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唱响数学课堂

时间:2022-10-17 10:00:04

学生唱响数学课堂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知识,让学生用手、口、脑来演绎数学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关键词】:手口脑 演绎

中图分类号:G4

一、学生用“脑”来唱

1、教学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改下的数学观。生活中的数学,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理解,体验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如学习最小公倍数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3月份的日历表,并放录像说明:三月是植树的好时节,社区举办植树活动,小明一家积极响应,可是妈妈4天一休息,爸爸6天一休息,小明盼着爸爸妈妈都休息时去植树,老师问:他们在这个月里哪几天可以去呢?最近的又是哪一天呢?学生们看着日历,动脑很快就能找出12日、24日爸妈都休息,12日最近,老师问:你发现12、24跟4和6有什么关系?生:12和24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这样很容易理解12、24是4和6的公倍数,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也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打好了基础。本节在素材选择和情景创设上,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愿意关注到的事例,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认识,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数学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事实”。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

2、引导探究,让用学生的脑思维来唱响。

让学生在“思考、活动、体验”中构建知识,这样课堂就成为在老师引导下的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周长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周长和边长的关系。先让学生自由探究,然后引导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要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每步动步探究先让学生去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学生的思维之门开启并转动起来。

3、同化迁移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大脑思维会更活跃。

在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找出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主动把新知识同化于旧知识,孩子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通过比较3/5、1/2的大小学习通分。先让学生去想,学生的思想是丰富的。会想出不同的方法:有的会说1/2是一半,3/5比一半多所以3/5比 1/2 大 ,有的会想到,我们学过最小公倍数,让5和2的最小公倍数10作他俩的分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3/5=3×2/5×2=6/10,1/2=1×5/2×5=5/10,所以3/5大于1/2,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通分是最优的方法。老师对他们不同的想法都要赞赏、鼓励,因为学生自己钻研了,动脑思考了。他们的思维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学生由此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学生用“嘴”来唱

课堂中孩子能说的,老师不说,用“你是怎样想的?你来说说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嘴动了,脑也动,促进学生去想,抓住了嘴动就能促进手脑动。如: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32+39=?问:聪明的你是怎样算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独特算法,如:①2+40=72,72—1=71;②2+9=11,30+30=60,60+11=71,③32+30=62,62+9=71等等。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在充分发散,求异创新之后,会有较好的算法出现。当学生说完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时老师都要表扬,可以奖励小礼物(如智慧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去表达、去学习。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创造动嘴的机会,动嘴说做法,说想法,说思路,说结论等等,不做“哑巴”教学,养成表达习惯,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中慢慢训练学生表达完整、规范、确切、有条理,并能尝试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学生用“手”来唱

1、“听见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亲自体验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让他们在共同探索的活动中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开阔思路,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完善探索成果,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如:在学习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或纸盒子,拆开看看,自己再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最后老师引导孩子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它们的棱、面、顶点并理解含义。学生动手拆了,做了,看了,摸了。不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直观的认识,而且为以后学习面积、体积打下基础。

2、“玩中学”,让学生用手来演绎。

“玩中学”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数学活动方式。一些有数学背景的玩具和游戏不仅能愉悦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如:学习乘法口诀,学后需要牢记在心,为以后运用自如做准备。可是死记硬背,孩子不感兴趣,让学生做成形状不同的彩卡片,第二天举行乘法口诀比赛,同桌先用卡片提问,然后开火车比赛。把已选好的漂亮卡片送给胜的学生,这样学生手动、口动,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3、亲身经历实践让学生用行动来演绎。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虽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书本上知道了一些数学知识,但这仅是间接经验。尤其是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和运用。如:学习秒、分、时,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一秒钟写几个字,一分钟写几个字,一小时写几个字,更能体会时间长短。学克、千克时,让学生回家去称一称,买几克的东西、买几千克的东西,比较一下,更直观,形象掌握住克、千克的重量含义

总之,引导学生用“手、口、脑”来唱响数学课堂,他们是相辅相成,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样有效地推进了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课堂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充满着勃勃生机,时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快意,体会成功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

3、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外... 下一篇:多媒体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