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训”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2-10-17 02:56:40

众所周知,大凡规范之学校,都有其校训,经验老到,会当班主任的老师都会制定班训。其内容五彩缤纷,形式花样别出,或雕刻于共众显眼的地方,或横幅墙贴于教室前方,以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吸引眼球,心灵感受终生难忘。凡此种种,无不都是为了围绕教书育人,塑造灵魂,铸成人格而服务。在教育战线走过三十六个春秋,一直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的 我也不例外。无论当班主任也好,不当班主任也罢,每年,每学期,准确的说,每一次上课我都要求学生诵念课训。回顾我的课训教育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萌发试训。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埋在学生的心理”。从这句话足以可见,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大概是在新千年初,我第一次给学生制定的课训为“心想考事,耳听师音,目不斜视,手粘书笔”。经过一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训,对学生有一定的束缚和约制力,但通过观察、调查、座谈、应用。发现一些弊端:该课训约束的只是学生的感官,难以沁人心脾,一眼就看的出,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束缚学生手脚之嫌,教育效果不佳。有鉴于此,我就尝试着第二步。

修改课训。首先要声明一点,制定课训,不是搞形式走个场,翻花样,说白了,不是为了课训而订课训,而是为了教育学生,熏陶学生,创造育人环境才制定课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背景的转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它呼唤的教育理念,期盼崭新的教育模式,积累适合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第二次课训的出笼就比较慎重,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干部调研会,不同层次的学生恳谈会,再加上一次课训的磨砺应用试验,我揣摩的课训是:“心想做人,提高素质。”

作为一名负责的任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都要为“育育就是教育而动,为 人 育人,做人所言。为 生 学生表情。只有如此,你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郑杰所预期的以“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为本。”简而言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造,尊重学生的参与。

所谓素质当然包括,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如果这几方面达标,自然能够成器成人,这是设计者之初中,也是理想化的状态,如何将其变成现实,单靠个体力量肯定是有限的,必须团体合作,集体互动,形成共识。这是烹饪给0八届学生一道精神食餐。有比较,才有鉴别,较之前一次“萌发试训”效果倍增,深受学生喜闻乐见,大大增加了班级凝聚力。擦亮了学生求知做人的火花,管理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定稿示训。按照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任何事物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向前发展的。用现在流行热门话说叫与时俱进。课训的制定,亦是如此。有前两的经验积淀,摸爬滚打,去年秋,我再次给亲爱的学生定稿试训:“做人为首,规范言行”。

其操作模式大致与前两次差不多。告知课训,并令其写在课本上,便于记忆。然后每次上课都要求学生像和尚念经那样集体诵读,以代替课堂司仪:“老师好!”,“同学们好!”这次定稿的课训,最令我欣慰的是,或许是我后半生永志难忘。一次,《思想品德》课考试有一道这样的题目:请你将老师平时说的你认为对你一生有用的写下来。居然有不少的同学三个班都把我第三次制定的课训:“做人为首,规范言行”。写在试卷上。由此可见,第三次课训已深入生心受人欢迎,学生受用,功效显现。

三次锤炼,坚守二十年课训告成,定稿示训,笔者总在思悟:

首先,课训的特点是时间短,每次上课都要求学生诵读,形式独特,气氛活跃,与众不同,和谐融洽,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都是崭新的一页,浑身轻松,精神饱满,学习干劲油然而生。作为毛毛学子,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开始学习,养成习惯,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课训是一项无费用却会收效极大的举措。他不仅能给大家带来相互真诚的沐浴,让同学们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合力,而且能有效的激励同学们自律,变被动为主动,获得力量,得到警醒,受到鼓舞,激活动力。课训的宗旨,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爱心,有孝心,有环境意识,守纪律的合格公民。符合“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节奏,紧扣党的教育方针主旋律,顺应时展的潮流,点滴之事,践行宗旨,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课训游戏,其实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化表象。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学生一生有用,它似一股清泉,能滋润学生心田,荡涤心灵尘垢。每天把做人当做头等大事,必然要用规范的言行来作保障,否则养成教育就会泡汤,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最后,课训教育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毕竟是一种尝试,或者说是一种创新,并且是原创,虔诚地希望各位同仁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有益无害。

作者简介:杜金辉 1958年11月 男 籍贯:湖北 学历:专科 职称: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关注学生养成教育

上一篇:浅析上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巧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