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根点石成金的“指头”

时间:2022-10-17 02:39:24

【前言】给孩子一根点石成金的“指头”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二步:学生自学探究,读懂领悟教材(第一次形成问题)。目标明确后,学生可采取自学、互助、合作等探究模式学习教材。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把不懂、不会、不理解的写清楚,第一次形成问题...

点石成金”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一位仙人在把一块石头点成金子后,问身边的一群孩子想要什么,多数人选择的是要金子,而其中一个孩子在经过思考后,却大胆地提出要仙人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这个故事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寻找问题,从而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突破一个个的问题中,找到那根点石成金的“指头”呢?我想“形成问题”教学法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所谓“形成问题”教学法,是师生在探究课堂知识的过程中,以发现问题、一次形成问题、解决问题、二次形成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教材,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在学生初步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互助解答,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个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现个人才能的空间和舞台,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传统教学中的小结由教师来完成,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次极好的自我反思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次思想升华的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做好了,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形成问题”教学法这种教育观点,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有提及。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庄子的“方法论”,到古希腊大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题法”,都有过探讨和研究。而我国新教育理论认为:理想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自学、自问、自答,使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让学生在形成问题中答疑解惑,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收获成就感、满足感和喜悦。

关于“形成问题”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步:目标导航展示,分层突出重点。这一环节教师应注意三个问题:(1)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从教学大纲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重点,借助有关资料,提前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定。(2)制定的学习目标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目标有新意、有针对性,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3)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定位、拔节提高、综合拓展。课时总目标与知识点分目标区别开来,总目标用多媒体课前展示,分目标在具体授课中以小黑板、小卡片的形式实时展示。

第二步:学生自学探究,读懂领悟教材(第一次形成问题)。目标明确后,学生可采取自学、互助、合作等探究模式学习教材。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把不懂、不会、不理解的写清楚,第一次形成问题。其间教师要巡视课堂,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敞开思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下一环节中重点讲解的内容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三步:教师点拨指导,突破重难点。这一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掌握的课堂信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进行精心点拨,针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了充分地解答学生所形成的问题,教师要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有关材料,一方面丰富课堂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从中体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学生理解回顾,知识汇总盘点,学生第二次形成问题。这个环节是“形成问题”教学法的重中之重。初中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自我意识较强,容易冲动。这一环节正是为满足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和自我成就感而设置的。通过目标导航、自学探究、教师点拨等环节,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新的观念、问题和思想,急于表达和展示,这时,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角色转换,把课堂交给学生,采取小组赛、擂台赛、互助组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形成的问题和想法,教师鼓励性地评价学生形成的问题及答案,以此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大大改善和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率。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诊断分析与绘图课程的教学软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