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青衣杨至芳

时间:2022-10-17 09:40:20

京剧大青衣杨至芳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中又有细密的分支。扮演女性人物的称为“旦”,细分为正旦、花旦、贴旦、彩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正旦,又叫青衣,因传统剧目中所扮人物大都穿青色或黑色衣裙而得名。青衣大都扮演青年或中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唱功。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以演青衣闻名菊坛,以唱功倾倒观众。

八十年代,众多传媒争用“小地方来的大演员”、“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唱不坏的嗓子”和“风靡江城”、“誉满京华”、“声震沪上”等来描述京剧演员杨至芳,及其在武汉、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香港等地的演出盛况和轰动效应,也有“剧坛精英”、“国剧之花”、“京剧高峰”的称赞和“杨至芳热”、“杨至芳旋风”的说法。剧坛泰斗曹禺先生1987年11月2日欣然为杨至芳题词:“岂有黄金能量曲,只为赤子才放歌。杨至芳同志多年从事京剧,其德其艺,人所共尊,但愿祖国剧人共效之。”阿甲认为杨至芳“声容并茂”,演唱“有韵味”。张庚感慨之:“希望京剧的名唱家不要变成绝唱,要出新声,杨至芳同志,我们寄希望于你。”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在上海看了杨至芳的演出,赞不绝口,说:“扮相好,唱相也好,高低音过度、转合、运腔,都恰到好处。”中国剧协副主席刘厚生总结道:“杨至芳来自草莽,来自民间。扎根于人民,成功在基层。”

一曲《宇宙锋》脱颖而出

屡演现代戏功底渐深

杨至芳并非梨园弟子,也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上过高等艺术院校,是贫寒把她逼入剧界的。1945年7月,她出生于长江中游岸边一个名叫董市的小镇,12岁进松滋县京剧团,跑龙套,扮书童、丫环。由于她秉性聪慧,又刻苦练功,虚心好学,不到两年已能挑大梁。1959年以一曲《宇宙锋》脱颖而出,在荆州地区获得戏曲表演一等奖。后来在演出中摔断右膀,不久又得了胸膜炎,母亲和朋友们劝她改行,她都没有动摇过。六十年代初,到湖北省戏校京剧科培训,师从云艳霞,大有长进。“”一起,她就受到冲击,武汉揪斗“一朵红花”夏时,当地把她打成“小夏”,批判斗争。当时的风气是,凡是红的,便说成黑的;凡是演过传统戏的,便是兜售“封资修”的黑货。一棵正茁壮成长的好苗子,眼看就要被摧残、埋没。是“样板戏要普及,要提高”的指示,使她得以重新登台演出。其实,在“”之前,杨至芳就演过《芦荡火种》、《黛诺》等现代京戏;在“”中,她几乎扮演过八个样板戏中的所有主角。有一次在湖南演《杜鹃山》,恰逢电影京剧片《杜鹃山》放映,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观众争夺战,杨至芳演的柯湘硬是把观众争了过来,一时传为佳话。粉碎“”之后,一曲《蝶恋花》,百日之内她就演了八十多场。如果说杨至芳是从传统戏切入京剧艺术王国,那么,十多年现代京剧的演出实践,使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锻炼,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一直没有放松基本功的训练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她要的是真本事,而不是花架子;她要练出真功夫,并不热衷“三突出”。她的行当是青衣,但她还演刀马旦、花旦,也演过老旦、彩旦,后又转回来专攻青衣。她的嗓子不错,但也是练出来的:剧团每年演四百场,她要演250场。在土台上唱,在草台上唱,迎着风唱,冒着雨唱,吞着雪唱,嗓子没有出过毛病。曾到喉科检查,声带既无小结,也不肥厚。她掌握了运用科学方法发声,学会共鸣,如鼻腔共鸣、头腔共鸣;学会丹田气的运用,平时气在胸腔,唱时能放能收。高音不窄,亮而有力;中音清晰,音质纯洁;低音厚实,富有韵味。她如饥似渴地向大师名家学习,先买了留声机,后又买了收录两用机,收集四大名旦的唱片,反复听,跟着唱。手眼身法步,都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排《红灯照》,练耍大刀,杨至芳演青衣,一般来说是可以不练的,而她坚持练,练下来瘦了6公斤。“过包”是一般女演员不敢问津的,杨至芳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偏要过,终于过了。有一次外地演出,发现当地上映童芷苓的京剧艺术片《尤三姐》,她一头钻进电影院,连着看了四遍,午饭都顾不上吃。她还学越剧、黄梅戏的水袖功。尽管她没读过几年书,仍找来《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和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的戏剧论著认真钻研,细细琢磨。

