengthen students' mastery of anatomy and digestive main content, provides a try for frontier medical anatomy teaching practice mode.

Key words human anatomy; teaching mode; ten minutes before lecture

提高医学生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①在医学院校内人体解剖学作为经典的医学基础课程长期以来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对于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医学生来讲,因其汉语言表达、接受能力欠缺,他们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目前,新疆医科大学民语言班级的解剖学教学存在这样的状况,这种教学淡化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面临和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②③因此,在培养高、精、尖医学人才的今天,尤其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认知主体作用和增加学习兴趣两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教研室一直思考并重点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2012级解剖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课前十分钟讲课教学模式。既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自主讲述上一节课重点内容有关的医学内容:例如:医学小常识、医学常见疾病、民族高发疾病等。学生从各方面查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临近期末组织学生进行解剖学知识竞赛,加强结构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全班参与,随机挑选,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本科定向学生为研究对象,班级总人数108人,少数民族学生74人,汉族学生34人。少数民族:汉语言为2.2:1,这样老师在授课时既要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又要照顾汉语言学生,给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少数名族学生在新疆地区要通过MHK考试既汉语水平测试,测试通过才能取得医学学士学位)。

1.2 实验方法

采用“课前十分钟”讲课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教师布置下一次课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2)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最好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关的医学资料;(3)当节课程中教师随机点名要求学生上讲台讲课,时长5~10分钟;(4)教师对所讲解的学生进行点评。

1.3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见表1。问卷回收率100%。通过问卷调查表分析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喜爱“课前十分钟”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习惯,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表1 学生对“课前十分钟讲解”的调查

2 “课前十分钟”学生讲课在解剖学教学作用

2.1 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互换

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讲课的主体,实施“课前十分钟”教学方式为学生增添了一份压力,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提高自身讲授能力。如:运动系统需要涉及运动医学知识,例如:什么是“网球肘”、“腱鞘炎”、“半月板损伤”等。这些常见于哪些运动,通过结构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例如胆道结石怎样影响胆管系统,会引起哪些症状。神经系统则结合老年性疾病脑出血压迫内囊,会产生什么症状,为什么出现“三偏”症状?或是结合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例如对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解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在讲授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再讲授。

2.2 提高民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

2012班级的学生少数民族占到近75%,有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一般的普通话都难以表述清楚,何况医学专有名词。“课前十分钟”讲课,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表述能力,受到了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欢迎,学生表示今后多让学生讲课,还表示要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前十分钟”授课比赛。

2.3 增强学生的查阅文献资料和创新能力

医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坚持“课前十分钟”可以增加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和拓展,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布置的讲课内容易于让学生自主发挥,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积极的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学生还以极高的效率查阅文献资料准备讲课内容。例如呼吸系统章节,学生还准备了H7N9感染的内容,说明学生用心在做作业、准备内容。

2.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宿舍为单位结合成一个团队,分工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讲述内容,遇到分歧请求教师给予解决,团队之间达到共识。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形成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

*阿地力江·伊明为本文通讯作者

注释

① 王萍玉,谢书阳,许金花.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34l-342.

② 魏锡山.论“双主互动”教学策略.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1):39-41.

③ 刘学敏,武志兵,吴海萍,等.PBL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广东解剖学通报,20l0(5):394-395,400.

上一篇: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水平与专业、性格和性别之... 下一篇:多媒体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