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21:36:14

京剧教案

京剧教案范文第1篇

[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初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一、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地探索与京剧相关的基础知识。

二、能基本区分和辨别京剧四大行当的特征。

三、能学唱行当的部分唱腔和走基本台步,并能比较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锣、戏服、京胡。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参与中体验京剧行当的特征并了解掌握部分行当的唱腔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首先以老师主持《精彩校园》栏目的形式来引领学生走进京剧的大门。

(媒体播放老师采访深圳市东湖中学第二课堂“京剧社”学生练功及小戏班的同学演出前的情景。)

二、 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表演特征(看、听、做)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深圳市东湖中学“京剧社”学生表演的节目,边看边思考节目里出现了哪些人物?

媒体播放东湖中学京剧社学生表演的《校园小戏班》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表演特征,并尝试模仿简单的“亮相”及丑行武大郎幽默、诙谐的矮子步等,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索京剧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 京剧行当的基本划分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简单展示生、旦、净、丑的基本划分)

四、了解掌握部分行当的唱腔特征(听、辨)

1. 在各行当中,各唱腔不尽相同。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教师用京胡演奏西皮、二黄的几段过门,让学生区分和比较两个唱腔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2. 通过聆听生、旦、净行的经典唱段,让学生辨别各行当的特点。

五、 模唱《西皮二黄》片段(唱、听、做)

《西皮二黄》

西皮二黄,韵味浓,唱念做打见真功。

仔细学习,认真练,古朴神韵展奇功。

通过唱腔的学习,引导学生基本把握生行刚劲挺拔、旦行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行腔圆润的要领和基本的台步。同时让学生穿上戏服进行简单的“亮相”设计和创意,从而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表演中,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六、 小结

京剧是世界艺术殿堂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这门艺术从专业走向普及,从大舞台走进校园,从二百多年前的安徽草台戏班子直到我们今天同学们自己“校园小戏班”,相信京剧一定后继有人、再现辉煌,京剧属于你们,京剧属于中国,京剧属于世界。

教学反思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现场课总决赛在美丽怡人的云南昆明举行,我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经历充满挑战、令人感动而又难以忘怀的赛程。

一、挫折与挑战

这次参加中小学总决赛的共有37节课,记得2004年12月16日那天,我在兴奋、紧张中抽了大赛第一天的第二节课,并得知前两节课都是来自一个班,我与学生的30分钟见面还比较顺利,课件播放也没有任何故障。本想早点休息准备明天的决赛,不争气的我尽管多次参加大赛,但还是翻来覆去折腾了一宿没睡着,下意识地总是感觉明天的赛事会出现什么问题。果然,上课前通知我课件要重新安装调试,在反复播放调试确认没问题后,第一节课开始了,我在外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情,尽量放松,并且还练了练我刚学不久的京胡,指导老师一直在勉励我要沉着、放松,不要有压力,并告诉我这批学生好像不太活跃,一定要调节好气氛,临场还在嘱咐我语气要平和、亲切,切不可像平时说话那样语速太快。就这样,我带着领导和老师们的重托走进了赛场。

上课铃响,我满怀信心地走向舞台,用简洁且精练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我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那就是我采访东湖中学校园小戏班训练、化装、准备演出过程的精彩片断。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课件是打开了,但屏幕上一点声音都没有。脑子里本能的反应是“肯定是设备出了故障!”可我的课已经开始了,不能停!音乐欣赏课没有音乐,怎么上?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只好决定临时担任无声画面讲解员,一会儿模仿录像里面的主持人“我”,一会儿充当被我采访的学生对象,就这样边讲解边模仿,总算完成了这段出师不利的导入环节。这时,所有的老师都为我捏了一把汗,我扫视了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老师及评委们,继续我的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在观看《校园小戏班》演出精彩片段中来接触京剧人物,并发现这些人物的表演特点。这时候,我多么希望设备技术人员能很快排除故障,因为这段戏是来自我校18位小戏迷的出色表演,他们扮演着生、旦、净、丑等各自不同的角色,唱、念、做、打是样样齐全,我的目的是想通过观看表演,好让同学对京剧有个初步的了解。

