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17 06:51:51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并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质量这一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了解就业市场,进行职业定位,克服就业难,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为例,就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1.职业生涯规划及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某项职业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职业规划也是个体的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

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个体的人生目标是多样的: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相互交织影响,而职业发展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

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从全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得还很不够。在我国的高校中,7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大部分学生对企业规划了解非常肤浅,真正能做出实际规划的学生不到10%。高职院校学生在三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也学会了不少专业技能,但是拥有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见得就满足了单位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同样会遇到种种难题,比如社交能力不足、缺乏经验、择业观念不合理等等也造成了很多大学生不好就业。再联想到我国如今的就业形势,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帮助他们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力;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3.现代农业工程系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

3.1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调查

通过调查,新生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且只有36.5%的同学对自己未来三到五年有明确的发展计划。因此,需要加强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50%以上的同学对基本就业程序不了解,而对于这些疑惑,只有不到10%的同学表示能够自己解决,这就为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加强对新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相关内容的教育,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切实需要,从而帮助同学们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赢得更多精彩。

3.2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为了帮助我系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理念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从更深层次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学院要求精神,结合我系实际情况,举办了我系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大赛主题:规划精彩人生,打造锦绣前程。我系在校大学生2011级、2012级自愿参赛,2013级全部参加,参赛面2011级、2012级20%,2013级达到100%。比赛历时半年,经过参加培训、报名、个人职业规划设计书初选、复选、决赛等环节,共有102名学生获奖,12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之星”荣誉称号,通过参赛,同学们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明确了自己大学三年的努力目标,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收到良好效果。

4.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建议

4.1大力宣传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企业用人观念。我们必须通过理论、舆论等宣传国家现状与社会需求,对高职高专教育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使社会接纳高职高专毕业生。从而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2成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研室。做到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全方位的服务。应经常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作大量深入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与各专业相关的行业规模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详细了解生产管理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论证,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设置专业和课程,做到专业能上能下,能大能小,有需就上,无需就下。

4.3认真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一是要搞好教学基础建设,即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培训基地建设;二是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定有关高职高专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治教治学,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三是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真正提高办学质量。

建立具有高职高专特色,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目的性更强,签约率更高。要注意无形市场的建立,包括建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方式与用人单位联系和合作,保证人才培养与用人的统一。

4.4、引导毕业生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择业观。教育学生在择业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把自己摆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要变通意识,变通思想,把当前利益、个人价值和社会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树立创业观念,自我培养创业能力,创办民营企业,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要善于捕捉就业信息,善于通过各种媒体推销自己,让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的健康择业意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教育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开放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