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采血造成皮下淤血的预防

时间:2022-10-17 04:26:35

门诊静脉采血造成皮下淤血的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0-01

门诊采血室由于采血病人多、环境嘈杂、病人停留时间短暂等特点,经常发生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情况。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质量,因此我院门诊采血室对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6月,门诊采血的病人共56820人,采血后有皮下淤血者为1410人,占总人数的2.5%。其中淤血面积小于4平方厘米的1324人,占94%,淤血面积大于4平方厘米的为96人,占6%。淤血原因:病人自身因素所致的皮下淤血为1017例,占72%,穿刺操作不当168例,占12%,真空采血器的缺陷与使用不当225例,占16%。

2.o脉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

2.1 病人自身因素

2.1.1 病人过度肥胖,血管位置较深,管腔较细或者病人过于消瘦,皮下脂肪组织减少,血管活动度增大等原因使穿刺难度增加,反复穿刺造成血液渗出。

2.1.2 病人精神过度紧张,不能配合护士操作,穿刺时有躲避现象。

2.1.3 采血后病人压迫止血方法不当。①由于门诊采血室的病人较多,采血后需立即离开,因此压迫时间过短。②采血后有些病人为图省时、便捷,错误的屈肘止血,使棉签未能压迫在护士所放的位置。③压迫方式错误。由于受医学知识和文化水平的制约,一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揉搓采血部位的现象。

2.2 穿刺操作不当

2.2.1 由于门诊采血室病人流量大、采血时间集中、检验项目多样、工作强度大、环境嘈杂等因素,护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操作前对血管的深浅度、活动度估计不足,造成穿刺失败。

2.2.2 操作中,进针的速度过快,刺穿血管壁或者进针速度过慢,针尖尚有一部分的血管外,在真空采血管的负压吸引下,血液流入采血管的同时,也进入了皮下,造成了淤血。

2.3 直式真空采血针的缺陷与使用不当。

2.3.1 直式真空采血针穿刺时不见回血,不易判断操作是否成功。与真空采血管相配合使用的直式真空采血针尾端针头上戴有橡胶帽,穿刺成功时看不见回血。要依靠经验来判断是否刺入血管。

2.3.2 采血针的持针器为圆筒形,针筒半径为0.9cm。将采血针插入持针器后,针位于圆筒形持针器的中心。这样,在穿刺时进针的角度为30-45度,增加了刺破血管的机率。

2.3.3 穿刺成功将真空采血管放入持针器后,需稍加用力上推采血管,使戴有橡胶帽的尾针穿透采血管的密封橡胶盖。如用力过大,持针器固定不牢,可使针上移,穿透血管壁。

3.采血后皮下淤血的预防措施

3.1 提高穿刺技术水平,提高护士依靠手感确定静脉的能力,掌握好进针的力量与角度。

3.2 周围浅静脉充盈不良的病人应用甩臂法采血[1],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淤血的发生。

3.3 熟练真空采血器的使用。更换采血管时,右手固定好持针器,左手将采血管缓慢上推,避免采血针上移。

3.4 根据静脉情况选择使用可见回血的蝶翼式采血针或直式可视回血真空采血针采血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3.5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工作。

3.5.1 对精神紧张、不合作者,采血前护士应热情耐心地与其沟通,消除他的紧张情绪。

3.5.2 护士在采血的短暂时间内,明确告知病人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食指沿血管走向将棉签用力按压在进针点的近心端,持续按压时间不小于10分钟。凝血功能障碍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3.5.3 在采血室醒目的地方,用较大的字体对注意事项进行温馨提示。

3.6 改善门诊采血室的环境。扩大采血室的面积增加采血窗口与病人进出的通道,减少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与拥挤嘈杂的状况。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也改善了护士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预防措施的实施,2016年10月~2016年12月,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已降到1.1%,特别是大于4平方厘米的皮下淤血已很少发生。随着工作质量的提高,病人对门诊采血室的满意度也大幅度上升。

上一篇: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系统诊治 下一篇:观察食管康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