担心的事情还是没有避免,播放的片断依然是无声画面。这时,我猛然觉察到评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是不是天意要考验我?“不能停,一定要上下去。”当时的念头使我果断模仿屏幕上的人物动作和唱腔,给学生一个有声的画面来感觉京剧艺术的魅力。我模仿的小花旦俏皮动作和念白给学生增添了一份幽默感,到了李铁梅的经典唱腔时,我明显感觉学生已经有了一点儿兴趣,当唱到李玉和唱段时,我觉得我的嗓子在焦急、紧张的状态下音量越来越细小,声音越来越颤,我的眼泪一直含在眼眶里,那是一种快要失声的感觉了。这时的屏幕非但没有了声音连图像也没有了。“完了,完了,”下面的老师纷纷表示同情,开始议论:“这节课怎么上啊?”“还是叫她停下吧!”“重新来算了”,尽管省带队老师向组委会提出要求停下来,可严谨的评委们始终没有叫停,只是很冷静地看我如何来处理这种突况。怎么办?后面还有几个行当的人物特点学生都没看到,学生能说出来人物的特点吗?这时已有工作人员冲上舞台处理故障。

二、 对策与灵感

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我庆幸比赛前指导老师徐沛然曾提醒过我,要做好没有音乐也能上好这节课的准备。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此时,我已做好了没有多媒体课件我也要把课上完的心理准备。我转过身去,抹了抹湿润的眼睛,回头给了学生一个非常灿烂、自信的微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喜――欢――”学生回报了一声令我振奋而又响亮的回答。“那老师再给你们表演几个人物,你们说说他们的表演有什么特点?”这时我的灵感来了,非常兴奋地即兴表演了黑脸包公、行者老孙夸张的亮相和神情,并蹲在地上模仿了丑行幽默风趣的矮子步(课后有老师告诉我,当我表演的时候,几个熟悉我课的老师都感动得哭了)。出乎意料,我的即兴表演把学生的兴奋点调剂到了极致,有学生把京剧表演夸张的特点用“瞪眼睛、挑眉毛”来形容,有学生幽默风趣地形容“京剧的表演似乎眼睛在‘放电’”,这时,我及时地让学生尝试了京剧中的简单“亮相”,并带领学生模仿地道戏迷们精彩的叫“好”声,这时的课堂变得活跃异常。同学们兴致浓厚地纷纷上台来体验京剧里的表演、唱腔,创意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精彩“亮相”,就连我最不拿手的京胡演奏,也换得了学生们阵阵的叫“好”声。每当有学生表现精彩之处时,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也发出阵阵喝彩声和掌声。

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学生的发言也精彩不断:“我发现我慢慢喜欢上了京剧”、“我学会了京剧里的亮相”、“我知道了京胡不是二胡”、“我学会了京剧里的两句唱腔”、“我要在以后的时间里去了解京剧这门艺术”等等。至今他们的话语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三、 收获与感慨

说实话,京剧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知识面非常广的课题,它积淀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特有品格,特别是在流行音乐冲击校园的今天,怎样引领学生走进京剧的大门?怎样使学生对我国的“国粹”产生兴趣?我发挥了本校资源的优势,并通过本人采访校园小戏班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但在异地现场进行教学且学生没有一点京剧基础能不能达到目的?我还真有点担心。

但这次不寻常的比赛使我不得不惊讶于学生热情的参与,惊讶于他们精彩的话语,惊讶于自己临场的发挥,惊讶于师生间在教学合作中碰撞出来的灵感。老师和学生的灵感都来源于双方良好的互动和信任,这节课意外的收获正是达到了这一境界。同时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要将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样我们的音乐课堂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这节课结束了,这时我由衷地向学生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是他们渴望的眼神、精彩的表现使我完成了这节不寻常的教学。当我走到舞台中间向全国的老师及评委鞠躬的时候,当我看到来自广东,特别是深圳的同行们都含着热泪拥到舞台上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像决堤的河水滚滚直下,是万分激动、万分感谢还是……我不知道这节课究竟评价会怎样?我不知道会不会给家乡的同行们丢脸?我更不知道,会不会给寄予我厚望和帮助的领导和同行们留下一份失望和遗憾。

