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新视点:学习状态

时间:2022-10-17 05:10:16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新视点:学习状态

摘要:笔者就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对所在学校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和部分高年级语文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把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分为“迷你”、若即若离、形同陌路三种,对形成这三种学习状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责任心的强弱与语文教学技能的差异,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生不同语文学习状态的调控与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状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45-04

小学生都有总体的学习状态,小学生对不同的学科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学习状态。那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如何呢?近期笔者针对所在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和语文教师做了有关语文学习状态的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本校五六年级当日在校的332名学生和本校中高年级的12名语文学科教师。下面笔者将围绕这次调查的内容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从现实解读与分类、原因剖析、状态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现实解读与分类

我们把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学习方法、学习心态及身体等方面综合作用下所处的状态,称之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小学生对待语文学习所表现的状态是不尽相同的。从持续时间来说,有的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一直比较稳定——要么一直很理想,要么一直不尽如人意,而有的小学生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从程度方面来说,有的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比较投入,状态较好,而有的小学生则不在状态。

为了便于描述与理解,笔者以小学生投入学习语文状态的不同程度来区分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种类。

(一)“迷你”状态——小学生倾尽全力于语文学习,是最佳语文学习状态

在332名小学生问卷调查中,回答“课堂上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127人,占总数的38.2%;回答“课堂注意力能一直保持”的小学生有81人,占总数的24.4%;回答“经常快乐热情地投入语文课”的有105人,占总数的31.6%。

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在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学习语文,对语文已经着迷了,可以说,这些学生已经是处于最佳语文学习状态——“迷你”状态。

(二)若即若离——小学生倾注学习语文力度不稳定,是普遍的语文学习状态

在332名小学生问卷调查中,回答“课堂上能否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注意力能否一直保持”和“能否经常快乐热情地投入语文课”等问题上,答案是“有时能够做到,有时候不能做到”的学生分别是150人、185人和148人,都占总数的50%左右。

这部分小学生占调查人数中的大多数,他们对语文学科兴趣一般化,时冷时热,态度不稳定,有时候主动,能倾尽全力学习语文,有时候被动,无力或者应付语文的学习,倾注语文学习的力度很不稳定,处于时好时坏,若即若离的状态。

(三)形同陌路——小学生无力应付语文学习,是低迷的语文学习状态

在332名小学生问卷调查中,回答“课堂上能否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注意力能否一直保持”、“能否经常快乐热情地投入语文课”以及“课后是否按时保质完成语文作业”等问题上,回答“不能”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20%左右。

这部分学生虽然语文课也上了几年,可是依然没有入门。对语文学科几乎没有兴趣,态度消极被动,无力应付学习语文,对语文学科形同陌路,处于低迷的语文学习状态。

二、小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状态形成原因分析

不同的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督促引导与教育方法的差异,有学生个人先天因素和后天对语文学习努力程度的差异因素等,但语文教师教学责任心与语文教学技能的差异,是小学生形成不同的语文学习状态的重要原因。

(一)语文教师责任心的强弱是小学生形成不同语文学习状态的重要原因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同样一个班级,换了不同的教师来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如果教师责任心很强,工作负责,对待学生越认真,态度越热情,表现出期望学生刻苦学习,学生的学习刻苦劲头就越大。教师若再善于精心组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相反,如果教师责任心薄弱,对待学生和教学工作态度冷漠,缺乏期待与热情,必然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所教授的学科的态度和热情。

(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小学生回答“最近哪一节语文课觉得兴致高涨或者兴致低落,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经过统计归纳发现,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同班级的孩子回答的答案非常接近。比如五(2)班80%学生的答案都是《海伦·凯勒》一课。兴致高涨的原因有:老师态度特别亲切,语言多鼓励大家,答得不对,老师也没有批评和责怪;课上运用了最先进的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画面精彩,变化多端,很吸引眼球;课上老师围绕“海伦·凯勒”这个人物拓展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老师还安排不同形式的任务,有自主阅读、有小组讨论等等。经过调查发现,这节课是该班级语文科任教师对外的一节公开展示课,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特别投入,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课堂教学内容变化的影响

