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溶栓治疗脑梗塞患者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07 09:36:35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溶栓治疗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脑梗塞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26例(单独治疗组),两组在年龄、病情、发病时间、合并症等无统计学意义,且58例病例能联合溶栓治疗无禁忌证患者,并治疗期间观察效果、住院周期及疾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达93.75%,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联合抗凝;脑梗塞;疗效观察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当机体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后,动脉管腔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脑梗塞发病率越来越高,即是老年人的最大杀手,同时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患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与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威胁患者生命,如何使脑梗塞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同时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某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脑梗塞患者58例,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认,梗塞部位分布于基底核23例、脑叶20例、放射冠区15例;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单独治疗组)26例。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2岁,平均(54.3±2.1)岁;对照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75岁,平均(56.5±3.2)岁。两组病例均排除严重的心、肺、肾、肝并发症,无脑血管畸形和脑出血。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梗塞部位、发病时间等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疗 两组病例均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脱水剂使用以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维持血压稳定、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指导患者多吃水果,少食油炸、胆固醇高的食物,忌辛辣食品;加强心理护理,多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情绪稳定。

1.2.2 对照组 扩血管治疗,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扩血管药罂粟碱30~100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2w后改用口服脑益嗪、抗眩啶、菸酸肌醇脂片等。

1.2.3 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及扩管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溶栓治疗:尿激酶每次100~200万单位溶于0.9%NS100ml在30min内静脉滴注,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同时在发病3h内应用3~4d,用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以取得同意,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进行疗效评估,将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和恶化5种[3],并均经头部CT或MRI扫描证实,并连续观察8w。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8%,两组比较P

3.2 在联合溶栓治疗时,要掌握患者病情,即能进行扩管与扩容治疗的同时,才能联合抗凝治疗,颅内高压者禁用扩容、扩管与抗凝治疗。

3.3 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了5d(前者住院时间平均为34d,后者平均为29d),实验组无并症发生,而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例,说明联合溶栓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3.4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应与药师共同配合,加强监护,充分发挥药学监护服务功能,以确保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安全,从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3.5脑梗塞造成患者致死率与病死率很高,有报道指出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此类患者的致死率,且也能有效的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5],故溶栓治疗要早期进行,在发病24h内进行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王斌.依达位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15-416.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申淑侠.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85.

[5]高亮,张小兵.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48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4):82-83.编辑/刘小燕

上一篇:急性心梗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佐治气道高敏状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