这时,曾经多次来校指导过我这节课的徐沛然和周清老师拉着我说“这是你上得最成功的一节课,你已经尽力了,你今天的精彩表现已经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来自深圳的所有音乐老师纷纷上来不停地安慰我。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所有的学生围了上来,大声喊道“老师,你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有的同学哭着拽着我的衣角说“老师,我们希望你留下来,行吗?”,有的同学上来给我擦眼泪说“老师你不要哭,我们非常喜欢上你的课,你哭了就不漂亮了”。学生纷纷要我签名留言,是幸福还是激动的眼泪,是骄傲还是自豪的神情,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我忘记自己是站在全国最高级别的讲台上比赛,我感觉到了做一名教师的真正的快乐与莫大的幸福。这时,比赛得不得一等奖对我来说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刻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老师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好老师要有平时文化功底的积累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修炼;好老师要有处变不惊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好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我感谢指导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感谢评委老师给我的高度评价。比赛结束了,我的收获已远远超出了获奖的结果。

胡樱平深圳市东湖中学

专家评析

这是一个在安排上较有特色的教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探索了如何上好戏曲课的难题。我们知道,戏曲课对音乐教师来讲是比较难的课程。学生较难喜欢咿咿呀呀的唱腔,对“慢吞吞”的节奏难以集中精力,脸谱虽然新奇,但大多数学生通过图片、电视也早已熟悉了,而教师对戏曲的陌生更使这种课不好上。本教案别开新路,从一所中学“京剧社”的练功和演出开始,同龄人的表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京剧的距离。光看录像还只是解决了感性的初步接触,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来观察京剧中的人物特征,模仿表演京剧中的人物动作,而模仿的恰恰又是同龄孩子的动作,这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在了解京剧行当划分部分,教案中体现出来的设计的特色不够明晰。然后是利用听、辨了解和掌握不同行当的唱腔特征,并模唱“西皮二黄”的唱段。这一部分应该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如果教案写得再细一些就更好了。最后分成生、旦、净、丑四组的创作表演很有特色,是前面学习的提升。由于这最后的升华是采用学生亲身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总结,效果显然会更突出,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 一堂课的优劣并不表现在采用了多少种方法,设计了多少种花样,更不在于有多少旁征博引。除了教学目标明确,结构逻辑清晰,教学方法得当,安排了自然起伏的节奏也往往是一堂好课的标志。本教案就设计了起伏有致的节奏。开始是利用视觉和听觉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想参与的欲望;然后模仿一下,但适可而止;接着让学生调动听觉和思维器官,了解和分辨行当划分和唱腔特征,并模仿演唱,这就把学生想动,想表现的心理欲望进行了适当的“压制”,反而激发了学生想尝试的情绪;当进行分组创作表演的机会到来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就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展现。这种有抑有扬的节奏处理,使这堂课生动起来,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三、 戏曲课不好上,教师不会表演往往是原因之一。本教案的教师可以用京胡来演奏西皮、二黄音乐,并利用这几段音乐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不同唱腔的特点,这无疑为本课增色不少。

四、 本教案的不足前面已经提到,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在教案中反映得不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和出彩,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京剧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有效教学;艺术审美

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艺术审美活动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一点心得。

一、尊重学生主体科学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前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是我们关注学生的具体体现,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准备的一个基本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以求音乐欣赏教学中艺术审美活动的有效。

例如,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的教学,课前我先做了一份书面了解,内容包括:你主动欣赏过京剧吗?喜欢欣赏京剧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原因?对中国京剧了解多少?结果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欣赏京剧”,理由有:听不懂、“咿咿呀呀”太慢了、不喜欢女声的唱腔、像捏着嗓子唱等等。当我们的学生面对那些“板眼”、“行当”、“南梆子”、“四平调”等理论知识内容时,他们的学习需求是什么?怎样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欣赏我国的京剧、激发他们的欣赏赏兴趣?“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艺术力量与生具有的反应能力”。面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空间,想象空间、心理体验空间、探索互动空间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和审美。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也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在保证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调整部分知识的引入顺序,在唱段欣赏前以多种手段进行知识、情境、心理认知方面的铺垫。如京剧历史、人物故事、认识脸谱、了解“念白”“行当”知识等等。并引用欣赏一些含有中国京剧音乐元素的、经典好听的歌曲唱段进行扩充拓展,如《说唱脸谱》、《我是一个中国人》、《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戏歌,由此可以拉近学生与中国京剧音乐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使京剧欣赏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更为开阔。

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达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的自身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优化组织教学过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供多种机会,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在《思乡曲》的配乐下,集体朗诵《乡愁》。随着优美的小提琴旋律响起,深情如诉的音乐配上极为抒情的名诗,产生了极佳的审美体验效果。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获得了参与的快乐。

