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温多少正常范文

时间:2023-10-19 19:57:46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1

1、正常的体温与测量的部位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常用的测量体温的方法是腋下测温法,正常的体温是36℃-37℃左右。

2、还可以测口腔和直肠的温度,口腔的温度比腋下温度偏高些,一般高0.2℃左右。

3、直肠是三者体温测量最高的,一般比口腔要高0.2℃-0.4℃。

4、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方式是腋下,体温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一些疾病造成的。

(来源:文章屋网 )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2

对正常人来说, 人体正常腋下体温一般都是36.2摄氏度到37.8摄氏度,这是常人的腋下体温。腋下体温有时都会有些出入,比如37.3摄氏度也算正常的。

人体各个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腋下的正常体温大概是36度或者37度。

一般在36°左右,因人而异,偏高一点也仍属于正常,如果一直都是偏高,说明基础体温也比较高。

(来源:文章屋网 )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3

1、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腋下温度在36~37度之间,上午与下午走一定的差异,像这种情况,体温测量在36.5~37度之间,属于正常的,没有发烧的情况,不需要担心,平时注意多洗手,开窗通风。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熬夜。

(来源:文章屋网 )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4

(1)把98.6°F(相当于37℃)作为人体正常体温的概念已经过时。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菲利浦医生说:“正常体温实际上是一个范围.而不是某个确定的度数,因为正常体温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人一天中体温可在1°FF之间波动,而有些人体温的波动幅度可高达2.4°F,另一些人则可低至0.1°F。儿童体温通常稍高于成人,且在感染时更易发生高热,而老人体温则常常稍低于中青年人。一些日常的活动可使体温升高:饱餐后的消化过程、暴露于阳光下、婴儿长时间的啼哭和运动等。体温即使在下述两种主要的意外情况下也很少超过106.5°F(约40.4℃):一是外伤或损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肿瘤;二是日射病(热休克),出现这些情况就必须及时救治,否则可引起人体器官的损害和死亡。

(2)服退热药可能会延长病程。

发热有以下作用:当人体白细胞意识到有入侵者时,就会释放蛋白质至下丘脑,以提高机体的恒温水平,而机体正是通过产热和寒战来实现这一目标的。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儿科医生多兰说:“许多免疫功能的效用似乎在高热时更明显。有些细菌与病毒在高热时就不能很好生长。”最近的研究表明,当让动物接触细菌而不使其发热时,其中许多动物就死于那些本来不至于死亡的感染。多兰以水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发现服用退热药的患儿恢复比未服退热药者慢约半天。绝大多数人对并未引起明显不适的发热不采用药物退热是有益的,但也有例外――有冠心病或诸如关节炎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则应尽快去找医生。

权衡治疗发热的利弊常常取决于病人的自觉症状轻重。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校教授米切尔说:“资料表明发热确有好处,但它也可引起真正的不适――通常在101.5°F(约38.6℃)左右时开始出现症状。如果发热使你感到疼痛与难受,许多医生都会建议你服用阿斯匹林、非那西丁等。”但米切尔提醒人们切勿用阿斯匹林治疗儿童或青少年发热,因为其可增加引发一种叫做瑞氏综合征的罕见性致死性疾病的危险。

(3)发热并非意味着是一种严重疾病。

儿科医生海曼说:“对一个体温为101°F(约38℃)而反应不佳的儿童和一个体温虽然高达104°F(约40℃)但却嬉戏活动如常的儿童,我更担心前者的病情。医疗实践中主要应看病人的面色、精神与动作,而不应仅仅依赖温度计。”这对于新生儿和老年人来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即使病情很重也常常不发热。

(4)高热很少会引起脑损伤或死亡。

体温要达到106.5°F(约40.4℃)以上才有引起脑损伤的危险,但这种高热很少见。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认为104°F或稍低一些的体温即可引起包括脑损伤在内的神经系统严重的副作用。一半以上的父母在孩子体温达98.6°F到100°F之间时(这可能属于正常体温范围)就给其服用退热药。

儿科医生斯克米特说:“如果药物不能使体温降至98.6°F以下,有些人就会感到惊慌失措。其实正常剂量退热药仅能使体温下降华氏2~3度,例如你的温度为103°F,则你服药后能期待的最佳结果就是把其降至1000°F。”

