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7 12:46:36

高职院校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高职新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能使刚刚跨入大学的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对于夯实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根基,为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新生这个群体的特点,探讨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新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高职学院新生,绝大多数年龄在十八、九岁左右,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因素影响,面对陌生的环境、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方式的差异,或多或少会产生不适应感。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将决定大学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的生活、学习。大一新生是比较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本文通过对高职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启人生新旅程。

一、高职新生入校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精神上的苦闷

1、自卑感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报考二本科落选的学生或家庭经济困难上三本负担不起昂贵学费的学生。前者往往会因未能被普通大学录取成为正式的本科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和动摇。后者会因为家庭困难而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当周围学生出手大方、超前消费,会引起他们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

2、失落感

有的高职新生在报到后,会对学校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等产生失落感,与他们想象中的大学校园会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在中学时代是老师关注的焦点,但进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非常普通,不怎么被老师和同学注意到,由此产生失落感,“为什么我不再优秀了”这种心理落差普遍。人们在新环境中,就面临重新给自己定位的问题,而感到苦闷的同学,就是因为在新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3、孤独感

如何和舍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怎样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融洽相处?与异往的尺度如何把握?这些问题在进大学后凸现出来。高职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发生在班内或同宿舍内的同学之间。大多数同学会因为个性、卫生习惯或生活习惯等产生矛盾,导致人际交往危机,引发深深的孤独感。

(二)学业上的困惑

1、面对“自由”不知所措

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被动学习为主,学习内容也仅限于高考应试的一些知识,而高职学习则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不会“跟堂”,没有太多的硬性作业,许多学习都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完成。没有了老师的“指挥棒”,学生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常常不知该如何支配。

2、没有目标,失去动力

上大学以前只想着考大学,考上大学之后就觉得生活没目标。不知道学习还为什么。人生是由很多阶段组成,不同阶段应树立不同的奋斗目标。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应该思考新的目标是什么。

3、对专业不满意

对专业不满意也是高职新生最普遍的表现,一是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二是担心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景气,对未来感到迷茫。这类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情绪低落、精神苦闷。

(三)生活上的难题

1、饮食习惯,众口难调

2、作息时间存在差异

3、自理生活能力的欠缺

二、应对以上问题的方法

(一)解决“精神上的苦闷”的方法

1、要与本地同学搞好关系,他们对本地情况比较熟悉,多和他们交流自然会多些了解。

2、情绪低落、苦闷的时候最好一个人科学“消化”,而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向他人发泄或传染给别人,要学会克服内向性格,热情主动与人沟通,与人处理好关系,别人自然愿意互相帮忙。

3、最初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可以给原来的中学同学写写信,打打电话,互相鼓励或安慰。

4、应及早树立在大学里的目标,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泡图书馆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5、无论到了哪里,总会有一些老乡或者中学的校友,到大学后要尽快和他们建立联系,拓展交际圈。如果该城市有亲戚或父母的朋友,也应当拜访一下,可以从中找到些“家”的感觉。

(二)解决“学业上的困惑”的方法

1、尽快适应大学的授课教学方式,可以先到师哥师姐那里讨教一下,学习一下他们当年的“转型”过程,另外还可以套得一些老师的授课特点、授课进度等等,便于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考试之后”。

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一般来说,多数高年级的同学都比较愿意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新生,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另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

2、大学教育是培养你综合素质的,如果刚上来对专业有点“抵触”情绪,可以通过开展对外语的学习或者一些选修课程的接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你过得开心了,也许就可以慢慢接受并爱上你的专业了。实在不能逆转的话,你就要加倍努力,以便可以获得转变专业的机会!

3、当你不知如何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广播台、文学社、笛箫协会象棋协会等;也可以在班级或院系竞选一定的职务,用更多的时间为同学服务,同时也锻炼自己。

(三)解决“生活上的难题”的方法

1、入乡随俗,既来之,则安之。现在学校环境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什么吃的基本上都可以买到,所以吃的方面还是很好克服的。实在想家乡菜,就去当地的家乡菜馆开次“小荤”也是未尝不可的!

2、宿舍是个小集体,甚至可以说是个小家庭,室友都是兄弟或者姐妹,所以从自身来说要学会体谅,从对别人来说要学会照顾,这样下来,再大的生活作息上的差异也会融化在浓浓的友情之中。

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海纳百川,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时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就是所谓“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3、对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要有意识的去学、去听、去看、去问。俗话说,孰能生巧,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逐渐培养的。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年级是大学生形成各种观点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教育的关键期。本文通过以上对高职院校新生常见的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的探讨,希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加要关注和重视这一关键时期,发挥各种优势,利用各种资源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程贵林:《浅谈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

[2]刘辉、熊锦:《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状况及其教育对策》,《南方论刊》,2008

[3]高建勋:《大学新生的思想心理特征及入学教育对策探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

上一篇: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初探 下一篇:顺风耳聆听 玲珑嘴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