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时间:2022-10-18 12:17:16

浅谈小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概括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29-02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加强指导,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基础,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无论是概括一个句子、一段话的意思或一篇文章的中心,都要概括出实质性的内容。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由于概括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不容易的。低年级的学生暂且不说,连中、高年级的学生也难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读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常常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概括变复述。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常常变成复述,语言不简练,说不清楚,说者吃力,听者厌烦。二是面面俱到。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弄不清楚哪些内容可以删掉,把文章中写到的内容都一一表述出来,叫人听得一头雾水,不得要领。三是抓不准重点。有些文章同时讲述了几件事,内容比较繁杂,学生抓不准重点内容或主要事件,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地理清思路,准确、简练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分析课题,拓展练习加深印象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分析课题,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字面上表述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渐充实,便会把意思表述得更加完整。

例如,第七册的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这个题目既提示了主要人物又提示了主要事件,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扩充,最后综合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本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勇敢地夺下日本鬼子的手枪的事”。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再如,《虎门销烟》这个题目既提示了主要事件又提示了发生的地点,根据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扩展练习:“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这样一来,学生在概括的同时还说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以后分析文章背景埋下了伏笔。

二、抓核心句,提纲挈领清晰认识

寻找核心的描写句子,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文章里的总起句、总结句或者中心句,小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找准的,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句子,稍加改动,就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第七册的课文《人类的“老师”》,文章的最后一段:“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即文章的总结,我们只要稍加扩展:“人们从鸟儿、蜻蜓、鲸鱼、袋鼠等生物身上得到许多启示,改进了工程技术,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这句话就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些文章,是按照叙述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在开头或结尾一般有表示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读这样结构的文章时,注意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使他们能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三、串联要素,理清思路化繁为简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也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居多,我们在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时,只要抓住“六要素”,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整理成通顺、简洁的话就可以了。这时可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维方法,便会使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由繁琐变为简单,化难为易。

例如,教学第七册的课文《麻雀》时,笔者指导学生采取“要素串联”的方法,把文章的内容概括为“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只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不顾一切跟猎狗搏斗,最后胜利了的事”。时间“打猎回来”,地点“路上”,人物“我”,起因“小麻雀遇险”,经过“老麻雀与狗搏斗”,结果“老麻雀胜利”。这种方法对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尤为适用,只要学生能按照“要素”理清思路,那么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遵循主线,合并段意提取精要

有些文章里同时写了几件事,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抓住主要线索,提取精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都是由段落构成的,分析课文时,首先我们教会学生如何分段,依据不同内容和体裁,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按文章的写作顺序分段、抓住中心句或中心段来给文章划分段落、根据课文题目分段、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文章分段等。在分段训练中,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带规律性的方法,又要从实际出发,把知识教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实际上,概括段意与分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可帮助学生领会整篇课文的条理、层次结构,又可帮助他们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弄清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与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全文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概括段意的过程是抽象概括能力的运用过程,所以要先理清文章脉络,遵循文章主要线索,再根据文章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有主次区别的就只保留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并综合主要内容,使之简明、扼要。

例如,课文《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文章里面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中小学生时期,老师带学生到海滩上做地形沙盘。第二件是生物老师带学生到山上采集树叶,解决问题。第三件是工作后,林巧雅坚持在医疗第一线工作。但文章的精要在第二件事,那么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就抓住第二件事加以整理就可以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仅要语句的生动形象,还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地使用原文中的词语,以保证概括的准确程度,力求“生动、准确、完整”。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应该从概括思维的训练和指导人手,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要立足于课本,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巧进行概括训练,将以往感到难以概括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表述出来,学生就能提高自信心。

第二,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助。比如对于篇幅较长、内容繁杂的文章,一般应采用填空法。以填空的形式给出提示,学生可从文章中撷取需要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注重分类训练,充分利用教材,整合资源,将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分类。写人、写事的为一类;写景、写物的为一类;说明文、散文为一类。让学生分类阅读,运用技巧,进行概括思维训练。最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恰当地选择方法,快速理清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的概括技巧得以强化。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灵活驾驭教材,指导学生学会化繁为简。学生们具备了较深的文字表达功底,才能厚积薄发。

上一篇: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述评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