为了避免“恐热症”,斯克米特告诉医生和护士们:“需要让父母们明白治疗的目的是使患儿感到舒适些,而不是防止脑损害。”

(5)如果你病了,不必频频测你的体温。

为了弄清发热是否由疾病所致,应在量体温前静静地呆上1小时左右。肛温最准确,故为小儿科首选,口温常用于成人和年长儿。鲍义德医生说:“除非医生下了医嘱,否则你不必频频要求别人为你量体温或服退热药。睡眠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6)发热也不必卧床。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5

华伦海特如此设定,显然以为健康人的体温是个恒定的数值。其实不同人的体温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身体状态下体温也不完全一样,甚至一天之内都会有变化。在身体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也不一致。口腔温度在36.1~37.5℃之间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腋下温度偏低约0.3度,温度则偏高约0.5度。

所以,体温根本就不适合用来定温标。不过,我们既然属于恒温动物,体温的变化还是受到严格地调控。这个调控中心位于大脑内一个叫视丘下部的区域,它通过两个途径收集体温变化信息,再发出升温或降温命令。一个途径是从皮肤上的热、冷感受器送来的信号,这些感受器极其敏感,只要温度升高0.007℃或降低0.012℃,它们就能觉察到。另一个途径是直接感受流经视丘下部的血液温度。如果视丘下部觉得体温过高,就会发出信号,让身体作出降温反应。体内热量主要是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的,减少新陈代谢就可减少热量来源,让皮肤血管舒张、出汗则能增加热量散发。反之,如果觉得体温过低,就会增加新陈代谢制造热量,让皮肤血管收缩,或用颤抖方式让肌肉运动产生热量。

有时体温会高到超出正常范围,这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发烧,生病了。其实发烧本身不是病,而是生病的症状。有很多种原因能导致发烧,最常见的是病菌、病毒感染。这些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引起一连串反应。它们遇到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一种白细胞),刺激它释放白细胞介素之类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随着血液循环到体温调控中心,刺激那里的细胞释放出前列腺素E2。前列腺E2会使感热神经元的放电速率降低。或者说把“正常体温”的设定值给调高了,让身体觉得体内热量不足,于是就要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肌肉运动是增加产热的一种快速方法,因此发烧的人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为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那里的血液被送到体内深处,因此发烧的人会觉得发冷。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等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因此它们是很有效的退烧药。

吃了退烧药,或者病好了,烧退了,体温设定值,恢复正常,身体要把多余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出汗。所以退烧会导致出汗,但许多人却倒误以为是出汗导致退烧,因而在民间流行着这样的土办法:发烧后多穿衣服、多盖被子,捂出汗来病就会好。

由此可见,发烧是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产生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在感染病原体后,也都会出现类似反应。这不能不让人猜测:发烧是不是进化而来的一种抵御病原体的有效方法?它在总体上对身体是有益的?

理论上,体温升高能加速某些免疫反应,比如能加速白细胞增殖和运动,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并能抑制某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增殖等等,这些都有助身体康复。动物实验支持这一猜测。让蜥蜴感染病菌,体温较高的则生存率也较高。人为升高老鼠、兔子、猪、狗等哺乳动物体温,发现它们对某些病毒、病菌抵抗力增加了。初步的人体临床试验也表明发烧可能有些好处。例如,小孩患水痘,从发烧、出疹到完全结痂,大约要1周,如果用扑热息痛退烧,和用安慰剂相比,这个病程要多一天。成人患普通感冒后服用阿司匹林,鼻涕里感冒病毒的量要比服用安慰剂的人多。

当然,如果体温过高也是有害的。如果是高烧(温度高于41℃),会对细胞、组织造成损伤,也可能导致身体丧失对体温的调控。当体温达到42℃时,感热神经元的放电速率达到最高峰,感冷神经元放电速率则跌到最低谷,无法对体温做进一步调控。因此一旦发高烧,会很危险,必须立即采取手段让体温下降。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6

[关键词] 高龄;围术期护理;低温;胸廓切开术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1-0093-03

The cause of hypothermia in perioperative aged patients receiving thoracotomy and nursing measures

