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17 02:33:48

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

摘 要:就业指导课是近年来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和学校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引进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课内容改革与实验对比研究,以黑龙江职业学院物流专业学生为试点,设置教学内容,评估教学效果,得到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市场需求;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 张立新 (1970 -),男,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就业指导课在实现学校整体教学目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公共教学领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就业指导课无论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手段、评价标准等方面都获得了实质性发展。然而,在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需求的不断调整中,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内容的需求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如果要全面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

1市场需求的课程改革方向

课程改革方向的选择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主要是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实现就业,才能有岗位,并且充分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最现实的想法就是学习技能实现就业,满足生存和更好的发展,那么,他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寻找一个自己喜欢又有发展的好工作。实现这两方面的需求的客户终端就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选人用人标准,我们培养的“人才”只有符合或超过这个标准,才能实现就业,获得岗位。因此,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市场需求标准作为本课程改革的方向。

2课改教学内容的构建

根据物流就业岗位设置共搜索了报关员、仓库管理员、调度员、物流经理/主管、配送员、物流客服专员/助理、物流押运、物流营销员和物流专员9个岗位招聘信息232条,对232条招聘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按照出现的频率次数的多少,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依次为责任心、客户导向、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积极主动、关注细节、专业性、学习领悟、组织承诺、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专业资质、灵活性、分析判断、诚信正直、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计划执行、协调决策、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创新能力、分析式思维、信息收集。

由此可见,物流行业最看重前5项素质是责任心、客户导向、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和积极主动,说明在商品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物流企业的员工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责任心,然后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其次才是企业本身需求的敬业精神。另一个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排在后5项的素质是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创新能力、分析式思维和信息收集,这5项素质在其他行业里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选拔主管或者更高的职位的时候这5项将会排在前面。根据市场需求的调查确定授课具体的教学内容。

3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的评估

以黑龙江职业学院的物流专业三个班,即09物流一班、12物流一班,09物流2班、12网络班为教学试验班。经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对教学情况分析如下:

3.1对本部分课程的总体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三部分的排列依次是,课程内容满意度90%、多媒体课件的满意度76.8%、对教师的满意度66.2%相对较低,但是还要关注到有相当一部分感觉一般的学生,在对课程内容、教师、多媒体教材三项满意度评价上,感觉一般的学生比例分别占到总数的8.1%、17.1%、17.1%,此外还有很小的一部分学生表示出不太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的倾向,尤其是对教师评价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有16.6%,说明我们教师还要继续努力,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

3.2适合学生需要的程度的分析

总的来说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给学生启发方面均得到了一半以上学生的认可,其中,学生对课程实用性评价最高,满意度达80%;其次是与实用性相关的联系就业实际、案例讲解的启发性上,满意度是74.7%;随后是课程的针对性为70.5%;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上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仅为67.7%。综上,在课程改进方面应该着重注意提升课程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同时也注意在课程针对性上加以改进,满足更多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和要求。

3.3学生参加本部分课程后的感受和收获

1)意识层面,通过课程的学习,意识到当下学习的重要性,实践的重要性,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的必要性,也初步了解到就业形势社会态势,开拓了一些视野,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主观感觉上,感受到当下竞争的激烈,但是又对自己有信心,感受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3)知识上,了解了一些生涯规划的理论和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了一些可迁移的技巧,知道如何制作简历、展示自己,学习到了一些职场的个人的公共的礼仪等;

4)更加认识自己,课程的理论特别是各类的测试,让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足之处,进而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制定自己合理的规划,尝试有目的有计划有信心地去面对生活和将来;

4改进计划

(1)针对学生的需求争取在今年寒假修订教材,对其内容进行增减删补,提高其针对性和理论性;

(2)在下一轮教学中进一步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增添一些教师本人关于本课教学录像的分析和谈论,帮助任课教师从感官上认识自身的不足,积极寻找改进措施;

(3)建议学校相关部门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增加本课程的教学时数,最好是一周一次课,上课人数在40人左右;

(4)争取建立“职业咨询工作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咨询。

参考文献:

[1] 夏祖浩.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标准与竞争优势[N].中国教育报,2006-05-17(8)

[2] 吴琪.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6):123-124

[3]彭逼眉.胜任特征及其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教高厅[2007]7号.http:///.

[5]胡晓旭,姚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6):18-20.

上一篇:浅析大学院校韩语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贵州工科卓越人才培养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