新排《谢瑶环》反响强烈

师承王玉蓉颇得真谛

1979年8月,杨至芳到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团学习,杜近芳手把手教了3个多小时,还受到刘雪涛亲自指点。短短二十多天时间,观摩了二十多场演出,多次登门拜访张君秋、赵燕侠、杜近芳等,虚心求教。1981年,她拜王(瑶卿)派传人王玉蓉为师,颇得真谛。以一曲《谢瑶环》获得湖北省中青年表演比赛一等奖,后在武汉、黄石、九江等地演出,反响强烈。

田汉创作于六十年代初期的新编历史剧《谢瑶环》,“”中被打成大毒草,粉碎“”之后,文艺界拨乱反正,得以重排公演。这是一曲小生应工戏,又是一曲唱、做、念、舞都很繁重的戏。杨至芳在“花园”一场中,唱得行腔华丽、温柔婉转、深情含蓄、娓娓动人,以柔美婉转、清丽深沉的唱腔和不温不火、含蓄细腻的表演,生动表达出司籍女官谢瑶环对志士袁行健深挚钟情的复杂心理。紧接着在“公堂”一场中她反串小生,用节奏鲜明、曲调激越的“高拨子”,高昂刚劲、激越悲壮的“娃娃调”,忧思、愤恨的种种表情神态,表现出谢瑶环忧国忧民、刚毅勇敢、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表现成婚的那段戏中,嗓音又那样抒情婉转、娓娓动听,特别是大段的“回龙”,好似瀑布倾泻,紧紧扣住观众心弦,引起共鸣,正如北师大教授陈树礼赞颂的“一声唱到情融处,毛骨悚然六月雪”。在精心雕琢人物形象上下功夫,把谢瑶环这个热爱社稷、怀念黎民的形象,表现得深刻、细腻、逼真。

她的念白,清脆明亮、抑扬顿挫、语言爽朗、感情洋溢。她的咬字,不管是字的首腹尾、四声、清浊,都非常清晰、准确,能字字送入观众耳鼓,可见丹田气和脑后音的功夫,使人颇有掷地能作金石声之慨。

她能灵活运用旦角的正眼、羞眼、媚眼,特别是怒嗔眼、恨眼,有力地塑造了谢瑶环这个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的形象。从表演身段上说,前面的谢瑶环婀娜、俊秀丰贵,反串小生后,又那样潇洒倜傥、落落大方,似小生又不是小生,表现了她的女扮男装身份。

《谢瑶环》的演出,表明杨至芳的表演尊重传统,起了艺术上正本清源、返朴归真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过程。继之而来的三曲戏,步步登高,好评如潮。一曲是传统戏《别宫・祭江》,另两曲是新编历史剧《岳飞夫人》和《王昭君》。