三、强化活动参与,拓展审美体验

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还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在阐述京剧念白的独特魅力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调京剧念白的音乐性,我在教案中做了如下设计:

[教案片段]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生:念、做、打

师:“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娘娘千岁!”“二卿平身!”,很有韵味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大家一起模仿体验,并请同学到前面表演。)

设计意图:京剧的念白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也不同于用普通话朗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会了解这一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

再如,在了解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表演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而“梅兰芳的表演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这些知识之后,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中国传统京剧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教案片段]

师:京剧还有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是“做”。“做”就是指是表演。京剧很程式化,一招一式都非常讲究。下面我们欣赏《贵妃醉酒》的另一个片段(杨贵妃在亭中独酌,沉醉而归)。请大家仔细观看视频。

提示:请特别注意表演者手臂的动作。

(欣赏后,选取其中一到两个水袖动作,大家一起模仿体验,并请几位同学分别模仿,大家说一说谁模仿的最像?什么动作细节最像?)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让表演的同学获得了展示的机会,而其他同学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通过欣赏讨论了解中国传统京剧表演艺术中“水袖”的美妙。

音乐是听觉艺术,要想理解和鉴赏音乐,就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达音乐欣赏的有效审美,我们还应该在欣赏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赏析音乐,关注音乐的情绪、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曲式结构等等,带着思考去聆听,才能获得有效的艺术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高中音乐鉴赏》湘教版(教师用书)

2 《高中音乐鉴赏》人教版(教师用书)

3 《有效教学十讲》

京剧教案范文第3篇

“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准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即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的准教师,在以原有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点的基础上,培养其作为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准教师?笔者于2011年至2012年间,连续2年跟踪调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本文着重阐述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准教师情结与责任意识,促进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实践”模式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彩课堂与教学观摩

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手段,再配以优秀的实际课堂教学为实例进行分析,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师大音乐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三开始便逐渐接触参与这个实践环节。大学四年级的准音乐教师从现场观摩上一届优秀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其实习报告到大量观看“全国中小学课例比赛”中的教学案例,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音乐课,逐步积累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感受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的氛围;作为一名准教师,观察优秀教师的教态、学习教学语言、感受教学气氛、分析教学设计等。

二、参与实习学校活动

继2001年音乐课程改革之后,我国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北京的很多学校除开设音乐课,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音乐社团活动,如管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京剧社、音乐创作社团等等。首师大音乐学院将学生分组分配至几所重点中小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以外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

2011年9月,恰逢民族音乐学会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民族艺术展演,在三十五中学实习的准教师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整个展演活动包括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中优秀的民间艺术节目,有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表演还有民间歌曲联唱等。参与的过程中,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协助教师完成展演后台工作;展现自己的特长——民乐专业的准教师为准备参加演出的节目示范、指导。准教师们参与其中,感受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的魅力,同时亲身经历、参与如此规模的艺术展演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经验。

三、仿写教案并创造特色

作为一名准教师,撰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在校期间,本科生从新课标、课程观的角度出发,以新教材内容为主,设计过一些教案,但仅仅是停留在备教材的阶段。进入了实习学校,准教师要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容量出发,设计切合该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全国中小学课例评比》已开展很多年,有很多优秀的获奖课例供一线教师、准教师参考与模仿。开始实习的准教师们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特点,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模仿设计两节同样的音乐课。这个环节中,09级实习生观看了《大河之舞》与《唱念做打学京剧》这两个获奖教学录像。在观看过程中,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思路、设问技巧,从实践出发,与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音乐课。在京剧课的设计中,声乐特长的同学,以唱腔为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体验京剧唱腔艺术的环节;有的以京剧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有的突出京剧国粹的地位,与其他剧种比较研究的欣赏课,在模仿教案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融入自己的特长。

观摩、仿写教案这个环节,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学重点、教学氛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应变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准教师在顺利、圆满地完成自己参与设计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也无形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吸取了经验。

四、师生说课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讨论式教学策略,集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也运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为准教师进行说课。每当准教师有新的课堂设计、教学构思时,指导教师便召集其他准教师,大家一起为这一位准教师进行集体说课。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引领主方向,每位准教师发散思维,针对这个教案出谋划策,可取其经典的思路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贡献可取的意见与建议。

