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

时间:2022-10-17 10:13:3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让学生更好掌握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形成了以下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改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能,具体表现为: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等八个方面。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信息大量涌现甚至泛滥,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很容易与之接触却不知所措。因此,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应该只是机器装置及操作方法的教育,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自己来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正确表达、理解这一信息,并使接受信息的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一信息的教育,在现在乃至将来,对学生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任何人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信息媒体向众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信息。因此,如何判断、选择信息,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和责任心,正确理解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体验活动,积极地参与创造有意义信息而不是坐等信息的良好观念,创建信息化社会的责任感和态度,既是生存在未来社会中公民不可缺少的信息素养,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很快就会落后。因此,作为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同时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些不良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黑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干扰。尤其是小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能力不强,自律抗干扰能力弱。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的培养。我们可以把教育资源下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通过上网学习的方式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但信息道德的培养不是仅靠老师和家长的禁止、监督和防护就可以做好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发挥网站的积极作用,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危害,就必须加强网络安全、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信息道德素养。

二、兴趣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求知与志趣相伴而生。兴趣是进取和创造的内驱力。如何提高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所孜孜以求的。认为,实施创造性目标教学模式,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现代学生讲求时尚,在过各种节日时,都要给亲朋好友、老师或同学们送一些小小的礼物,如给亲朋好友、老师或同学送新年卡、圣诞卡、生日卡等,虽然花费不大,但作为学生来说,这些花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因此我就让学生在上课时利用计算机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卡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这样既让学生学有所用,巩固所学知识,又节省了开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设计的卡片也非常独特,有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三、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的、有目的地获取学习资料,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

教学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网页,有精美的图片、诗配画、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网页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互相合作学习,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三五人一组,发挥各自的专长,每人担任一项任务:有的上网找图片,有的找资料,有的开始制作网页,个个都能自觉的去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共同努力,并出色的完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网页。学生在找到了制作网页的成就感和被承认的满足感的同时,也分享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上一篇:作业:构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现状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