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7 12:28:02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更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思政工作者应审时度势,探索新方法,找准新问题,创新性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困境 对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爱国主义作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场所,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思政教育的始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永久主题。

回顾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我们已经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正确认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各种思潮的不断涌现和入世后的各种冲击,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与不足。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

1、部分师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还未引起重视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总体上还是受到师生们的正确认识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部分师生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专业课老师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人员的事情,和自己毫无关联;部分学生觉得爱国与否,和自己没有多大联系,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空谈。

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师生把爱国主义与相关问题的认识割裂开来,对部分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上还比较模糊,这将影响在复杂环境下的爱国主义行为倾向选择。

2、经济全球化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极其严峻的挑战。首先,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实现其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自我民族身份。其次,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的教育理念也趋向功利化,重视个人权利的获得而轻视义务的履行,忽略爱国情节的培养。

3、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设置不明确、内容空泛、形式简单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向政治原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道德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强调爱国教育的认知目标和情感培养、行为养成目标,二者缺一不可。

我国现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大都贯彻一种“提倡即为规定”的做法,在众多问题上“一刀切”,而没有较好的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性格特征、个性等因素,从情感伦理、认知出发,制定符合时代特征和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另外,当前进行爱国教育的主要手段单一,教育内容主要以“说教”为主,没有拓展教育形式和活动平台,效果不明显。

4、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而忽略行为引导

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形成“悲愤意识”的过程,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面前,高校青年学生便会以“爱国斗争形式”非理国。同时,部分学生呼吁爱国,却不能将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对待社会利益等问题上,使得强烈的爱国意愿不能和日常行为统一。

二、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1、审时度势,把握重点,创新形式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平台,高校应主动开拓各种渠道,结合当前青年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实际,主动开辟并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有节奏、有重点的加快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更新,拓展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等因素,创新形式,正面引导学生理国。

2、健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向长期的,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为了保证教育效果和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必须建立健全爱国主义教育的机制。一是建立长效教育机制,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精神的重要指标。二是健全运行机制,让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必须的办公设备、场地、活动经费等。并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爱国教育中的先进团体和个人加以激励,表彰。

3、重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爱国

先进的理念来源于对理论的深入了解,同样,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始。第一,高校必须抓好思想理论课的教学环节,注重将实际和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特别强调重大事件在爱国教育方面起到的良好效果,将爱国教育与重大事件揉合分析,重视案例教学,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从情感上得到升华,由衷的认可理论教育。其次,青少年在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基础上,主观上都有着极强的爱国激情和爱国传统,但不同时期爱国的具体要求及表达形式有所不同,近代史时期爱国则要求我们习惯“斗争”,在当代的和平年代,如何表达爱国成了部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尤其是当国家遭受侵害,利益遭受损失时,当代青年便义愤填膺,试图通过各种“斗争形式”来积极表达爱国热情,但究其本质,众多的“斗争形式”属于缺乏理性认识的偏执行为,因此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时,还得正确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做到理国,从日常行为中爱国。

参考文献:

[1]陈洁英.试论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J].行政与法,2008,(06).

[2]李方遒,潘理权.基于中国崛起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研究[J].教育新论,2009,(11).

[3]许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8,(06).

作者简介:李早(1982.10),男,汉族,籍贯:四川自贡,本科,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中的技术措施问题探究 下一篇:高校数字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