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

时间:2022-10-17 04:38:51

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不同人口学变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从全国10个省(市)抽取36000名中小学生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和自编的人口学资料及其相关信息调查表对被试进行施测。结果:(1)共获31915份有效问卷,我国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整体发生率为6.6%;男生高于女生(9.6%/3.8%,χ2=210,P

【关键词】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横断面研究;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9-0678-05

如果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人们的影响有正负两面的话,那么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就是网络对人负面影响的突出表现了。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身体的成长、心理的发展、知识的掌握都是这一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而众多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对这几个方面无一例外地产生了消极影响[1-2]。

近年来,中学生网络用户的网络成瘾开始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且已做了相关的大量工作。但是,由于测查工具的不同以及确实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原因,并没有获得一个能反映我国中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流行病学整体状况的数据。另外,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网络用户正呈低龄化趋势[3],因此,小学生网络用户的网络成瘾状况也应予以重视,但目前很难搜索到小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资料。基于此,本研究将使用统一的测查工具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研,以期获得全面反映我国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基本资料,并对影响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教育部根据各地经济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以省为单位把全国划为“三片” [4]。本研究依据教育部的划分方法,根据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原则在“三片”地区进行抽样。抽取的三片地区省市比例3∶4∶3,一片地区抽取了北京、广东、浙江;二片地区抽取了黑龙江、河南、江西、四川;三片地区抽取了内蒙古、贵州、甘肃。每省市抽取省会城市和一个中等发达县,每座城市抽取6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抽出重点、非重点学校各1所)。小学取4、5、6三个年级,初高中各3个年级,共9个年级,每个学校的每一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每个班随机抽取50名学生,即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抽取样本100人。中小学生的总样本数为:100(一个年级人数)×9(年级数)×2(重点/非重点)×2(每省学校数)×10(省数)=36000。

共发放问卷36000份,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处理,删除只完成部分题目的问卷、有规律作答的问卷以及没有编号的问卷,最后剩余3191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4273人(占44.7%),女生14224人(占44.6%),缺失3418人;没有上过网的人数为14366人(占45%),上过网的人数为17549人(占总人数的55%);网络成瘾问卷[5]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的人数为115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占上网总人数的6.6%。

于2004年12月由10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在抽样的10个省(市)分校分批集中调查。

1.2工具

1.2.1 自编的中小学生人口学变量及其相关信息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级、生活地区、学校所在地(农村/城市)、学校(重点/非重点)、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是否上过网。

1.2.2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5]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Young K根据DSM-IV中病理性赌博的10项标准确定了互联网成瘾的8项标准,以“是”与“否”做答,只要符合诊断标准中的5项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研究表明,该问卷Cornbach α系数为0.85,重测信度为0.82,效标关联效度为0.70(以台湾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为效标) [6-7]。目前国内研究者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大部分采用了这一量表。本研究对Young编制的原始问卷采取完全双盲的办法进行了英译中和中译英的翻译,并根据在校中小学生的特点将问卷中的个别词句进行修改,如,将“上网是否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和职业造成负面影响”中的“工作、教育和职业”改为“学习”,测得Cornbach α系数为0.76。

1.3统计方法 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流行病学特征

表1显示,中小学生中,男生网络用户的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女生(9.6%/3.8%,χ2=210,P

2.2 不同人口学变量对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与网络成瘾有显著关系的人口学变量如年级、性别、地区、学校性质、生源、学校所在地、是否住校和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是否网络成瘾为因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用逐步向前法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

表2显示,进入方程的各人口学变量中,除是否住校、生源地以及学校所在地外,其他变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在年级变量上,高三学生比四、五、六年级以及高一、高二学生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但与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比产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上,女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是男生的0.385倍,即男生比女生更易出现网络成瘾。非重点学校的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是重点学校的1.198倍。非独生子女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是独生子女的1.167倍。一片地区的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是三片地区的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的0.8倍,二者有显著差异。

3讨论

3.1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流行病学状况分析

本研究从全国范围内抽取了小学高年级(四到六年级)和初高中学生三万余人,发现中小学生网络用户中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6%。虽然此前无类似针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全国性调查,但与已有流行病学结果进行比较仍然很有必要。已有研究结果有的高于本研究的结果,如马文海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1%[8];有的接近本研究的结果,如李永占调查到的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1%[7];有的低于本研究的结果,如对长沙市中学生的研究得到的网络成瘾发生率仅为2.4%[9]。以上所列举的研究都采用了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但结果差异却非常大。这说明即使采用相同的工具,也因抽样群体、范围、地区以及分析角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结果;此前的结果尽管可能很好地反映了某个群体或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却并不能代表我国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整体状况。若要对我国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应以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取样为前提。

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本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成瘾发生率。这一结果与很多已有研究是一致的。有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男生思维较为活跃,自制能力较差,更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接触网络更频繁、更易受到网络的影响[10]。具有这些特点的男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上网指导,更容易导致不健康的网络使用,而不健康的网络使用是男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发生率远远多于女生的直接原因。

