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给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时间:2022-10-17 02:29:24

早期给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入的带状疱疹患者共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量组和常量组,每组55例,常量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300mg,2次,d,持续10d,大量组对患者给予盐酸伐昔洛韦1000mg,3次/d,持续7d,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 大量组疗效显著优于常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盐酸伐昔洛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93-0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神经分布的小水疱,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若治疗不及时,常见伴有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其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升高而升高。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盐酸伐昔洛韦是目前常见的抗疱疹病毒药,本研究通过早期给予带状疱疹患者大剂量盐酸伐昔洛韦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案对比,观察在带状疱疹消退后1个月随访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探讨早期给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入的带状疱疹患者共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量组和常量组,每组55例,大量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0~74岁,平均(40.8±15.3)岁,带状疱疹发生在头面部13例,胸背部22例,四肢11例,腰腹部9例,带状疱疹发病时间11~62h,平均(37.53±14.45)h,常量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8~71岁,平均(40.0±15.0)岁,带状疱疹发生在头面部11例,胸背部18例,四肢13例,腰腹部13例,带状疱疹发病时间12~60h,平均(36.83±15.02)h,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程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血尿常规等检查证实为带状疱疹;(2)急性发病,病程

1.2方法

常量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300mg(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6674,0.15g*6片)每日2次口服,共服10d。大量组对患者给予盐酸伐昔洛韦1000mg[西班牙:G|axo Welleome S.A.分包装: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J20130175,0.5g*10片]每日3次口服,共服7d。统计分析治疗后第5、8、11天疗效,带状疱疹消退后1个月随访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

1.3评估标准

(1)疗效观察指标:痊愈:皮疹消退,疼痛完全消失,破损基本愈合;显效:75%以上疱疹结痂、萎缩、脱落,疼痛明显缓解,皮损愈合范围≥60%;有效:疱疹消退50%左右,疼痛有所缓解,皮损愈合范围≥30%;无效:疱疹消退低于30%,疼痛无缓解甚至加重。(2)症状体征改变:止痛时间:开始用药到神经痛明显减轻时间。止疱时间:开始用药到疱疹停止增多时间。结痂时间:开始用药到水疱干枯结痂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大量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比较

大量组止痛、止疱、结痂均明显短于常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后遗神经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大量M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常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潜伏在感觉神经结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由于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病后虚弱等),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愈后一般不会再发。有研究表明,临床上抑制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药物主要为核苷类似物,如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等,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体物质,水溶性高,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达阿昔洛韦的3~5倍,可选择性抑制病毒DNA复制,进而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的目的。也有研究表明,常规抗病毒治疗虽可使水疱很快地消退,但临床上9%~13%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后可发生后遗神经痛,危险l生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龄越大,疼痛越难消除,尤其是5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明显,故如何尽早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和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量组疗效显著优于常量组,大量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常量组,表明早期大剂量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这可能是由于早期给予伐昔洛韦可有效在人体内通过伐昔洛韦水解酶的作用几乎全部快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后者可特异性竞争性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DNA聚合酶,使DNA的专需链终止,进而有效中断病毒DNA合成,从而发挥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但可能由于部分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存在差异,导致未能有效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增殖,从而导致疗效欠佳,甚至导致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而在本研究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治疗中,可能由于有效增加了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使伐昔洛韦可在机体内转化更多的阿昔洛韦,进而可更好、更快地发挥抗病毒的治疗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可能更快地减轻带状疱疹所致的急性疼痛,从而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的风险。此外,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表明适当增加药物剂量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可能是由于药代动力学显示,单次口服不同剂量的伐昔洛韦。血浆阿昔洛韦峰值及药时曲线下面积呈非线性相关,而每日口服1000~8000mg的伐昔洛韦6~8d,其血浆半衰期无明显改变,且无明显的药物蓄积作用,除已经存在严重的肝、肾或其他脏器疾病外,故在一定范围内(500~2000mg,3次,d)增加剂量并不引起不良反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早期大剂量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上一篇:4359例儿童微量元素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下一篇: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