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程标准回归本色阅读

时间:2022-04-03 01:50:46

把握课程标准回归本色阅读

摘要:新课程呼唤真正的有效的本色阅读,这种本色阅读应该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开放平台,是学生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加深理性认识的心理过程。一句话,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能在文本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唯有如此,方是语文本色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本色;信息

当了语文老师,当然少不了要到兄弟学校听课,取经学艺。几年下来,阅读教学课听了不少,学到的经验自然也不少。然而重温这些课,总感觉到很多课或多或少有一些让人遗憾之处。将这些不足之处归类如下:

不足之处一: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场上获得高分,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串讲串问,讲透讲深讲精,学生则在下面边听边记,偶尔也会回答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多,但基本上是老师所赐,鲜有自己所得。

不足之处二: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的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过多,占据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直接对话的时间,一节课下来,对话是精彩的,讨论是热烈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是由于缺少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老师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师生均觉得空空的,不踏实。

不足之处三:教师选取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或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优美,而最后的一个环节里教师常常会不失时机(或早有“预谋”)地将“读”引到“写”,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片断或课文的某种写法完成一篇类似的作文。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几种现象中既有传统语文的教法,又有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产物。然而无论哪种教法都是与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相违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该怎样做,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色呢?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的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和篇章结构、语言逻辑、修辞手法等。之所以条分缕析,精讲深解,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考场上获得高分。所以,教师必须摒弃“师为分而教,生为分而学”这一观念,要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出发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以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教学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时,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这种阅读要求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学生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和筛选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显然,阅读课不但不是“写作”的附属物,它的意义比写作更深远。更重要的是,这些阅读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潜能,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

二、改善阅读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明白,教师的指导虽不能少,但要克服讲起来无休无止、兴致难抑的缺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读为本,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投放到学生的本色阅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培养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达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能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加对生活感受的积累,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落实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

阅读数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差,阅读时间浪费是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学生不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不能拥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达不到一定的阅读数量和积累,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对阅读教学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1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如《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而且更强调了要重视阅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新课程呼唤真正的有效的本色阅读,这种本色阅读应该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开放平台,是学生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加深理性认识的心理过程。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能够不断学习、探索、思考、总结,语文本色阅读教学的到来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资料:

[1]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区培民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试论小学德育的渗透性 下一篇:为幼儿成长系上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