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

时间:2022-10-17 04:27:16

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

摘要:“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是针对本科生开展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活动。通过参与项目的申报、实施和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从指导教师角度总结、归纳了一些大学生创新项目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阐述了一些个人体会。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指导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04-03

吉林大学作为我国知名高校之一,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求索和创新也是一直当仁不让。从教育实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学教育依然还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与灌输,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抱着一门心思应付考试就算过关的心里。首先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再者他们也无法真正学到、学好专业知识。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一直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学生普遍的动手能力很差,思维创新能力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是经验的累积,而是不断扼杀,这就直接造成一个结果: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基本上都很难能适应企业和单位工作的要求,社会给我们的学生标名为“有文凭,没水平”,这是多么讽刺。针对这一系列现状,吉林大学在探索中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个全新的教育模式,重在培养大学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实验的结合,在不断的科学研究和创造的磨练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形成实践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氛围。作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通过实际参与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从指导教师角度有了一些体会。

一、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组织及实施

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试点工作,2007年,该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吉林大学以从2003年开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为基础,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确保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实施,2008年学校制定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在学校和学院分别成立了负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确定了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及评审标准。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选题、撰写申请书,通过院、校两级答辩评审,确定项目级别,并进行课题实施;项目运行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导师积极督促并适当引导,院、校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最后学生申请项目结题,参加院、校两级结题答辩会,严格结题鉴定。

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3月开始组织申报工作,3月至5月中旬学生准备选题、项目论证与填写申报书时间,5月下旬学院组织初评,5月底学校组织立项评审。为提高学生申报积极性,项目分为为部级项目和校级项目,校级项目分为一类资助项目和二类资助项目,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二、项目申报及实施过程的体会

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本科生从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有了一些个人体会。

1.组织申报阶段。为了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实验的积极性,学校和学院对创新试验进行了大量宣传和鼓励工作,阐明创新试验的目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加强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利用发达的网络,将每年的创新实验计划和上一年的申报情况及获得批准情况通报给学生和老师,包括项目申请院系、人员、名称、金额、等级等,这些信息使学生对创新实验有了立体的理解,知道了创新实验是针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二、三年级本科生,创新实验的内容可以是他们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申报积极性。有意尝试的学生会主动联系教师,与教师探讨他们的想法、研究方向,在与教师讨论过程中确定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申报内容和题目,并确保试验内容难易适度,具有可行性。

学校给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请书格式和要求。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项目的申报,第一次亲自撰写申请书,第一次以严谨的科研态度来查阅、总结和确定项目的研究背景、实际意义、设计项目的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并确定研究目标、分析项目可行性、估算经费。申请书的撰写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查阅国内外与课题相关资料的方法,并学会了使用CNKI、Elsevier等专业数据库,运用已有资料丰富自己并为研究服务。这些可以从学生提交给指导教师的申请书中发现,从最开始的杂乱无章、表述不清、不能提出明确可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到后面他们清楚有序地表述出了项目的背景、研究意义,制定了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确定了研究中需要进行的实验方案和研究方法,清晰地规划出了研究进度和成员分工。通过反复的修改、成员讨论及问题归纳,最终,项目组成员共同确定了研究思路,写出了合格的申请书。

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合理分工协作,在大家协同努力下,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目标。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计划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具体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等。二、三年级的本科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很多专业课程甚至公共课程正在开设或者还没有开设,相关知识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成的体系,因此需要他们具有很强的独立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完成所学课程的同时,能够适当涉猎课外知识,补充自己,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协调好时间分配,合理安排学习、休闲和科研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了科研的严谨。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实施及问题处理,学会了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对自己的问题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同学间沟通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会了针对具体研究课题分析自身知识结构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确定学习目标,理解各学科、各门具体课程的不足之处,巩固、扩展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此外,本科生应对挫折时的抗击打能力得到了提高、团结协作精神、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坚持精神以及注重细节、勤思勤想的科研态度也得到了培养。对学生来讲,本科阶段的科研实践,可以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甚至可以提前进行就业规划,提前进行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为将来步入社会更好地发挥个人才智奠定基础。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实行创新性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尽快得到某些技术成果,而是使学生有一个完整做科学研究的经历,并通过这个过程养成相应的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强调对科研过程的培训,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端正态度、戒骄戒躁,为其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性实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近距离接触本科生的机会。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教师有机会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进而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自身行为修养,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同时,敢于否定自己,对待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予正面评价,肯定、鼓励的同时,给出适当指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会让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就学生而言,满足了他们渴求进步、渴求验证所学知识、亲身参与科研、认识科研的愿望,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对指导教师而言,指导本科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活动比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活动更加困难,需要指导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同时也使教师增加了与本科生的交流,掌握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知识结构及思想动态,让教师可以肯定并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的同时,较好地完成项目内容。

参考文献:

[1]赵朝晖,邹汉波,梁红,等.化工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83-85.

[2]王波,张学铭,宋先亮.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29-31.

[3]陈曦,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2-13.

[4]杨学海,杜春燕.学习兴趣培养与大学生科研创新关系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06-107.

[5]师俊玲.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4):109-110.

上一篇:有机渗透文学素养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 下一篇:《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