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时间:2022-10-17 06:52:29

塑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全球性生产组织网络体系得以持续强化,商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跨国跨境交易和流动的加工贸易,日益成为融入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密切内地与台港澳经贸关系,为打造珠三角、长三角等世界级制造基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加工贸易的贸易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无所有迅速扩大至占全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形态,从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发展为以进料加工为主、来料加工为辅的成熟模式;涉及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玩具等传统轻工产品发展到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等高技术含量行业;从事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型个体企业、乡镇企业及三资企业成长为大型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生产技术,从以手工作坊生产技术升级到大量研制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技术领域;组织方式,从单个零部件组装加工逐步形成以加工贸易制造为主、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发展局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市场、资源、人才等竞争更加激烈,各种保护主义呈现抬头趋势。同时,世界科技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新兴技术、新兴市场、新兴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强,中国制造步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加工贸易作为一种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路径,在当前国内关税水平、税收制度以及生产力环境下,对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面向全球生产组织的生产功能,塑造中国制造优势,仍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一是可利用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和企业准入管理等制度,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引导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促使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技术含量的产业或企业转型。二是可发挥加工贸易所积累和形成的生产经验、渠道资源,向产业链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等环节延伸,带动生产业的发展。三是可利用加工贸易涉及产业的转移趋势,引导国内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向具备一定条件的欠发达地区有序转移,形成沿海与内地分工合作、联动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制造集群。

本期以“加工贸易与中国制造”作为主要论题,相关文章从加工贸易国际比较以及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政策演变、转型升级、高端提升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这些文章能够启发思维、开拓思路,有助于大家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加工贸易,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开展更多的加工贸易研究,进一步在加快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中国制造新优势中发挥加工贸易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本期轮值主编:曲建

上一篇:闲话贵与贱 下一篇:编余琐谈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