从年级来看,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在初中阶段的三个年级里都有比较高的发生率,而初一和高三是明显的高发阶段。这与有些研究[11-12]的结果一致。有研究者发现,初一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好奇而上网,因此认为新奇感导致了上网成瘾。笔者需要补充的是,新奇感固然会促使个体接近网络,但并不必然导致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来说,网络的使用是他们适应和应对其所面临的巨大的发展性应激的方法[1]。初一学生正好处于这种迅猛的发展性应激的初始阶段。而高三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是其网络成瘾发生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有着明显的关键期。因此,减少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在这些关键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父母和教师应该在小学期间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使他们养成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小学和初中的过渡阶段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在现实中应对巨大的发展性应激。对于高中学生,要注意全面发展他们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看到前途选择的多样性,缓解他们的升学压力,同时要注意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对高三学生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的分析发现,网络发展水平与网络成瘾发生率是成反比的,即经济文化的发展尽管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却并不导致更高的网络成瘾发生率,可见,不能简单地把网络的可获得性看成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子。对不同学校所在地和生源地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率的调查结果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即城市生源和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有更高比率的网络用户,却只有较低的网络成瘾发生率;而农村生源和农村学校的中小学生情况刚好相反。有教育家把中国和德国的网络成瘾现象进行了比较,他说尽管德国的网络非常发达了,学生也有很多闲暇时间,但基本不存在以网络成瘾为特征的社会现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特别强调,德国学生自小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交往关注很少限制,学生个性非常鲜明,在现实社会中的自由度非常大,因此,对网络的虚拟世界缺乏特别的兴趣。这对我们解决中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

非重点学校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中小学生网络用户。这说明学习环境对网络成瘾有影响,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另外,重点学校一般都具有更好的网络设施,并开设较正规的电脑操作与网络使用课程,这有利于学生学会健康使用网络。住校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住校的中小学生。笔者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住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生(23.4%)和高中生(73.5%),而两者的网络成瘾率高于总体水平;二是住校学生远离父母,有更多的自由出入一些营利性网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也会更大。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一般而言,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关注更多,更集中,而非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关注比较分散,他们的行为受到更少的监控。美国当代研究独生子女的Falbo T及其同事对1925年到1984年间西方发表的有关独生子女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在控制力、自主性、心理成熟等特点优于非独生子女 [13]。这或许也是对这一研究结果的一个解释。

3.2人口学变量与中小学生网络成瘾

本研究显示,性别、年级、地区、学校性质、生源、学校所在地、是否住校以及是否独生子女都与中小学生是否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将这些可能影响因素引入logistic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与高三学生具有同样网络成瘾的风险,而小学生和高一、高二的学生比高三学生网络成瘾的风险相对要小。这表明初中生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和高三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是等效的,但在具体解决不同人群的网络成瘾问题时,应注意区分原因的不同,才能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男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女生,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这一现象,在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实践中,除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外,尤其要有意识地减少男生在网吧上网的机会,对他们的上网内容进行监控,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非重点学校的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显著大于重点学校的中小学生,这一结果提示,非重点学校,尤其是学业成绩不好,自认为升学无望的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需要有更多的关注。非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显著大于独生子女,这里提示,有几个孩子的父母要有意识地将注意力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孩,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网络行为。对不同地区的考察显示,在最发达的一片地区的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显著小于最不发达的三片地区的中小学生,而较发达的二片地区与三片地区相比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只有当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对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总体状况有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网络的发达程度、教育水平的高低等,要使这些方面都有所提高,需要巨大的经济文化力量。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生网络成瘾人数占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的6.6%,占中小学生总人数的3.6%,尤其是小学生网络用户中也有4.6%的人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说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通过对各人口学变量流行病学的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的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这并不表示人口学特征本身与网络成瘾有直接的关系,只是说明了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个体由于处于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从而可能导致不同的网络使用。因此,在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实践中,要注意分析个体的人口学特征,还要了解个体的环境和心理特点,并正确指导个体健康地使用网络。通过对各种人口学变量的回归分析,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年级、性别、学校性质、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是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教师和家长在预防或干预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

致谢: 本研究系“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与心理发展创新研究群体”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并在成文过程中得到申继亮教授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崔丽娟,王小晔.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3):500-503.

[2]Lin, Sunny SJ. Classifying Internet Pathological Users: Their Usage, Internet Sensation Seeking, and Perception[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09th, San Francisco, CA, August 24-28),2001.

[3]卜卫,郭良.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1,19:8-10.

[4]董泽芳,沈百福.教育经济区域划分与高教投资差异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3:20-28.

[5]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Psychol Behav, 1998,1(3):237-244.

[6]林绚辉,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1-283.

[7]李永占.城市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与相关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26-3329.

[8]马文海.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论体育活动防止网瘾的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43-145.

[9]曹枫林,苏林雁,高雪屏,等.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3):141-144.

[10]陆召军,高修银,卓朗,等.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26(6):509-512.

[11]张晓阳,席震芳,严红妹.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其网络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07-608.

[12]李永占.郑州市城市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4):242-245.

[13]Falbo T. The single-child Family[M]. New York: The Gailferd Press, 1984.

2008-03-28收稿,2008-05-21修回

上一篇: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对照研究 下一篇:倦怠与生理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