SHEN Yan1 WANG Kaige2 FENG Ge1 GUO Xian1

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ingdingshan No.1 People’s Hospital, Pingdingshan 467000,China;2.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ingdingshan No.1 People’s Hospital, 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hypothermia in perioperative aged patients receiving thoracotomy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Methods A total of 100 aged patients receiving thoraco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regular group and the thermal insulation group. 50 patients in the regular group did not receive thermal insulation measur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50 patients i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group received infusion via the electronic fluid warming device during surgery and received thermal insulation via the electric blanket after surgery. The changes in perioperative temperatur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the rate of chill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hermal insulation group, the regular group had lower temperatu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more drainage volume and higher rate of chill after surgery,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nclusion Maintaining normal temperature for perioperative aged patients receiving thoracotomy is conducive to avoiding potentia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recovery.

[Key words] Ag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Hypothermia; Thoracotomy

围术期低体温是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时经常遇见的问题,低体温所带来的危险因素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剖胸手术由于时间长、创口暴露面积大、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术野冲洗广泛,更容易发生低体温的现象。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我们对100例70岁以上的剖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探讨老年剖胸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影响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于高龄患者剖胸手术,围术期维持正常体温,有利于避免潜在的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接受剖胸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排除术前肺部感染性疾病或术前伴有发热的肺部肿瘤患者,将患有难于纠正的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排除在外,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求术前3 d以内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100例剖胸手术患者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70~82岁,平均77.6岁。患病种类:食管癌26例,贲门癌25例,肺癌29例,纵隔肿瘤3例,肺部良性肿瘤17例。用抛硬币方式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保温组各50例,“字面”归常规组,“徽面”归保温组。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室室温在22℃~25℃范围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3±0.5)h,输液量(2 500±500)mL,血液制品(400±100)mL,两组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50例患者常规手术过程中、术后未采用任何保暖措施,保温组50例患者在围术期做好充分的保温保暖准备工作,手术开始前对手术室的空气采用预加热,室温不低于25℃,尽量减少患者的肢体暴露时间。术前对患者全身棉被覆盖保暖,术野消毒时,下肢躯体要求棉垫覆盖包扎,尽可能地增加躯体的遮盖面积,避免与周围空气直接接触。输液时采用电子加温仪输液,库血用37℃温浴加热,手术麻醉期间配合麻醉医生给予呼吸道加温。术野冲洗要求医生采用37℃温盐水冲洗,并使用双袋粘贴巾,以免浸湿切口周围的辅料。寒冷天气关胸时躯干加温采用电热毯保温,手术结束时及时换上提前加温好的棉被,转运患者至监护室途中注意保暖,提前通知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准备好床上用品,必要时病床褥子下给予电热毯保温,确保术中、术后肛温不低于36℃。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开始前的肛温作为基础体温,记录手术结束时拔除气管插管后的肛温,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术后是否有寒颤发生,观察患者术后1 h胸管内的引流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其心率、血压的波动变化,比较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温下降、术后1 h引流量及寒战发生率的比较

常规组患者中发生低体温(肛温低于36℃)26例(52.0%),发生寒颤18例(3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 h引流量比较,保温组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7.04,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比较

常规组患者在手术后心率及血压均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保温 组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调节恒定为37℃,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低体温[1]。正常情况下,层流手术室温度为22℃~25℃,湿度为40%~60%,但手术室内空气对流速度相对较快,部分患者在进入陌生环境中,褪去衣物后,因为心理紧张、精神恐惧等因素,均会感到寒冷,会有不舒服的感觉[2]。剖胸手术时,术野消毒面积广、时间长、创面长时间暴露、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术野体腔冲洗等因素,使得中心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别梯度较大,导致术后容易出现低体温。而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谢因素,基础代谢率低下,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同时皮肤血管收缩能力降低,对冷刺激较为敏感,因而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3],这在体型瘦弱及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表现尤为充分,容易在围术期造成机体的中心体温下降[4],使得高龄患者术后发生低体温的几率达到50%~70%[5],再加上全麻影响中枢神经还影响周围神经,阻断了身体内的大部分神经传导,机体不易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调节体温,另外挥发性麻醉剂直接扩张周围血管,使得中心血流向体表分布,加速热量散失。人体肌肉松弛以后,机体产热减少,因而更容易引起术后低体温[6]。

