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走出教室

时间:2022-10-17 12:47:43

让数学教学走出教室

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多数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优劣。教师每节课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教师经常按部就班地重复着所教授的知识,忙着赶进度、进行测试,而学生每天都有一堆的作业在等着他们做。如此反复学生能不对这些枯燥的学习厌烦吗?数学教学本来可以很有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了。但实际上,很多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数学源自生活,数学学习更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下面就以三角形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出教室。

在讲授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我们只要教会学生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怎么判断三角形的相似和全等,怎么判断这个三角形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三角形,怎样利用三角形算出函数等等,就算是达到教学目的了。

我认为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喜欢数学。对此,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章时,决定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这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预习了这节课的有关内容,并把实验的内容与步骤事先告诉了学生。上课时,我们来到了操场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及其三个推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步骤:

1.我把全班30个学生分成五组,把事先准备好的15根一米左右能弯曲的细铁丝、一些绳子和五个大的木尺子分别分给五个小组。每组有3根铁丝、一把大尺子和适量绳子。

2.让每组学生动手把3根铁丝围成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每个组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记数据,有人负责量角的度数,有人负责围出图形,还要有人负责画出与摆出图形相似的三角形。标出所围出图形和所测量出来的角的度数,如:大三角形∠A、∠B、∠C,三角形一∠A1、∠B1、∠C1,三角形二∠A2、∠B2、∠C2……(这个步骤是为了从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中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样的。)

3.再围出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量出不是直角的两个内角的度数(这里要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围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测出它们的各个内角度数和相应的各外角度数。(证明推论2和推论3)这里测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是为了证明推论在所有三角形中的一致性。

把上述步骤都做完之后,我们回到了教室,让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把所记录的数据都进行整理、分析。按照实验的对象和目的检测推论的真实性。然后每个小组都派代表上讲台总结各组的实践结果。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这次实践活动,因为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加上教师在场亲自监督,没有哪个学生在那无所事事的。因为动手测量,都会有一点点的小误差,但是在理论上所有的推理都是正确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地完成了任务。

这次课,学生表现出了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看得出来,他们对于这样的课堂是极其喜欢的。从这次室外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看到了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这次课不再是由教师一步步地讲解,把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这次课是一次让笔者感到欣慰的课,也是一节成功的课。相信这也会是学生数学学习中难忘的一节课。

课外实践课,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不再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而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我们教师应该多设计这样的课,相信这样学生也更愿意去学习,更愿意去探索。分组活动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也是收获了作为人所应该拥有的一些品质及能力。

在将来的教学中,我愿意去探索更多的授课方式与方法,多授学生以渔非非鱼,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下一篇:疫苗,护全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