一名准音乐教师在设计了一节高中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忽略了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中音乐为主体的思想以及高中生腼腆、不爱表现张扬的心理特点。大家帮忙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她完成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这种集体说课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说课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其他参与准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准教师们针对一个教案各抒己见、发散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说课能力、增加知识深度、了解学生心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与高效。

五、总结评价与完善提升

教学总结与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便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从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实施以后,强调进行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并且评价方法趋于综合。在实习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准教师完成了从不善于评价到每节课课后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的过程。指导教师与准音乐教师们从是否完成拟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互动情况、教师语言教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多元的课程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准教师们不仅帮助他人进行教学评价与完善,同时还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从实习前期的准备到课堂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从实录课观摩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师范大学的准音乐教师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实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有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合格准音乐教师。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10年以来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基础音乐教育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此,实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重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双双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初的实施与进一步创新下,定能为我国中小学输送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京剧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尊重主体;科学设计;丰富教法;师生互动;强化参与;拓展体验;多媒体运用

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艺术审美活动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主体,科学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前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是我们关注学生的具体体现,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准备的一个基本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以求音乐欣赏教学中艺术审美活动的有效。

例如,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的教学,课前我先做了一份书面了解,内容包括:你主动欣赏过京剧吗?你喜欢欣赏京剧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原因?对中国京剧了解多少?结果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欣赏京剧”,理由有:听不懂、“咿咿呀呀”节奏太慢了、不喜欢女声的唱腔、像捏着嗓子唱等等。当我们的学生面对那些“板眼”、“行当”、“南梆子”、“四平调”等理论知识内容时,他们的学习需求是什么?怎样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欣赏我国的京剧、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呢?“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艺术力量与生具有的反应能力”。面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空间,想象空间、心理体验空间、探索互动空间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和审美。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也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在保证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调整部分知识的引入顺序,在唱段欣赏前以多种手段进行知识、情境、心理认知方面的铺垫。如京剧历史、人物故事、认识脸谱、了解“念白”“行当”知识等等。并引用欣赏一些含有中国京剧音乐元素的、经典好听的歌曲唱段进行扩充拓展,如《说唱脸谱》、《我是一个中国人》、《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戏歌,由此可以拉近学生与中国京剧音乐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使京剧欣赏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更为开阔。

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达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优化组织教学过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供多种机会,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如,在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这首古曲时,我先请学生交流讨论“我所认识的王维”,再通过集体朗诵这首千年绝句,充分感受王维和友人依依惜别感人至深的情意,感受古代文人朋友之间纯粹的友情,并强调这种情感的珍贵。在欣赏讨论结束后,请大家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更多的以友人分别为题材的诗句,学生们兴高采烈搜肠刮肚地想,东一句西一句地凑,想起来许多有关的古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赠王伦》里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大家一起集体朗诵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时,既感受到了诗歌作者高适开朗豪迈的胸襟气度,也获得了一种参与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的愉悦。再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在《思乡曲》的配乐下,集体朗诵《乡愁》。随着优美的小提琴旋律响起,深情如诉的音乐配上极为抒情的名诗,产生了极佳的审美体验效果。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获得了参与的快乐。

三、强化活动参与,拓展审美体验

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还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在阐述京剧念白的独特魅力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调京剧念白的音乐性,我在教案中做了如下设计:

【教案片段】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生:念、做、打

师:“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娘娘千岁!” “二卿平身!”,很有韵味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大家一起模仿体验,并请同学到前面表演。)

设计意图:京剧的念白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也不同于用普通话朗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会了解这一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

再如,在了解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表演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京剧教案范文第5篇

下面笔者想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再如,可以听赏近年来由中国京剧团改变创新的火爆全京城的《中国贵妃》等。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上《祖国颂》一课时,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条件,给学生看一些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照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项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华景象以及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之情。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板,枯燥无味。教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汇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了。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单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

笔者认为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单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串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总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

笔者认为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注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小学的音乐课板书可以设计的色彩活泼、热烈一些,可适当放一些趣味性的图案;中学的板书要严谨、大方一些,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适当用一些彩色粉笔突出一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京剧教案范文第6篇

摘 要: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关键词:音乐课;语言艺术;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37-01