未采用任何保暖措施的常规组50例患者中,部分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术后引流量增多,部分患者皮肤还出现花斑,伴发寒颤。这是因为围术期低体温,使得内脏血流减少,血流减缓,麻醉药和肌松药的代谢和排泄时间均延长,并使挥发性类的麻醉药的组织溶解性提高,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因而药物的药理作用延迟[7],同时寒颤可以使肌肉的耗氧量增加,使得心肌收缩力受到抑制,心输出量降低,同时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文献报道,伴有寒颤的围术期低体温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较体温正常的患者增加3倍以上[8]。随着体温下降,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血液黏稠度升高,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功能减弱,降低凝血因子活性,导致凝血机制紊乱,因而术野渗血增多及术后引流量增加[9]。短期的低体温虽然降低机体的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机体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但随着低体温时间延长,也会带来相关诸多的并发症,不可避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10]。

为了有效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我们认为采取以下办法简单有效:首先对手术室的空气预加热,有研究指出对手术室内空气预加热持续30 min,保持室温不低于25℃的情况下,可提高患者食管内温度[11],能有效避免中心体温的下降。输液时采取电子输液加温仪器,库血用37℃温浴加热,在10 min以内也是比较安全可行的[12],但有一点要注意到,加温后的液体应在2 h内输完,因为加温后的液体在室温条件下会在2 h内降至常温[13],但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不宜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手术结束时,采用37℃~40℃温盐水冲洗术野可以有效减少体热的散失。在冬季将充气式保温毯以43℃预热20 min后,可以显著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14],减少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及寒颤的发生率[15]。有文献报道,在患者全麻期间大约10%的热量是通过呼吸道散失[16],因此,在所有超过60 min的全身麻醉手术中,做好核心体温的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7],我们认为热交换器(HIE)在保温组患者的使用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预防呼吸道的直接散热,还可以降低机体中心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对呼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与湿度,对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体温是人体机能的重要参数之一,37℃的正常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保障之一,曾有人统计,即使在欧洲国家的8 083次手术中,主动对患者采取保温措施的仅仅占到38.5%,术中对体温进行监测的仅占到19.4%[18],由此可见在对高龄患者手术时采取保温保暖措施多么重要。我们以前曾对剖胸患者术后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做过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19]。因此通过对患者强化护理干预,采用保温措施,方法简便易行,可以更好地使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避免术后过多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Foebes SS,Eskiciogln C,Nathens AB,et al. Evidence based guil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09,209(4):492-503.

[2] Deren ME,Machan JT,DiGiovanni CW,et al. Prewarming operating rooms for prevention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during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ies[J].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1,26(8):1380-1386.

[3] 陶洁茹,朱莉敏,胡明品,等. 老年病人全麻术中低体温的预防策略[J]. 温州医学院院报,2010,40(3):310-311.

[4] 马续伟. 腹部手术60例术中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86.

[5] 刘小颖,吴新民. 围手术期低温[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712-715.

[6] 赵俊. 新编麻醉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62-1067.

[7] 李胜云,魏薇,潘芦翎. 三种不同保温措施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80-783.

[8] 李凤玲,吴红霞,潘庆华,等. 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3, 40(16):100-101.

[9] 许会娇. 外科手术中患者低体温原因分析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75-76.

[10] 张悦,夏玲,姜云.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6-1557.

[11] De Witte JL,Demeyer C,Els Vandemaele,et al. Resistive hearting or forced-air warming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distribution hypothermia[J].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10,110(3):829-833.

[12] 赵小红,赵红,宗苑. 库血加温输注对术中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8):46-47.

[13] 杨洁,闫升荣,果旭,等. 手术室温度对输液温度影响的实验[J]. 护理学杂志,2009,2 4(12):67-68.

[14] 邱郁薇,吴镜湘,徐美英. 术中低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激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10,33(8):720-723.

[15] 张粉玲,谢岚. 充气式保温毯在术后低体温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25-27.

