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肾绞痛4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7 05:31:19

【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肾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黄体酮和山莨菪碱,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5.2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肾绞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间苯三酚:双氯芬酸钠栓;肾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88-01

肾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以急性疼痛就诊的临床病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1]。因结石嵌顿引起肾盂输尿管痉挛而导致腰腹部急性绞痛,为门急诊最常见的急腹症。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1月~6月对收治的46例肾绞痛患者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92例肾绞痛患者,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18~65岁,2组患者均呈突然发作的腹部或髂腰部剧烈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向下腹部、会放射,常伴恶心呕吐,肾区有叩痛或肋脊点有压痛。经B超、CT、尿常规等检查诊断为肾、输尿管结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程度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间苯三酚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药厂)80mg静滴,双氯芬酸钠栓50mg肛塞;对照组给予黄体酮40mg,山莨菪碱10mg分别肌注,2组均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用药后15min、30min后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用药30min内疼痛缓解率来评定镇痛效果。疼痛缓解率=(用药前疼痛评分-用药后疼痛评分)/用药前疼痛评分×100%。(1)显效:疼痛缓解率≥75%;(2)有效:疼痛缓解率≥50%;(3)无效:疼痛缓解率<50%。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其中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其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2组疼痛缓解率及显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不良反应: 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57%,分别表现为口干、面红、头晕、心动过速、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肾绞痛目前最常规的治疗是解痉止痛,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山莨菪碱;中枢神经系统镇痛药哌替啶、吗啡;非甾体抗炎药及黄体酮等。间苯三酚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平滑肌,是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和胆道功能障碍引起的急性痉挛性疼痛、急性痉挛性尿道、膀胱、肾绞痛及妇科痉挛性疼痛。静脉注射本品,血药浓度半衰期约为15min,给药15min后,在肝、肾和小肠组织分布浓度最高,因此其解痉止痛作用快。与其他平滑肌解痉药相比,间苯三酚的特点是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在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不会产生一系列抗胆碱样不良反应,也不会引起低血压、心率加快、心率失常等症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极小[2]。因此可安全的用于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双氯芬酸钠是非甾体抗炎药,临床用于抗炎、镇痛和解热。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降低机体痛觉受体对炎症性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机体的痛觉阈值。而栓剂的应用不仅吸收快,且避免了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刺激,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观察显示,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肾绞痛止痛效果增强,总有效率达91.30%,显效56.52%,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肾绞痛起效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兴洪.山莨菪碱、黄体酮复合液联合心痛定治疗肾绞痛47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37.

[2] 李健和,易利丹,彭六保,等.间苯三酚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7):494-499.

上一篇:临床观察硝苯地平的新用法 下一篇: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