音乐课是音乐教师展示艺术风采的舞台之一。同样的一篇教案,由不同的老师演绎,效果往往会大不相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法、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要想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欢迎、尊重、信任,就需要音乐老师不断进取,努力探索,积累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导致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心的积累和无畏的探索,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下面就几种辅助艺术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浅显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提。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根据课题的不同,可以采取各异的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例如讲故事、提问、看录像、猜谜语。也有的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呆板,枯燥无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一幅优秀的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醒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采用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一成不变的东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新求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合理运用辅助艺术手段,切实抓住艺术学科的特殊功能。就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我们离不开美的感情、美的形象、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让我们为培养新世纪的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1] 张金星.基于音乐鉴赏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J]. 大众文艺. 2014(01)

京剧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辅助艺术手段 导入语言

音乐课是音乐教师展示艺术风采的舞台之一。同样的一篇教案,由不同的老师演绎,效果往往会大不相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法、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要想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欢迎、尊重、信任,就需要音乐老师不断进取,努力探索,积累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导致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心的积累和无畏的探索,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

下面就三种辅助艺术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浅显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提。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根据课题的不同,可以采取各异的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例如讲故事、提问、看录像、猜谜语。也有的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呆板,枯燥无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一幅优秀的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醒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采用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京剧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辅助手段

下面就三种辅助艺术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浅显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提。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根据课题的不同,可以采取各异的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例如讲故事、提问、看录像、猜谜语。也有的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呆板,枯燥无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一幅优秀的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醒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采用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京剧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52-01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导致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心的积累和无畏的探索,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下面笔者想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又如:上《祖国颂》一课时,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条件,给学生看一些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照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项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华景象以及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之情,并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竖立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板,枯燥无味。教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汇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了。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单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

笔者认为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单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串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

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京剧教案范文第10篇

[思考问题]

教师如何捕捉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诱导全体学生创新。

[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把塑料京剧脸谱面具(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羽)挂在黑板上,因为这节课原来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学唱《唱脸谱》。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京剧音乐,创设情境。

上课铃声一响,我拿着道具马鞭充满自信地走进了教室,并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有关京剧知识。当我介绍完有关京剧脸谱知识准备板书――“唱脸谱”时,我听到有个男生在很不合时宜地模仿京腔念白道:“小姐,请......”“请”字还拖得特长。当我朝声源看过去时,他还在忘形地挥舞着作花旦“请”的手势――双手转手腕靠向右腰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所有同学奇怪地扭头看着他,这时他才回过神来。接着是一片寂静,学生们都怔怔地看着我。

就在这一瞬间,我想了很多关于怎样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如果采用平时常用的处理方法,他明显违反了课堂常规,应该受到老师严厉批评,然后再上课。可是此刻的他,面红耳赤,低着头,拿着音乐课本遮着脸,分明是个自认为做错事的孩子,在等待老师的“训斥”。

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又反思了一下:他刚才的行为虽然打破了我正常上课,但它有没有闪光点呢?新教学理念告诉我,我们应鼓励创造。难道这不是很好的时机吗?我不能扑灭他的“创造火花”,我不能扼杀他对创作、表演的兴趣,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引发每一个学生创作、表演京剧,亲身体验京剧艺术,这样也许能比学唱歌曲《唱脸谱》更好地了解、感受京剧艺术。于是我决定把这节歌唱课改为京剧创作、表演课。我和颜悦色地对那位学生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演唱吓了一跳。这突然来的不是时候,但我觉得你编唱的还真有京韵,要不然同学们也不会乐成这样了,你可以再为大家唱一遍吗?”他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又唱了一遍。教室里沸腾了,全体同学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中。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你的欣赏,你很有创造、表演潜能。其实每个同学都具有这种潜能,只是你们没有发觉它而已,不信接下来请同学们测验一下自己,你们创造、表演的结果怎样?也让你们当一回京剧演员,过过瘾。京剧台词、旋律内容自创,表演手段、角色等自定。需要搭档的,请作好合作讨论。接下来开始准备。”准备不到一分种,同学们纷纷举手。一场场精彩的京剧表演开始了。

叶利伟表演包公,一脸镇定,跨着大步“骑着马”(手拿我带的马鞭上下挥动)审案来了。他往讲台上一站,拿起粉笔盒往讲台上威武地一击,道,“升那堂”“来那哟”,其他同学这时也都成了兵了。

