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10-18 01:09:42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摘要: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观念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来,新的教育观念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师生思维活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正在形成;语文课堂教学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取得的同时,不能不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不深思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的新误区。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

1、误区一:多媒体教学泛滥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泛滥化误区。

认为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深受教师的欢迎。但是,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样也造成有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说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在这样的认识下,老师常常为了上好一节课,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2、误区二:教学目标片面化。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设定的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许多教师头脑里都有这个概念,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以及考试、评价等因素影响,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操作上,往往走入以下误区:

2.1 重知识轻能力。即教师在讲课时,眼光总是聚焦在类似“这是什么”的层面上。如“这个字”怎样读,“这篇文章”分几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但他们没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这些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作者意图的表现及其固定的文化内涵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做法,与目标的能力主线背道而驰。

2.2 重结果轻过程。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有些教师把此观点当作“尚方宝剑”,于是将课上成了“满堂问”,将目标确定为标准答案的获得而不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的牵引下,机械地、一步步地被教师带进其预先设定的答案中。否则,教师就不肯“善罢甘休”。教师认为答案知道了,目标就完成了。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轻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没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认识活动(即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也就难以被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巩固。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行为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形成。

3、误区三:合作学习形式化。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合作学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然而,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又往往使合作学习误入形式化歧途。形式化主要表现在:

3.1 重形式轻内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交流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于是,课桌合并起来,摆放成了马蹄形、圆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倒也情绪高涨,却往往出现老师盯着手表喊停或者本组代表发言的同时有其他组员在下面喊着不同的结论,试问这样合作的意义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这种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成了点缀语文课堂的“花瓶”,体现课改精神的“道具”。

3.2 重学生轻老师。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人挥舞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根指挥棒,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走到讲台前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来回走两趟,最多弯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改革必然是一种扬弃。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破除一切,为“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走出课堂教学的新误区,必将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