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项下的中国热钱流入问题探究

时间:2022-10-17 06:34:52

国际投资项下的中国热钱流入问题探究

【摘 要】股市动荡、房市泡沫、金融市场波诡云涌,深入其中探寻原因,“热钱”总是被提到最多的字眼。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首先复苏的中国成为引来热钱流入的主要地区之一。基于此,对热钱跨境流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热钱;国际投资;对策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达257707.62亿元,环比新增1306.8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创下近8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时,2013年10月24日,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上半年,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吸引了一半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的比例第一次超过一半,其中,中国也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

热钱为什么无孔不入,而如今又钟爱中国,中国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做一探究,找寻其中的原因。

一、热钱钟爱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如今,热钱进入对中国经济和资产市场造成了极大影响,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随即大量流入,一旦人民币升值到位,那么这些热钱在投资取得相应的收益后就会很快流出中国,必然会导致我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对中国的资产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1.热钱如果大量流动就造成贸易虚假繁荣,从而遮盖了贸易结构失衡问题,造成整个经济体的隐患。

2.如果热钱大规模流动势必会增加外汇储备风险。

3.境外热钱频繁流动会破坏外汇市场稳定性。

4.一旦热钱流动过快就会造成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泡沫。

5.大量热钱流动势必会增加我国调控货币政策的难度。

二、热钱流入渠道

1.经常项目下的热钱流入

(1)我国低进口的商品价格方式流入。进出口外贸公司选择“高报出口商品价格,低报进口商品价格”这种隐蔽的可以人为地增加出口外汇收入、减少进口外汇支出,从而将大量热钱引入境内。

(2)通过无实质交易的贸易合同。一些企业与境外企业签订无实质交易的虚假外贸合同,通过国外企业借由“预付货款”的方式把热钱汇入国内。操作性很强而且同样难以监管,在届时的“交货期”到来时,交易双方以莫须有的理由使得合同使延长。

(3)转移定价的方式。这方式可发生在跨国集团内部,大多是以避税为主要目的,如今被利用。经过人为方式把内地分公司生产的产品价格标高,从而变相地将资金转移到我国。只有在公司内部账面才能看出,隐蔽性很强,不易发现。

2.资本项目下的热钱流入

(1)外企业虚报盈利。在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制度还不完善,由此,有些外资企业很容易借由低报真实盈利水平往往恶意假报亏损,从而把一部分境外的利润留在国内,以期实现转移热钱的目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监管与国外监管有很大差异,在外商操纵下往往以利润方式汇入我国境内。

(2)直接投资渠道。通过直接投资涉及参股境内企业,直接成立外资投资企业,或者购买企业债券等。通过FDI渠道热钱往往既是外商投入的超过额度的资本金,也是外资企业以未投入足额资本为借口重新补缴出资额。

(3)地下钱庄的热钱流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地下钱庄也日益兴起,民间资金来源多元化的需求受到相关政策的限制。因为非常熟悉国际贸易管理,各项法律法规。所以可以利用的漏洞也就成为其运作手法。

三、应对措施

1.通过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改善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状况

往往巨大的汇储备规模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而此时要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首先就是要消化掉这些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以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其次再通过调整出口结构来优化出口产品质量以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2.通过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改革

如果的升值过快会招致热钱流入,降低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引起出口降低,给国际贸易的较大波动。现在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趋势愈发显现,长期升值趋势也无法避免,但必须积极进行解决

3.预防泡沫崩裂,稳步治理资产市场

现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很不成熟,多存在短期资本投资或投机获利的可能,这些市场都为热钱产生提供了可能。对于这些市场可能出现风险的地方加以解决。并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注意分散投资风险,促进长线投资,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

4.吸收以前各国经验,还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当前经济结构不平衡是热钱涌入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国,生产性投资不足,产业分工存在结构和地域性不均衡引起国际贸易结构不合理。因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从而医疗教育等方面政策不够健全,制约经济发展,当热钱流入提供了契机。在此种情况,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来自身经济实力。要积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合理利用外资、从而实现经济结构平稳转型。

参考文献:

[1]陆岷峰,高文芳.国际热钱的特点及防范[J].投资研究,2009(3)

[2]沈庆,林文浩.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研究综述――途径、规模和影响因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1)

[3]杨晔.中国热钱流入的渠道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0

[4]柴鹏飞.浅析我国热钱问题及防范对策[J].航空学报,2009(02)

[5]张庭宾.反热钱战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8

作者简介:

吴海滢(1992-),女,回族,河北省沧州市,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和贸易。

上一篇: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点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