[16] 李莉. 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72-2274.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7

温馨提示

1.“治疗”误区:有腹泻就用止泻药;认为腹泻就是炎症,该吃消炎药;吃去痛片缓解腹泻疼痛;严重时吃药,停止时就停药;腹泻时多喝水,补充丢失水分;腹泻时少吃,腹泻后多吃等。

2.暂时不必吃药就医:遇到腹泻时,应采取因势利导法,例如喝一杯热水,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

3.需要立即就医:如果有严重的腹泻,便意频频、排便量少、部有痉挛性疼痛,或排泄物带血,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

人的正常体温是36.5 ~ 37℃左右,如果高于37.2℃,则称作发烧。

发烧,医学术语又称发热。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会随体温的升高而增高,同时高体温也使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病原体生长所需的微量铁离子供给不足,进而抑制病原体发育,所以,如果在发烧一开始就服退烧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温馨提示

1.暂时不必吃药就医:体温不超过38℃,且精神、食欲没有受到影响时,可以将冰块置于额头缓解不适,同时多喝水,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吃一些富含营养且清淡的食物。

2.需要立即就医:若体温高于38.5℃,或持续低烧不退,或伴有发疹、剧烈头痛、关节痛、痉挛症状时。

呕吐也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吸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若此时采用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危害健康。

温馨提示

1.暂时不必吃药就医:单纯呕吐,应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还伴随有肠胃不适,就应在补水的同时注意按摩胃部和腹部。呕吐后别急着进食,可以稍加活动,让身体舒展后再进食。

2.需要立即就医: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粘膜受到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消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则会把导致炎症的脏东西都滞留在呼吸道里,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温馨提示

1.暂时不必吃药就医:出现咳嗽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胡椒、洋葱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

2.需要立即就医: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

我们可以把流鼻血看做是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饮水减少、辛辣食物吃得较多,以及环境干燥、体内“上火”时,机体就常常自行选择薄弱的鼻黏膜“去火”。

温馨提示

1.暂时不必吃药就医: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它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这时,你可以前倾身体、顺其自流,用纸巾轻轻吸去流出的鼻血。量较大时,可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

人体体温多少正常篇8

发热,本来是疾病的常见症状,然而人们对发热往往会产生许多误解。

误区之一:

认为发热为坏事

由于发热时人感到难受,故很多人把发热视为坏事。而实际上,发热对人体是“有功”的。发热表明人体的免疫机制好,是人体的重要自我保护手段之一。发热大多是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在体温较高时,病原微生物易于死亡;发热可促进新陈代谢,大大加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经常得感冒发热的人,较少患癌症。

误区之二:

认为体温高于37℃就是发热

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不同个体可在35.5℃―37.8℃之间变化。清晨,人的体温最低,傍晚最高,变化在0.5℃―1.2℃之间,这些都属于正常范围。正常的体温也随季节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认为体温稍高于37℃就是低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误区之三:

认为发热越高病情越重

发热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尽然。例如:急性扁桃腺炎并不是严重的全身感染,而极少有不发高热的例子;老年人患肺炎时病情往往很严重,却不一定发热,甚至肢体冰冷,体温低于35℃;一个体温只有38.3℃的孩子无精打采,可能比体温高达40℃还在活蹦乱跳的孩子病得更厉害。病情的轻重,主要应看病人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看体温的高低。对于新生儿和老年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功能,往往在病得很重时都不发热。

误区之四:

认为发热会“烧”坏脑子

不少人担心发热会“烧”坏脑子,特别是孩子发热并不高,就赶紧用退热药退热以“保护脑子”。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临床证明,只有当体温高达41℃以上或由于高热引起惊厥时,才有可能损伤脑细胞。需要退热时,可先采用头部冷敷等办法来保护大脑,并不是非用退热药不可。

误区之五:

认为发热就要退热

发热只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征象,而非疾病的本质。有的人发热时只管退热却忽视本质。如上述,发热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退热反而会降低免疫力;不少细菌和病毒在体温升高时难以生长繁殖;退热还可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因此,发热时应把重点放在治本上,而不应放在退热这一治标上。如果小儿体温在40℃以下,成年人在39℃以下,可不予退热,超过这个热度可适当采取退热措施。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遇到发热应当看医生,不可自作主张。

上一篇:运管部门范文 下一篇:铅球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