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省力化养蚕技术研究及应用浅谈

时间:2022-10-17 11:43:27

农村省力化养蚕技术研究及应用浅谈

[摘 要] 农村劳动力的锐减,农村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究,组装及应用,是目前农村养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严格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原理,采取组群数据动态测辩,进行变量分析和两尾测验,确立95%的置信区间,加快了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研究,实现了自动上簇技术配套,加强了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和自动上簇技术的综合组装,形成一套较佳的农村省力化养蚕的综合技术。用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替代了传统的一日四回育饲育技术和上簇方法,强化推广应用,在短期内使全县农村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得到普及。

[关键词] 研究应用 省力化 养蚕技术 农村

[中图分类号] S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98-01

随着城镇二、三产业及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给农村养蚕业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省工、省力的养蚕技术,在农村进行推广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这一情况,在省蚕科所的指导下,我们展开了省工、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究,并采用试验、示范同步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肤浅地谈谈我县省工、省力化饲育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 执行一日三回育研究的决策

根据以往获得的一些技术参数,以及在省蚕科所的指导下,配合省蚕科所贵蚕1号新组合蚕种的引进,决定进行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的探索,统一技术方案,严格技术参数(见表一),将一日三回育的试验结果与一日四回育的结果进行 比较,决定舍取及修正参数。

不同饲育方式技术参数一览表

通过试验及分析,从两种不同的饲育方中发现:

1.1 一日三回育与一日四回育对蚕茧经济性状的丰产性能的作用是一致的。2013年春季在统一的技术方案下,全县布置了31个试验点,严格试验及收集数据,进行两种不同饲育技术的组群数据分析及比较测验(见表二)。

不同饲育技术茧子的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二看出:在一日三回育和一日四回育中,各经济性状的群体变异系数表现基本一致,表明了两种饲育技术对茧子的群体经济性状的作用基本相同,无优劣之分,而且,两 种饲育技术可以互为替代,效益不变

一日四回育比一日三回育的产量增长5.9%,产值增长 2.1%,茧层率增长0.33%,公斤茧粒数减少0.9%。为了探索这些增长是由于不同的饲育技术所导致,还是其他原因造 成?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组群数据的两尾测验(t测验,见表二)。从t测验值看出:产量(t=-1.17),产值(t=-1.43),茧层率(t=-1.54),公斤茧粒数(t=1.46)的t值均小于自由度为30的5%的t值(t0.05=2.021),未达显著水平;可见,两种不同的饲育技术所引起茧子各经济性状表现出的差异,不是饲育技术本身所致,而是随机误差造成。

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一日三回育的95%的置信区间,也就是说,只要严格按技术参数的控制因子进行饲育, 一日三回育的每克蚁量将有95%的产量为2.91―3.6公斤,产值为28.9―30.61元,茧层率为24.01―24.3%,公斤茧粒数为442―453粒。

综上所述,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对茧子各经济性状的丰产性能的作用与一日四回育饲育技术对茧子各经济性状的丰产性能的作用无本质上的差异,完全可以用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替代传统的一日四回育饲育技术的推广。

1.2 一日三回育降低蚕体的感病机率。从31个试验点的减蚕率看,一日三回育的平均减蚕率为2.5%,一日四回育的平均减蚕率为7.5%,比前者增加了2个百分点,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也表明一日三回育蚕体感病有较轻的趋势。这可能是在一日四回育中人为的接触蚕体和蚕室的次数增多,加大了蚕体的感病机会所致。所以说,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减少了蚕体的感病机率。

1.3 一日三回育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养蚕效益。在农村劳动力锐减的情况下,一切减少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技术都将倍受欢迎。据试验统计,一日三回育比一日四回育10克蚁量将减少40小时左右的工作量,每个工作日以8小时计,一日三回育将减少工作日5个左右。按现在当地每个工作日130元的社会用工价计,10克蚁量将降低劳动成本650元,也相对地提高了养蚕效益650元。结果喜人,尚若这一技术在农村得以普及,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实现自动上蔟技术的配套

为了使一日三回育的饲育技术得以配套组装,减轻蚕农上蔟的劳动强度,我们对熟蚕自动上蔟技术进行了研究、观察。了解和利用熟蚕对光的反应和不食昂头寻找营茧场所的特性,在有熟蚕时,一边添食,一边在桑叶面上放上折蔟,让熟蚕自动上到折蔟上,未熟蚕继续食桑,待熟蚕上满折蔟后,提开折蔟,再放上空折蔟,直至尾蚕时才人工捉蚕上蔟。这样,即减少了捉蚕上蔟的工序,又大大降低了捉熟蚕的劳动强度。据统计,10克蚁量能减少捉熟蚕工时8小时,折合1个工作日;能降低劳动强度一半以上。所以这一技术最易受蚕农接受,现在这一技术已基本得到普及。

3 强化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组装及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用一日三回育替代一日四回育的传统养蚕技术,并与自动上蔟技术进行综合组装,成为一套较完整的省力化养蚕技术。2012年全县示范了1318户,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蚕农的普遍欢迎,现在该技术已基本达到普及。在推广应用这套省力化养蚕技术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试验、示范同步,扩大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影响

在试验时有意在试验点周围布置一些省力化养蚕示范户,一方面使初步组装的省力化养蚕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修正和测辩。另一方面,使蚕农看到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好处和获得的效益,相互宣传,加大了新技术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农户来年主动接受和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3.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技术培训。在试验、示范成功后,工作重点就转移到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上来,印发宣传资料1000份,省力化养蚕技术培训五期, 793人次。从而使蚕农了解和掌握省力化养蚕新技术,乐于接受新技术。

3.3 合理布局,严格技术方案,发挥示范效应。在全县的养蚕区域内,按等距布置了16个示范点,统一技术方案,严格技术措施,执行责任制管理;保证了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示范户的成功率达100%,使各片区的蚕农都能亲眼看见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成功和示范产获得达饿实实在在的效益,蚕农之间相互传授技术,从而,扩大了示范效应,促进了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普及步伐。

4 讨论

省力化养蚕技术是新的饲育技术。由于各地养蚕习惯、饲育条件、以及气候、温度的不同,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组装还需在生产中进行许多严格的试验,用试验结果来对省力化养蚕的组装技术进行修正。因此,省力化养蚕综合组装技术系统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去不断的进行测辩和修正,才能逐渐完善。

上一篇:南阳市马铃薯早春生产技术 下一篇:关于宁阳县农机领域“十三五”科技规划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