压座唱《祭江》韶音观止

晋京献新作高层震惊

菊坛有青衣怕“三祭”一说,其中《祭江》,是陈德霖常演的戏,以唱腔取胜,一般青衣都视为畏途。自黄桂秋死后,再无人敢演。杨至芳之所以以此剧享名,除了扮相端庄凝重恰合孙尚香的身份外,主要是在唱腔上有所发展,依腔寻情,新颖别致。上场四句二黄慢板,一句一个好,导板、回龙大段反二黄,更是韵味十足。她的嗓音宽厚,高低自如,游刃有余。气息控制上有功夫,能掌握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尤其在低腔、小腔的发挥上,低回婉转,唱出神情理趣,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杨至芳说:“主要是抓住了孙尚香的悲、悔、怨、绝这个核儿。”在上海演出时,开头的表现似无过人之处,“闻耗”的几句摇板平平而过,但唱得很自在,不费力,到了“别宫”,便渐入佳境,与国太对唱的原板第一句“母亲说话理太偏”,在“偏”字上用近似程派的细若游丝的低音耍了一个腔,显示了她善于控制音量的能耐;以后唱的流水、二六等,高低徐疾,自然合度,在平实中见奇峭。最后她穿了素白的宫装在“半副銮驾”的导引下来到江边,“车行”时四句二黄慢板全是老腔,竟得了三句彩,哭灵时的大段反二黄,是在冷寂中的哀诉,既要有功力又要有感情,两者缺一观众就会走神,出现骚动,但杨至芳有力地稳住了观众。台下除了有时忍不住叫好,便是屏息静气地聆听。在北京演出时,中国剧协副主席马彦祥说:“我看了七十年的戏,没有谁敢把《祭江》拿来压座,杨至芳唱得很有功力,能压得住。”戏剧家刘乃崇赋诗曰:“卷土重来唱祭江,歌喉依然使人狂。千回百转情深处,众口齐呼活尚香。”在香港演出时,一位名票陈老太,看了杨至芳的戏很兴奋,说从梅兰芳到内地、台湾的诸多名角的戏都看过,真正的正宗青衣不多见,杨至芳是正宗青衣,令人大开眼界。

《岳飞夫人》是杨至芳最下功夫的一曲戏,也是她的代表作。花了五年时间,从剧本结构到艺术处理、人物造型、唱腔设计、舞美灯光,她都一丝不苟,从不放过。演出几场后,她还与编剧商量,将大团圆的结局改为预示岳家将继续遭发配,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制度的本质。岳夫人的表演不似传统戏,可以从前辈艺术家的表演中直接学习,这个历史人物也不见正史,没有资料可以参考,这就靠她根据剧本所提供的形象去细心体会、想象、补充、发展,才能生动丰满地化为舞台形象。杨至芳紧紧把握住人物“谨记岳家训”、“也有儿女情”这两个方面,抓住明大义、解恩怨、重团结、顾大局的这个核儿,创造出舞台上从来没有过的岳飞夫人这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基本上用青衣,但又吸取了其他行当或其他剧种的表演,如微微揉入刀马旦的身段,凝重中透出刚强;“盼归”一场,一个冲袖,表现人物大吃惊的情态。“修书”一场,当岳夫人听到银屏被害丧命的噩耗,一双水袖上下翻飞,表现了人物心海的波涛。“送信”一场,出现了一个“女跑城”的场面,别开生面。传统的《徐策跑城》中徐策替忠良冤案,是对朝廷的挑战,跑城的形体动作是和外张内弛的心理活动相呼应的。岳夫人则是为解纷争争取时间的紧张搏斗,杨至芳在越催越紧的锣经中加快其圆场的速度,似乎仍嫌不足,最后用水袖帮忙,“一卷扬,一挥掸”,用优美的身段来表现其急迫的心情,唱舞并重,着力表现岳夫人急于阻止一场战争的心情,其中云步的运用,给人以习急只嫌脚步慢的感觉。富于变化的圆场、过桥身段,无不服务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这是创作上的高乘境界,准确、深刻地书写了这个人物。最后一场“解围”,有一段西皮二六共三十多句,杨至芳利用自己的特殊发音才能,哀婉之处,如泣如诉;高亢之处,慷慨激昂;平衡之处,蕴藏着深厚的功夫;激越之中,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而在“岳家世代忠良将,何曾叛朝纲”八十多句的大段念白中,更显示了杨至芳韵白的独特性。她喷吐有力,字字真切,句句传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说到“年方三十九岁,血洒风波亭上”时,真是撼天动地,催人泪下。

运用声音、身体等自然条件,创造有思想、有性格的活生生人物,以表演艺术魅力征服观众,这是演员的最高追求。郭汉城、谭志湘在评论中写道:“人们称赞杨至芳的嗓子好,唱得好,技巧也好,这是杨至芳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我们也曾看到有的演员要嗓子有嗓子,有扮相有扮相,要个头有个头,要技巧有技巧,可就是不出戏,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人物。杨至芳演岳飞夫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她的唱、念、做、舞出众,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表现,气度的掌握,都恰到好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有胆有识、深明大义、力挽狂澜的元帅夫人。”