学生在选择让自己“最近觉得兴致高涨的一节语文课和原因各是什么”时,五年级学生选择的课文有《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六年级学生选择的课文有《负荆请罪》、《船长》等,原因在于这些课文内容要么是学生喜欢的话题,要么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兴趣,容易产生共鸣,进而能投入地学习。

相反,如果语文教材内容比较枯燥,或者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感悟,兴趣低落,如果教师不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就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不佳。

(四)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影响

在调查学生感到兴致高涨和低落的语文课的原因时,就有近10%的学生都对教师课堂语言提出了看法。“言传”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对教师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而语文由于其教材内容具有特殊性,即以文学作品为主,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在语言表达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

(五)教师教学评价选择的影响

根据调查得知,小学生语文课堂兴致高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多鼓励大家,答得不对老师也没有责怪和批评。

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精妙的评价语言如疾风骤雨,能掀起阵阵波澜,课堂内生机勃勃,学生思维活跃,容易进入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相反,缺少激励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嚼之无味,小学生兴致低落,状态可想而知了。

三、小学生不同语文学习状态的调控与转化策略

(一)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实现“迷你”状态榜样示范作用

处于“迷你”语文学习状态的小学生,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有着较高的热情和信心,语文成绩优秀,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甚至生活习惯都将影响着整个班级。

应将这些学生树立为榜样,实现示范作用。多给他们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比如做教师的小助手——小老师,帮助教师辅助后进学生等等。

(二)调控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转“离”为“即”

处于“若即若离”语文学习状态的小学生,占班级的大多数。他们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他们将来学习状态如何分化,对个人、对班集体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教师要重视他们,转“离”为“即”。

教师要观察这些学生的状态,尤其是观察他们当前的状态是“即”还是“离”,如果是处于“即”的状态,教师就要采取对待“迷你”状态学生的办法,抓住时机,多给机会,及时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处于“离”的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转“离”为“即”,逐步向“迷你”语文学习状态的学生靠近,并最终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三)转化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达到齐头并进的目标

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学生关注与否,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和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对学生而言,关注他就是看重他,反之就是漠视他,遗弃他。所以要想转化他们的语文学习状态,必须在课堂上从多方面关注他们。

1.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状态,“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观察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课堂的语文学习。比如他们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甚至还可以看有没有参与教学,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等等。

教师还要善于将课堂上状态优秀的学生的活动及时地转化为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以点带面”,这样才能兼顾到各种不同状态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关注学生课堂思维状态,善用询问技巧转变思维方式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通过询问的技巧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比如教师要观察他们思维是否跟上课堂的教学节奏,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还要注意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注意学生课堂表述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等等。

3.变换教学方法,唤醒学生低迷的课堂情绪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唤醒低迷学生的情绪状态,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有较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经常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打破常规,运用各种教学活动和方法于教学之中,比如在语文课堂经常使用的有:角色扮演、辩论、头脑风暴、讨论、演示、案例研究、多媒体展示、演讲与小组活动等等。

(四)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转化学习状态

1.帮助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关注自己的进步,但不是关注他们具体的语文成绩,而应该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分析最近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否有了提高。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评估他们的进步。比如可以针对近期一次或者两次的语文学习任务,结合自己的学习状态设计、制订自我评价表格,再进行自我评价。

2.赞赏成功,避免贬低性评论

对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与反馈能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提升竞争力和改善自我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能在不断的改进中取得成功,进而进入到较好的语文学习状态。

当小学生有了成绩提升与学习进步,就让他们及时与同学分享,分享好的学习方法、经验和知识。比如在作文课堂上由教师或者学生范读本班级几篇优秀的学生作文,或者传阅几份优秀的语文作业,或者为语文成绩出色的或者语文成绩有进步的同学安排一次有关学习经验的话题报告会等等,这些都会激励学生向良好的学习状态转化。

3.善用课堂评价语言,促使语文学习状态的转化

语言是课堂沟通和管理的主要手段,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总有独到之处。比如这几句堪称典范的优秀评价语言: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老师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你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要感谢你的勇气。

老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再结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伸出大拇指,地摸头,由衷地鼓掌,深情地拥抱等,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这种发自肺腑的客观、真诚、平和的评价语言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这样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也能更稳定、持久。

当然,转化小学生学习状态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尤其要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只要我们时刻关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与策略,就会达到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

上一篇:在尊重教材与尊重学生间寻求平衡支点 下一篇: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