全怡、林禾同学分别表演《白蛇传》里的青儿和白娘子。白娘子端庄地坐着,皱着眉头,恐惧不安地搓着手。青儿拿着手绢(纸币)双手腕靠右腰,走着碎步来了,轻轻地碰碰白娘子的左肩,“京腔”唱:“我家的姐姐别忧伤,总有一天会战胜法海”,然后她们拥抱并“哭泣”。“太棒了!”我说,“她们不仅表演得很好而且唱得也非常有京韵。同学们知道青儿唱的旋律来自哪出京剧曲目?”有个别同学知道,我就让全体同学随她唱唱。

这时同学们激情万丈,深怕我看不见似的,恨不得将举起的手伸到我的眼下。只有魏伟和叶磊同学似乎没什么准备,这俩同学平时有点孤僻,课堂上很少发言,是许多教师眼里的差生。难道今天不是锻炼和鼓励他们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他们说:“接下来请魏伟、叶磊同学为我们表演一段好吗?他们体魄健壮,演将军肯定很合适!”他们犹豫了一下,并对视默认了。由于他们事先没什么准备,为了减轻他们的表演难度以便借此机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兴趣,我给他们提供了故事内容,内容为《三国演义》里的一段:华容道上关羽放走曹操的故事。我给他们带上曹操和关羽的京剧脸谱面具,分别表演曹操和关羽。他们在热烈的掌声中上了讲台,表演的结果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关羽(叶磊)一副将军模样坐在通道上,曹操(魏伟)骑着马(手挥动马鞭)来了,一看前面坐着关羽,他一怔,退缩了几步,最后一抖身勇往直前,拱手“京腔”道:“看在过去情义上让我过去吧!”关羽不断地搓手喊着:“唉呀呀……这……这……”,然后头往左一撇挥手沉重地说:“走吧!”曹操道:“后会有期”,然后骑着马惊慌失措(手颤抖)地跑了。我不失时机地鼓励道:“叶磊、魏伟同学不仅是位好演员,而且还是心理学家呢!把关羽的矛盾心理和曹操的惊慌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与大家共享。”他们充满喜悦和自信地回到原位上。

同学们还沉浸在创作表演的愉快气氛中,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表示一节课的创作表演时间是不够的,可是下课铃声已响。于是我总结:“今天才知道我们班同学原来具有这么大的表演潜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这节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课中,你们感受和体验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快乐”“京剧艺术其实也很美”“从中得知京剧表演很夸张(动作、念白、乐句的拖腔),虚实结合(如马鞭)......”于是我说:“京剧是国粹,它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要热爱它,将来将它发扬光大。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有关京剧中的一小部分知识而已,课余搜集有关京剧资料以便以后更精彩地表演好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反思与评价]

从一声响亮的“好”字中我感觉到这节课成功了。学生们创造出的京剧表演“舞台”是课堂的升华,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京腔”“捣乱”的学生呢!如果那时,我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结果无疑是学生被迫回到原来的课堂思路,表面化的学会戏歌《唱脸谱》,但学生能真正得到很大发展吗?他们能亲身体验到创作、表演的乐趣吗?能真正感受、体验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吗?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我很好地运用了学生资源,采用随机教学策略,利用了来自事件的灵感设计了这场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最高程度的发展;京剧也最大程度散发出它的艺术魅力;学生们的喜爱京剧之情也被点燃了。

我通过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以下对我启发很大。

教师要学会宽容与欣赏学生,允许学生犯点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并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将它发扬光大来引导其他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得以健康发展。本案例中那位男生的表现违反了课堂常规,其实是他进入情境时内心真情的流露,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此时我没有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表扬了他让他发现自己的创作潜能,这时他的创作兴趣越发上升,也借此机会点燃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就像哲学家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每一次课堂教学永远都不可能是上次的翻录过程。这不仅因为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认知水平都各不相同,时时变化,而且因为教师在课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甚至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迅速捕捉到学生的真实反应,根据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传统教学以“教案为本位”,使师生成为机械地执行教案的机器,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真正“以生为本”的“开放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的过程、生生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的动态生成过程。上面的案例显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

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后进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有人谈到创新,就会很自然地和那些优秀生联系起来,似乎与后进生无关,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巨大,关键在于你怎样去挖掘。本案例中的魏伟、叶磊同学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不仅成了“好演员”,而且还成了“心理学家”。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作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创造思维的学习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各种创作时机和善于捕捉各种创作时机,来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每个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上一篇:机械教案范文 下一篇:泥塑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