《岳飞夫人》是杨至芳传统功底的充分展示,是长期艺术积累的喷发,也是艺术才能的升华,是她跃上当代菊坛的新台阶。

杨至芳曾两次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在天津演出,受到李瑞环市长接见,并召开了专家座谈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戏剧报》和《戏剧论丛》曾联合推荐杨至芳演出,全国受这种推荐的演员,杨至芳是第六位。推荐词中写道:“她的嗓音宽亮,在演唱上博采众长,她的演唱既融化了梅(兰芳)派的华丽明亮、程(砚秋)派的深沉含蕴的特点,又借鉴了张(君秋)派的婉转流畅之长,从而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她扮相俊美,台风规矩、大方。”“在新编历史剧《岳飞夫人》中,她成功地塑造了岳飞夫人的舞台形象,其唱、念、做俱佳,尤其是‘带路’、‘解围’等场次,技艺娴熟,表演上有所突破。在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别宫・祭江》、《玉堂春》、《望江亭》、《状元媒》、《谢瑶环》等剧中饰演了孙尚香、苏三、谭记儿、柴郡主、谢瑶环等不同角色,也颇见光彩。特别是在《别宫・祭江》中饰演的孙尚香这个正宫青衣角色,其大段行腔,高低疾徐,自然有致,于平朴中见奇崛,深受内外行家的交口称赞。”

当时的文化部长朱穆之看了演出,上台接见杨至芳时说:“这样的好演员发现迟了,发现迟了!”文化部艺术局副部长俞琳说:“杨至芳在武汉轰动了,在上海轰动了,这次来北京又轰动了!”

杨至芳拥有众多戏迷。在北京创造了谢幕十五次的纪录,在上海劳动剧场创造了六十年来县级剧团演出第一次亮“客满”红灯、卖站票的记录。在湖南,一位理发师无论如何也要为她烫发,以表心意;在武汉,原定演出期到了,观众剧场门用红纸写信、刷标语挽留,演出公司说这种情况只有刘长瑜1962年来演《卖水》时出现过;一位观众听说她喜欢吃老通城豆皮,特地买了送到她演出的黄鹤楼剧场;制鞋厂的工人,给她送来一双鞋,刚好合适,不知尺码是怎样量出的。连杨至芳的小孩病了,也有观众从外地给她寄来药品。一位叫雷梅珍的退休女干部经常在她身边照顾她。有位看过梅兰芳、杜近芳演出的老戏迷,看后吟诗道:“君饰翠鸾谢瑶环,金喉清越实难忘。高亢云里瀑布泻,奔腾海中潮水涨。余音绕梁思梅老,韶音观止念近芳。梅瀑杜海全继承,兰芳近芳至芳香。”

1987年、1991年两度随团赴香港演出,主演《祭江》、《岳飞夫人》、《临江驿》、《孔雀东南飞》等剧目。香港报刊盛赞“杨至芳演唱高低收放自如,特别是低音唱腔非常到家,是正宗青衣的演唱。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中国京剧界的一员猛将”。

生活中的杨至芳是个本分本色的人,诚挚朴实,不爱张扬,平易随和,待人宽厚。在谈到艺术追求时,她说:“我演戏没有什么顾虑,抱定一个宗旨,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悟出人物在此时此地此境此状下的真情实感,艺术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传统要学习,要继承,但学习继承的目的是启迪创新,不能老是模仿与复制,要出新,要探索一条新路子来。我演岳飞夫人,她就是她,没有第二个,用传统戏套,不能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就从人物出发,去摸索,去创造。”

杨至芳曾自吟:“扬子江上月,汉阳树间莺,明丽意不尽,流韵可称京。”她视京剧艺术为生命,尽管艺无止境,她仍以求真求新的至诚,苦苦追求着至善至美的境界。

上一篇:浅谈群众摄影文化 下一篇:喜剧小品创作的台词技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