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17 03:36:39

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十分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但受到考试形式及中考指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普遍并不怎么重视,所以想让学生认真地学好它,关键是激发学生喜爱地理课的情绪。而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情感,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谈谈我一直实践探索的几点做法。

1. 影音图像情境。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情境创设方式。影音资源的播放展示,总会给学生以最直接的视听刺激,而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扩大视野,使抽象难理解的地理概念和内容直观或动态的呈现出来,这更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我在进行八年级下册《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堂教学时,就利用《我们新疆好地方》的MTV视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不仅使学生在感受新疆地域特色的愉悦情绪中开始新课学习,同时还能有效地利用歌词内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设疑牵引出新疆地形和农业的相关教学内容;再如,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歌曲《剪羊毛》来过渡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部分知识,学生听到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情绪被感染,同时被吸引到澳大利亚人们剪羊毛的情境中,从而自然过渡到澳大利亚突出的畜牧业,展开知识的探索。

2. 实物教具情境。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如物理或者化学学科,实验情境会非常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动力,而对于地理或者生物学科,一些形象或立体的教具则会起到非常显著的辅助作用。学生一整天面对一块黑板,难免会出现学习疲劳,当我拿着经纬线地球仪或者等高线山体模型走进教室时,一种无需多言的情境自然就营造出来了,好多学生都会兴奋地围上来想一探究竟,这时利用学生对教具产生的兴趣展开演示和学习,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可把教材难点直观化和简单化。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等高线图判别山体的不同部位”这部分内容十分抽象,而且空间感很强,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理解,如果不利用教具演示,仅凭教师枯燥讲授,即便学生硬记住规律,也很难想象出实际对应的地表情况,而等高线山体模型就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3. 游戏竞赛情境。课堂上,如何能让学生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踊跃参与互动,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那么课堂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适当创设一些游戏或竞赛的课堂情境,会很容易抓住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奋点,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在导入环节我就设计了一个“无声交流”小游戏,让学生不运用语言的形式把一则信息进行接力传递,最后一个同学说出得到的信息内容,基本会和原始内容相差很大,学生在真切体会中能够总结出语言的重要性,进而展开对世界语言的学习和了解。在很多课堂中,我也比较喜欢创设竞赛的情境,如分组竞赛、接力竞赛、拉力赛等都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因为竞争和比较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角色扮演情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的课程目标,通过创设地理活动或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而扮演角色,尝试设身处地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不再是被迫思考,而是在扮演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解决,积极表达。为学生搭建生活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创造自己,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如,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一节,我设计了一个“我是播报员”的活动,多媒体提供天气预报内容,由学生扮演播音员进行播报,学生在表达和参与的同时,强化了对天气符号的认识;再如,八年级下册《西双版纳》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扮演导游角色来主动探寻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总结并策划,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能力的锻炼。

5. 时事故事情境。对于一些热点地区或者有悠久文化背景的区域学习,都比较适用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曾经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中集中精力,提高关注度,展开探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一定的时事或故事情境作为铺垫,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七年级下册的《中东》,这是一个充满战争的热点地区,利用新闻事件及媒体报道等创设时事情境,这些正在进行时的事件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冲击,并引发其强烈的关注度,成为很好的学习动因。

总之,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其学习的兴趣导向性,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的创设可以成为精彩的引课,也可以是自然的过渡。有人说,一个好的情境能像磁铁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给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但是,在此必须把握住一个原则,情境的创设是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前提的,情境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只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好看,则会造成大量时间被浪费在非教学活动中,本末倒置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上一篇:“3+1”导学案应用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老师,请多看一眼孩子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